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事件屡有发生,主要表现是抄袭、剽窃他人成果、捏造或篡改实验数据、发表论文“一稿多投”、杜撰参考文献,引文不加注释、不当署名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制度的不合理、不完善及不良学术环境的影响;现代电子技术的便利条件以及研究生个人道德自律意识的淡薄。对此,我们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净化学术环境、提高研究生道德自律意识,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随着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学术要求的提高,大批优秀的研究生学术成果涌现,对繁荣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受到社会不良学术道德风气的影响,部分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呈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层次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了学术资源的浪费,给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学报编辑接触到大量研究生来稿,从中窥见了部分研究生学术论文中的抄袭等现象。文章通过分析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加强学术道德素养教育、构建多维度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善学术道德制度建设和强化编辑把关责任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产生此类行为的原因有认识扭曲,受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的影响等。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学校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主要对策有:建立学术道德教育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改进评价考核导向,创新考核模式;加强制度建设,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整治力度;建立良好的校园和社会环境,发挥研究生群体的自我监督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学术不端问题一直存在,近些年呈扩大趋势,但由于研究生的学术地位等因素,一直未受到高校和社会相关部门的关注。本文通过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的一个实例,介绍了研究生学术不端的类型及得以滋生的温床,最后提出一些改变现状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日益严重,加强和规范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已迫在眉睫.本文从社会学范畴中的社会失范理论入手,分析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学校缺乏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课程,部分导师的首要责任人职责未履行好和研究生自我道德教育缺失是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即开设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课程或专题,加强学术生态建设;积极营造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健全研究生导师责权机制;完善研究生学术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样的行为,严重的影响了高校的诚信教育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基于对当前学术不端行为的现状分析,以及诱因研究,结合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遏制高校学术不端风气提出相关建议,以求完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自身因素中,研究兴趣、职业预期、科研经历和学术规范的感知4个因素对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研究兴趣一学术规范的感知一科研经历一职业预期。只有做到思想教育与培养模式创新并重、学术知识学习与实践环节锻炼紧密结合,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还应着力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完善学术规范体系及其功能,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加强产学研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学术不端与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是确保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确保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本文列举了研究生作为国家科学研究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群体当前主要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着重从研究生培养体制中分析了引起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不完善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生教育质量观的视角反思,单一学术化、过度追求量化和功利化是造成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必须通过树立科学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采取弱化量化指标的衡量、强化学术兴趣、营造良好科研氛围等措施,从根本上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现状和目前对本科毕业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罚存在的难处,提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工作应从本科毕业生抓起,学报编辑应以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为契机,利用自身特长,担负起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特殊教育责任。  相似文献   

12.
学术共同体内诸多的学术不端行为已经引起了高校内外的普遍关注,但对如何制止学术不端行为仍然深陷思路不清,路径不明的泥潭。严格清晰的学术规范政策,独立的制止不端行为的程序及机构,高接受性的负责任的研究行为(RCR)的教育是哥伦比亚大学长期保持良好学术声誉的三大法宝,可为我国高校建立学术规范提供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学术不端的行为主体——知识创造和传播主体应享受的学术自由和学术领域的自治要求使得法律调整学术不端时只能限制于程序领域而不能判断具体学术问题,否则便是干涉了学术自由。学术不端与知识产权侵权没有必然联系表明知识产权法虽然能够调整部分学术不端行为,但是受到很大局限。通过分析知识诚信与知识产权的联系与区别,揭示了法律不能有效调整学术不端行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张功耀教授的成名作“告别中医中药”谬误百出:对基础知识包括基本原理掌握不够准确;所持观点极其偏颇,且缺乏充分的论证;研究方法不符合学术规范,任意选取有利论据;从概念、命题、推理到逻辑规律都存在谬误;在行文中,字词句章都存在疏误。张功耀教授的学术素养不足是导致如此多谬误的主要原因。学界缺乏正常的学术批评,科研管理机构、教育管理机构对学术不端整治不力是张功耀式学术不端得以存续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浮躁之风是近年来学术界同仁普遍关心的问题。对这股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人人扼腕,纷纷谴责。学术期刊必须认清学风浮躁是学术创新的大敌,必须进一步端正办刊思想,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扶正祛邪,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内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及表现形式,研究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基本学术研究素养教育的缺失,受浮躁、功利的社会风气影响,以及完善的学术评价机制和规范管理制度的缺失,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博士研究生学术失范行为的现状,对北京四所全国重点大学的在校博士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对不同因素引起的学术失范现象进行了分析。社会环境、学校的制度与教育工作、导师的指导行为和其主观因素都影响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行为。文中的数据大致反映了不同因素对博士生的影响状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各种学术不端行为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学术评价体系存在一定局限性、研究者缺乏学术素养、期刊界的监督力度不够、读者的反腐意识不强以及学术研究的复杂性,致使高校学术不端行为长期以来无法根除。分析认为,完善评价制度,提高研究者素养,加大奖惩力度,强化诚信教育等是遏制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良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术成果的借鉴与剽窃之间的界限原本就不十分清楚,反映在学术论文上就更加模糊。近年来,屡有学术论文抄袭、剽窃的事件曝光,但当事人极少认理服输,心悦诚服的承担侵权责任,通过对剽窃标准的认定及责任的探讨,认为这是涉及到中国著作权法立法、执法以及著作权人能否有效维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教育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因素,文章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和网络载体四方面阐述了不同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