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书法和中国国画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书法和国画的发展过程中,书法和国画一直都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种艺术创作中,书法和国画的融合也是比较普遍的,通过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融合,艺术创作的形式更加丰富,艺术的表现更加丰满.本文通过对中国书法和国画关系的介绍,重点分析了中国书法和国画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西中文 《人才瞭望》2006,(7):108-109
米闹,生于1967年10月,河南省博爱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焦作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正书大展、全国行草书大展、全国楹联展、全国扇面展以及中国艺术节国际书法大展(南京)、当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展(郑州)、全中国代表书家作品展(日本)等重要展览。曾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第六、七届中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一、二、三届全国正书大展优秀作品奖,第三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第四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首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十佳优秀作品奖、中国煤矿乌金大奖等。被授予首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书法十杰、第三届中国文联“联艺双馨”文艺家、首届中国书协“德艺双馨”书法家、河南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等称号。作品被中南海等单位收藏。出版有《米闹书法作品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汉字书法的艺术要素入手,来谈论其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影响。在文中,笔者通过描述说明以及列举一些著名的现代标志设计案例的方式,来分析标志设计中如何融入了中国书法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门传统艺术,在自上而下都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有加的今天,小学低段书法教学再度引发了各方热议。本文将从写字姿势、内容遴选、笔画教学、田字格抓基本字、以书育人五个方面谈对低段书法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传统书法是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体,其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平面设计本身所包含的艺术表达方式不谋而合.将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书法元素应用于平面设计中,对于我国形成独特的平面设计视角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一定会给平面设计平添更多的创意和审美价值.本文首先剖析了传统书法元素所具备的中国韵味,并依次介绍了其在平面设计中的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和包装设计中的创意与审美运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自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手段,使之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为。中国书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基本包含了当今综合素  相似文献   

7.
钟明善书画     
钟明善,1939年生于陕西成阳。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物馆馆长。有《中国书法史》《三秦书法胜迹》《于右任书法艺术管窥》《书法鉴赏》等10余部200多万字的著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相似文献   

8.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的不断积淀、发展和演变,为我国蒙上了更加神秘的东方色彩,书法艺术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种类,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完美结合的产物,在经济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我国社会也进入了网络化时代,那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的书法艺术也面临着剧烈的冲击,与此同时,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使得我国的书法艺术所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在这样的新时期,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应该从何而入,传统书法如何继承,现代书法如何创新,已经成为了书法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史美峰     
《人才开发》2008,(6):61-61
笔名天羽,1928年生于浙江宁波。上海宁波同乡书画院画师,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世界教科丈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国画院院士、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0.
《人才瞭望》2010,(7):F0003-F0003
王仲琦,字逸夫,斋号天韵楼,河南信阳人,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硕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其书师法自然,追求造化,行草兼融,风格独特。作品曾入选《翰圃积跬》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师生作品集、首届国际青年书法作品辰、全国著名中青年书画百家精品展、全国三国文化书法美术摄影作品畏。出版有《王逸夫书法作品集》。作品被日本、加拿大、美国、新加坡等国华人收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笔记书法风格生成技术,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数字笔迹书法风格生成技术研究的重要性,针对目前现有的手写轨迹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手写轨迹凸显书法风格以及美感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移动终端研制单位提高数字笔迹书法风格研制水平和质量,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宋震印象     
《人才瞭望》2006,(8):64-65
宋震自幼有着良好的家教,书法有着厚实的童子功,之后的学生时代,再之后的工作时期,也从未中断过书法的磨炼。因而,无论楷书,也无论行草,皆是笔法精到,结构完美。  相似文献   

13.
前几日与两位写书法的朋友聊天,又谈到临帖的话题,老话重提,都认为写书法必须临帖,当问之为什么临帖,如何临帖?回答就五花八门了."临帖就是要写像""要写像,就必须用功""临帖就是写其意,不用写像"……临帖真的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14.
高治纬简介     
《人才开发》2009,(2):62-62
高治纬 江苏太仓人,1946年生,别号“宽心斋主”。 曾得书法名家费新我指点,形成凝练、古朴、大气的独特书法风格。于70年代末首创“火柴棒的书法”。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次大型综艺节目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朱守道作为嘉宾应邀现场讲述中国书法。在洋溢着热烈气氛的演播台上,朱守道援笔濡墨,在大红宣纸上款款写下“同驰千里马,更上一层楼”对联。节目当场向全国公众转播后,一时间,朱守道家中的电话“快被打爆了”!记得第一次见到朱守道的书法,是在1981年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作品集上,他的一件用魏碑笔法来创作的行楷作品获得银奖,这件书录元代刘梦得七绝诗的书法,结字奇特,神采焕然,可见其书法跟随时代审美视野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深切感悟。这件独特风格的书法作品给我留下…  相似文献   

16.
幼师书法创作过程与一般书法家创作过程大体类似,需要学生认真观察,反复揣摩,精心设计,以构成作品。不同在于,幼师书法创作更加注重作品内容的临摹,作品形式的创新与个性,且以楷书为主。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书法教学已经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书法课已成为幼儿师范学校的必修课程,然而,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他们是初学书法,认为学习书法较难,感到枯燥乏味没有意思,最后因信心不足而半途而废,其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抓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陈吴陆 《人才瞭望》2013,(2):113-F0003
陈吴陆笔名墨文,字恭正,号同德堂主人。一九八一年出生于河南省郸城县,毕业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现供职于河南省郸城县国土资源局。现为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硬笔书法协会理事、河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河南大唐书画艺术院副院长、周口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口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郸城县政协九届委员,郸城书法院特聘书法家。  相似文献   

19.
正从古老的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中国风已经飘扬过海,吹向了世界。中国的象形文字、书法等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丝绸、旗袍、国画、汉字……它们所特有的中国元素,使中国文化在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今天,身处世界各地的文化外交官们通过悉心的观察和激情的创作,与读者一起分享光影的艺术。本次选取的三幅作品都出自文化部外联局驻埃及员工之手,记录了当地人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文化部外联局何艳供图)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持续升温,形成了一系列有益的理论参考。模式是一个凝固化和定型的东西,一个可以被移植、被套用或者是被模仿的东西,是一种静态的呈现。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从审视中国问题的角度,中国的发展还不能冠以“中国模式”。我们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自信而开放的心态批判反思中国问题,使中华文明保持一种应该有的清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