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边疆重臣奎林任职伊犁将军期间,在对东归和硕特内部事务的处置、哈萨克汗国的朝觐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历史贡献,即使在伊犁将军任上遭劾革职,也在客观上对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的稳定和西北边境的稳固具有积极影响。传世文献对此不仅疏于记载,而且多有牴牾。满文寄信档等新见史料的刊布,既可以还原奎林任事新疆时期的更多立体细节,亦能够纠补传统文献相关记载的讹误和空白。通过对《乾隆朝满文寄信档》等新见史料的爬梳,重新探讨奎林边疆政策的深远影响,兼及对清代新疆吏治的讨论,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清代满文档案资料,着重对清代新疆官方垄断的民族贸易——伊犁哈萨克贸易的起因、经过、发展、特点及每年实际的贸易成交额等问题,作了分析研讨。  相似文献   

3.
清代和民国时期是新疆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为新疆民汉双语教育进入近代化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条件和发展机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多宗教的边疆地区,民汉双语教育的成效既是衡量民族教育事业的一项显著标志,也是影响民族团结、经济社会发展和边疆安全的重要变量。文章从新疆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政策评价、语言建构及文化含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民汉双语教育事业作多维度解读,其经验和教训对调适和完善我国民族教育政策,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历史上周边屯田问题的研究,多注重于内地军民在边疆地区的活动和作用,似乎边疆少数民族与这一问题无关。其实,早在西汉昭帝时,新疆少数民族即已在著名的轮台垦区屯田。本文所要探讨的清代新疆的回屯,不仅是清代新疆屯垦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边疆少数民族与内地军民一起,开发边疆地区,为祖国统一作出过贡献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5.
和宁《西藏赋》、英和《卜魁城赋》及徐松《新疆赋》,作为清代边疆舆地赋的代表,不但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有重要价值的史地著作。但清代边疆舆地赋并不能与地方史志等量齐观,对其学术价值也不宜过分高估和评价。以赋记史,抒发的是一种溥天王土的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厅”为清代创设的政区建置,在国家治理尤其是边疆法律治理中具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和意义。清代新疆军府制时期天山东路、北路均有厅级“政区”建置或厅级官员设置,在建省后的一体化进程中厅制得以规范和进一步发展。清代新疆的厅多不辖县,性质复杂多变,但均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基层审判的重要作用。作为行政及司法之重要一环的厅,新疆厅制既有清代厅制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独特方面。因新疆历经军府制向行省制的重大变革,厅之司法审判职能更有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关于此论题学界乏人研究,本文以档案资料结合清代文献及时人撰著对清代新疆的厅及其司法审判职能进行全面分析阐释,期望有俾清代基层政区研究的拓展与清代新疆法制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后期新疆屯垦事业弛废,由此出现了新的边疆危局,主要表现在新疆内部连续发生动乱,而外部又面临着俄、英等帝国主义的入侵。如何应对西北边疆危局,成为清政府面对的重要课题。左宗棠果断进兵新疆、平定危机,成为清代后期成功处理边疆问题的范例。这其中既与国家决策果断、用兵及时有关,也与此前新疆屯垦发展和此后新疆屯垦逐渐完备有关。该文通过对边疆危局的原因、过程和影响进行梳理,分析出新疆屯垦事业与西北安防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8.
