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货币已由金属货币本位转向信用货币本位,信用货币并非纯粹的物权或债权,而是现代社会新型的独立财产权,信用货币兑换财产权主要体现为不同质的货币财产权之间的兑换,通过探论现钞与存款货币兑换权内容为基础,论证评述了实现货币兑换权的法律规制和标准.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货币的起源,认为货币有两条主要的发展路线,其一是由物物交换发展为利用一般等价物交换,一般等价物后固定为金银,然后发展出铸币;另一条路线是由生殖崇拜物贝壳发展到仿制贝壳,再到铸币。从这两种发展路线说明价值的两种来源:实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种价值都产生了铸币。本文认为在历史上货币价值的产生早于信用的产生。由货币的发展过程说明本质上货币是价值和信用的复合体,起初人们看重的是价值,后来价值的成分逐渐减少而信用成分逐渐增加,最终发展成为纯信用货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以来英国普遍存在的恋旧情结是保守主义的反映,它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精英对信用货币本质及其实践意义的认知和对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接受。保守主义政客决定恢复金本位制、平衡财政预算的“倒行逆施”让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不断衰落。庇古、罗宾斯等著名经济学家顽固坚持剑桥传统迫使凯恩斯理论丧失对英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力。罗斯福新政和华尔街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稳固导致凯恩斯货币理论“红杏出墙”在美国找到发扬光大的社会基础。盛世情结、霸权主义都是恋旧情结的一种反映。金融衍生品是信用经济最本质、最典型的资本特征,金融危机的原罪不是金融衍生品,而是政府缺乏有效监管。通过金融衍生品分解经营风险、推行数字货币强化信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审慎处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伪造货币罪的法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造货币罪侵犯的法益应当是货币的公共信用,因为从本质上看,货币具有公共信用的价值,体现了刑法中的社会法益,伪造货币能够动摇社会公众对货币的信赖程度,而目前作为通说的国家货币管理制度实际上是保护货币公共信用的一种手段,其本身并不能作为法益。伪造货币罪的行为客体是指能够体现公共信用的具有强制通用力的货币。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以贵金属货币为足值货币,从而也以之为本位币的传统货币理论是建立在历史上的金属货币形式这一经验“证据”的基础之上,而货币本身作为一个经济共同体物权公意的成文形式,无论是以贵金属的符号形式,还是以近代纸钞的符号形式表现出来,在本质上都是信用货币。因此,足值货币也只是在有足够信用的意义上,才是足值货币。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的信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上市公司信用的特殊性,认为除涉及到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还包括股东对公司投资形成的证券信用,通过对上市公司信用的构成、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深入分析,提出应从信用结构整体和信用链的角度系统考虑上市公司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7.
从信用法律范畴要义与传统语义之缺失入手,在分析商事信用范畴中的人格本性与财产特征的基础上,对商事信用范畴及其法律本质进行了新的阐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信用保险乃是防范信用风险,保障债权人利益顺利实现的有效手段。信用保险定义应当从其保险合同性质、标的、被保险人和作用范围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而总结出信用保险内涵,然后才能概括出信用保险应然的定义。信用保险是完全不同于保证保险的独立财产保险类型,二者在主体、性质和制度价值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信用保险不能为保证保险所包含。  相似文献   

