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中国碳强度承诺是中国的国家温室气体中期减排目标。中国碳强度只统计绝大部分CO2排放,且不扣除碳汇。中国碳强度承诺具有正当性、严格性和国内约束性,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性。中国降低碳强度的重点是控制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CO2排放,为此必须节约能源和降低能源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3.
政府是污染减排的重要主体,了解其行为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对提升污染减排效果及实现中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造性地将政府减排目标纳入研究框架,构建面板门槛模型,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角度分析政府减排目标、产业结构、经济规模等因素对地方污染减排的影响,并用工业污染物强度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减排的作用存在阶段性不同: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政府减排目标对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为正;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作用方向为负; 两者之间存在适应性调整阶段,作用方向具有不确定性,但总体由正向作用向负向作用转变。产业结构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的作用方向因污染物种类而异,经济规模对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作用方向为正。  相似文献   

4.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2排放与人为CO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涉及到"汇""源""库"三维度囊括了我国第一、二、三产业的各个领域,折射到环境保护法领域,其与能源法、环境管理法、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法等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为此,制定专门性温室气体减排立法,必须处理好与相邻法律之间的关系。即在遵循相关原则的前提下,结合现行立法的具体规定,制定具有前瞻性、国际视野和可持续性的法律。进而帮助政府缓解减排压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6.
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气候变化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之一。美国各石油企业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采取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国是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应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优化关键设备及合理安排生产工艺流程、科学合理地回收温室气体等方面入手,采取积极的消减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以达到减排温室气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8.
随着全球气候日趋变暖,国际温室气体减排体制已从京都机制的自上而下模式演变为巴黎机制的自下而上模式。这就要求我国应当重构国内温室气体减排法律制度,其中包括借助制度安排来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现有立法散见于地方政府部门文件,且普遍存在义务设定重强制减排,轻企业自主减排;重效率追求,轻正义考虑;重制裁惩戒,轻激励引导;重义务创设,轻责任落实等缺陷。为了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我国应考虑寻求硬法约束与软法引导并重、行政处罚与经济激励并重、义务设定与责任落实并重,引入碳排放交易和碳税制度。  相似文献   

9.
许多学者都认为草地退化的制度原因在于“公地悲剧”,逻辑的自然结果是应进一步推进以私人产权为指向的制度改革与设计.本文认为目前推行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并不存在发生“公地悲剧”的前提条件,草地资源所有者行为错位是导致产权制度作用有限并引起草地退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气候变化应对的“减排”与“增汇”二元应对机制。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多地强调减排机制,而增汇机制有减弱的趋势。“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趋势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在承认各国在气候变化成因、利益、作用等方面差异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的路径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重视减排的同时,加强增汇机制的作用,并且应增加水循环改善这一新的机制要素,形成减排-增汇-治水的三元应对机制。加强水利建设改善水循环,加强和培育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碳排放治理中存在的政府单方治理成本高、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未得到发挥等问题,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我国碳排放治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首先对我国碳减排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了界定,其次采用多维细分法和米切尔评分法,通过广泛的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均值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将利益相关者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重要利益相关者和一般利益相关者,最后对利益相关者在碳减排中的角色地位等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构建碳减排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机制、发挥利益相关者的积极作用和推动力量提供指导,也突破了目前碳税治理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治理模式的研究,为碳排放治理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有效发展低碳旅游的关键在于知悉旅游碳排放的足迹与数量。以厦门鼓浪屿为调查地收集相关数据,在明确研究边界和旅游碳足迹测算模型的基础上,从餐饮、住宿、娱乐、交通、购物、游览等旅游六大要素对鼓浪屿旅游碳足迹进行测算和结果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从管理部门、旅游社区、旅游企业和旅游者等四大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鼓浪屿的低碳减排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制定低碳旅游标准、引进低碳技术、开发低碳旅游资源、营造低碳旅游吸引物、配置低碳旅游设施、鼓励绿色低碳经营、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现代化的建设,既要快速地推进城镇化,又要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正面和负面的双重影响。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城镇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其内容主要包括:制定科学的城镇发展战略;改革城镇管理体制,加速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创造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向城镇转移;实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业发展;搞好新农村建设等,以此促进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中国整个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世界经济服务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逐渐成为各国重点发展的内容。本文通过构造模型并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1985—2008的数据进行了严格实证研究。计量结果证实了服务贸易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所贡献,并得出服务出口比进口更有利于提高生产率;服务贸易对生产率的作用受到国内经济结构的影响等结论。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将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产生深刻的时空互动关系,包括对思想观念、社会风气、人才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开发用制约因素,对人力资源开发主体、人力资源分布格局,对人才劳动力成本、人才劳动力价格及人才流动等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以及当前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正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对策,以期为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作出理论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削弱,发达国家凭借其在技术和资金上的优 势,设置技术壁垒,保护国内产业,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运行。分析国际技术壁垒的新趋势,通过理论与实 证分析技术壁垒对中国出口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影响,提出中国跨越国外技术壁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和平发展,作为对以对抗方式进入世界体系的大国崛起之路的否定和超越,具有旧式大国崛起无以比拟的世界接受度和进入力,因而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奇迹"。然而面对这一"奇迹",处于世界不同利益链接点上的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心态和认知,这些心态和认知设定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若干待解难题。本文以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为背景主线,以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的推进为现实目标,重点探讨了中国和平发展大战略推进中的几大深层应对:"韬光养晦"待正解,"地缘冲突"待破解,"共赢困境"待化解,"崛起目标"待深解。  相似文献   

19.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构筑一个有力的特色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研究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特点和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以及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几个最新理念为基础,试图探索我国边疆民族地区以"一案三制"为核心的特色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0.
我国犯罪学在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以及应用价值等学科基础性建设上存在的结构性缺位,是犯罪学学科本体建设上的先天不足,并已成为犯罪学发展中的隐患。这些问题的存在使犯罪学的研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尤其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犯罪治理的紧迫需要,也使犯罪学界有了紧迫的危机感。所以,近年来犯罪学界为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是对我国犯罪学学科现状的审视、反思,也是犯罪学在社会转型时期如何进行本体性建设的考量,这种反思和考量是学科发展必然经历的阶段。在当前,犯罪学应克服本体研究的松散状态,建构清晰的本体建设发展目标。梳理学科本体研究,分析我国犯罪学学科本体存在的问题现状,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从学科的层面认识和把握对犯罪学发展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