清代以来的西北边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促使清朝从中央到地方更为重视新疆屯垦管理制度建设与组织管理.由此新疆屯垦管理制度由军府制向行省制管理过渡,组织形式也从汉唐以来主要的兵屯向兵、民屯垦共同形式发展,并最终使移民屯垦成为清代新疆屯垦的主要组织形式.由此,清代的屯田管理效益体现出经济和政治效益并驾齐驱的社会局面,从而稳定了西北边疆,促进了新疆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遣是清代创设的刑罚制度,罪犯发遣新疆是其主要内容.罪犯发遣新疆始于乾隆年间,随着形势的变化,其逐渐完善,并成为清代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通过对发遣新疆制度的历史过程、发遣条例、发遣制度实施内容的详细论述,指出该制度把惩罚罪犯和移民实边促进边疆开发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清代法律适用的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10.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 ,在当地长期实行军府管理制。这对于巩固西北边防、抵御沙俄侵略、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经济和文化、加强民族团结、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清代新疆军府制的内容丰富而复杂 ,深入了解其内容 ,能更好地认识边疆管理制度和民族政策 ,了解清朝治理和开发新疆所采取的各项政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清代广西与泛北部湾国家贸易交往的研究重心落在边民互市贸易层面,对官方朝贡贸易研究薄弱。历史表明,官方朝贡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是清前期广西边疆与泛北部湾国家贸易交往的主要形式,其发展对清前期桂越边疆的开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学者徐松,在遣戍伊犁期间,驱驰万里,遍历新疆,先后撰写了被称为"西域三种"的《西域水道记》《汉书西域传补注》《新疆赋》,以其鲜明的边疆史地特色而广为流传。《新疆赋》《西域水道记》对清代新疆屯田多有记述,是了解和研究18至19世纪新疆屯垦开发及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由满族建立的王朝,在以满族为核心的统治集团中,蒙古八旗是重要的依靠力量。蒙古族边疆大臣大多出身于蒙古八旗,比较集中地派出到西藏、新疆和外蒙古。选派蒙古族边疆大臣的出于朝廷对蒙古族的信赖因素,也有蒙古族在历史上影响、蒙古族与藏族和外蒙古的文化认同因素。蒙古族边疆大臣自幼接受蒙、满、汉多种语言文字教育,其汉文创作数量和水平都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中朝两国之间的边务争端,是近代中朝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正确阐明清代两国的边疆政策,有助于了解和解释清代两国的边务争端。为此,本文从两国的政治关系入手,着重探讨了两国的边疆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两国对朝鲜流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5.
清代史籍《钦定皇舆西域图志》(简称《西域图志》)一书中,记载了乾隆皇帝在统一祖国西北边疆期间所写的大量的碑文、诗作等。其中关于哈萨克部落臣服清朝中央政府的诗篇,很值得一读。哈萨克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的哈萨克民族是由一些远古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交往融合,不断发展形成的。十六世纪末期,哈萨克分为大、中、小三个玉茲(即我国史籍中所称的右、左、西三部落)。大玉茲,即乌拉玉茲,主要分布于巴尔喀什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叶尔羌是古丝道上一个对内对外的贸易重镇。乾隆二十五年始,清政府对南疆地区的叶尔羌实施官方丝绸贸易的经济政策。这项经济政策的付诸实施,不但促进了南疆维吾尔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安定,稳固了清政府对南疆地区的政治统治,而且通过官办贸易获得的利润就地解决了驻军所需的一部分费用。为边疆的长治久安,为贸易的各方都能获得可观的经济实惠和好处,清政府自上而下积极主动地开展了这一贸易。  相似文献   

17.
清朝政府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推行了茶马贸易、陕甘茶引、以票代引、四川边引、部票贸易等五种不同的茶叶边销模式。五种茶叶边销模式的茶源地、茶叶种类、经营主体和课税标准差异明显。茶叶边销是清政府治边的重要策略:一方面,清政府通过茶叶边销征收茶税,增加财政收入,为其治理边疆提供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清政府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通过茶叶边销降低其治理边疆的成本。此外,茶叶边销还促进了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商品交换,推动了边疆牧区土特产的商品化,推进了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历史疆域的稳固意义重大。它促使清代边疆地区形成点、线结合的贸易网络,推动了清代边疆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从而塑造了清代边疆地区新的城市空间分布体系,奠定了后来中国边疆城市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茶马贸易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以边疆各族人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及生产工具等,与边疆所产马匹、土特产进行交易的一种互通有无的经济往来;是边疆各族人民与内地人民进行经济联系,促进文化交流的一种纽带;是各族人民友好关系史的重要篇章。历代封建王朝一般都以茶马贸易作为搞好民族关系的一种经济政策,如唐、宋、明皆行此制。但由于西南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以致茶马贸易在各个时期的作用和效果也存在着差异。本文先就南宋时期的茶马贸易与西南各少数民族的关系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晚清边疆受到列强扩张威胁之时,清人的边疆意识也在发生着转变。这一点在对于西北边疆问题的处理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清代自乾隆帝平定新疆之后,在治边理念上侧重于防范少数民族的叛乱。军府制度是一套对内而不对外的边疆防御体制。随着俄国实力在中亚的不断扩张,西北边疆日益成为外部势力干涉的重点。内乱和外患交织在一起,使得人们对于西北边疆的认识由原先的"筹边"向"筹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清代民族经济史研究,是我国古代民族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不仅是我国古代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全国性封建政权,而且在这一历史时期,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劳动,共同开发了祖国的边疆。从而,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以较快发展,与内地的各种经济贸易交往,日益密切和频繁。近年来,清代民族经济史研究工作,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