9.
货币定义的演变及其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只能充当已经形成的商品的交换媒介,也就是实现两个已经付出的劳动的交换。但是,现在大量的交换已经发生在过去的商品和未来的商品之间,是已经付出的劳动和尚未付出的劳动之间的交换。而且,现代的纸币发行也不再以黄金,而是以企业和政府的债务凭证为担保,这就是说,以一般等价物来定义货币,已经无法充分解释货币和商品交换的实际,所以,货币的定义也要顺应商品经济变化,转移到其作为信用的载体上来。即便在货币最古朴的形态—黄金上,也能找到作为信用载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这样一个关于信用的定义无疑具有极强的张力,能够涵盖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解释所有人类个体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即信守合约,诚实交易,摈弃机会主义行为,既与信用的一般定义相吻合,紧扣重诺守信这一信用的内在规定性;又符合经济信用的特点,着眼于诚信交易,信守合约,决不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损害经济交往中对方的利益。诚信、信任与信誉是同信用密切关联的概念,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在时下的信用问题研究背景中,经济学一家独语的状况非常明显;即便是在伦理学研究背景下,信用也仅被作为一个关键概念局限于经济伦理领域。但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信用就应该首先被还原出它的作为一个一般伦理学概念的内涵,即它的本质内涵。当代的中国信用建设,仅仅局限于经济学或经济伦理领域来讨论具体的制度建构,无疑要走很多弯路。信用这个概念,正如诚信概念一样,不仅存在于人的经济活动领域,也存在于人的其他重大活动领域。在这些人的种种活动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信用概念是紧密联系和互动的,并且存在一定的同步性需求,这种需求的理论化,就是信用概念在一般伦理学语境下的充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克鲁格曼、列特尔和党爱民等的文献解读,提出了补充货币及其社区货币中国试运行的四种选择路径:公益互助性的城市社区货币所昭示的时间经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农村流行的道义性“社区货币”中硬塞进一个信用券证无助于扶贫济困;以名目繁多的消费券为主要标志的社会分红试验显示出全民分红逐渐推广的重要迹象;对网络虚拟货币突破货币发行政府垄断之“门”的小小缺口,宜疏不宜堵。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信用资源和信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信用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信用资源是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基础。我国政府的、企事业单位的和个人的信用资源亟待进一步开发利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信用缺失情况严重 ,亟需改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的信用机制 ,一靠制度建设 ,二靠思想道德建设。当前应着重解决好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法律体系建设、道德建设方面的问题 ,同时要加强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提高企业的守信能力  相似文献   

14.
能使货币更加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新技术会催生出人们更愿使用的新货币形态。伴随计算机、互联网、密码学等技术进步,出现了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密码货币等诸多新货币形态,相关概念的界定非常模糊,引起一些混乱。本文结合逻辑关系与历史发展,从实物货币和记账货币开始,梳理了货币形态的演化,重点分析了新出现的密码货币。对这些货币形态做出了明晰的概念界定,理清了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信用衍生产品对冲的实质构建理论模型并得到理论结论与推论,利用GMM方法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回购利率互换对冲时,中国银行贷款总额随对冲程度的提升先减后增,与货币市场波动负相关;在存款利率互换对冲时,贷款总额随对冲程度的提升而增大,与货币市场波动正相关;在隔夜利率互换对冲时,贷款总额随对冲程度的提升先增后减,与货币市场波动正相关。实证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因同样存在于中国商业银行中。  相似文献   

16.
人类货币史从商品本位制度进入信用本位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信用本位制度下 ,货币不再有真实经济作为基础 ,其购买力取决于该种货币的信用力量 ,在此基础上汇率的浮动体现为货币间信用力量的竞争 ,因此强币间的巨幅波动 ,使得弱币不断被强币所驱逐。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多种储备货币与浮动汇率制度体系 ,仍然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 ,多种国别货币的存在是经济与货币灾难的基本根源 ,消除这种根源客观上需要货币的大同。货币将沿着美元化与欧元代表的合纵与连横两种方式走向大同 ,大同的结果将是崭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部门信用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加强管理.该文尝试提出公共部门信用管理这一概念,并且对公共部门信用管理的主要特征和效果体现进行初步的探讨:公共部门信用管理相对于私人部门信用管理,具有本质的公共性、主体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多样性特点;公共部门信用管理的效果,透过公共政策信用、公共服务的契约信用和公共管理的规则信用体现出来;公共部门应该通过倡导公共部门信用意识和意愿、提高公共部门信用能力、加强公共部门行为过程约束和强化、对公共部门行为效果的信用责任追究等来实施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8.
信用概念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信用概念的辨析,提出了经济学意义上信用的概念,信用是指建立在授信者对受信者未来偿付能力的预期以及受信者对拟获得资产效用的预期基础上,以协议或契约为保障的不同时间间隔下资产使用权相对转移的经济交易行为。并从对等的交易行为、双方相互信任、交易的生产性、信用交易的广泛性、信用的社会性五个方面来理解信用。  相似文献   

19.
论信用概念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用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最先出现的是信用的伦理含义,其次出现的是信用的经济含义,最后出现的是信用的法学含义。现代社会的信用概念是历史上诸种含义的统一。"信用"一语与"信誉"、"信任"的含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网络营销中的信用缺失与信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网络营销中信用缺失的概念、表现及危害;认为网络营销中的信用缺失是由于历史原因、体制滞后、处罚不力以及道德缺失等造成的;设计了网络信用建设的四种主要模式,即中介人模式、担保人模式、网站承诺式以及委托授权式;提出了网络信用建设的四种基本方法,即示范激励、市场主导、加强立法以及德法并举;最后,从身份审核、数据保全、合同监管以及公证计划等四方面对网络信用建设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