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立善 《日本研究》2005,5(2):73-78
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是日本近代文坛上的“小说之神”,长篇小说《暗夜行路》是其文学创作的顶峰。鉴于志贺的文学特质,《暗夜行路》可谓是一部志贺本人精神生活发展史。本文针对志贺的命运论、血统论与人性完善理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志贺直哉是日本白桦派主将,《暗夜行路》是其代表作。本文论述《暗夜行路》中悲剧命运给主人公造成的道德灵魂痛苦,审视血统论对人性的摧残,重点探讨作为“知识分子宗教”的禅宗对主人公走出命运“暗夜”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武者小路的《妹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日本近代文坛上的白桦派的特色 ,小坂晋先生在《白桦派与志贺直哉》1 中概括为 :“一 ,以个性的成长为目的的内在一元观 ;二 ,相信宇宙生命意志的带有目的论性质的世界观 ;三 ,重视伦理价值 ,强调正义、人道和爱的人道主义文学观。”此外 ,针对白桦派的诞生与武者小路的关系 ,志贺直哉于《武者小路与我》2一文中写道 :“如今回顾 ,白桦派运动可以说是由武者小路一个人搞起来的。……如果没有武者小路 ,就不会有‘白桦派运动’那样的文学运动。”所以 ,武者小路被公认为是白桦派的发起人和“牵引车”。  武者小路自由奔放的文学 ,从其…  相似文献   

4.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近代文坛上以理想主义文学而著称的白桦派中的骁将,他的文学思想中的诸多本质要素,与白桦派其他同人一样,受到西方文学家的多重影响。本文仅围绕他与梅特林克的关涉内韵之轨迹这一尚无前贤刻意问津的荒隅,试做初掘。一、梅特林克东渐日本  相似文献   

5.
志贺直哉的《暗夜行路》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此作刻意探究女性贞操过失引发的命运悲剧,以及男主人公时任谦作苦恼的灵魂活动由"自我至上"走向自我改造与"自他调和"的曲折漫长历程,志贺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互融,才是改造偏执狭隘自我的良方。《暗夜行路》在相当程度上是志贺从青年到壮年末期的内心世界发展史。剖析此作,既可探究志贺文学创作活动神髓,也是索解日本近代文学的人文意蕴与人性感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时任谦作是日本近代小说家志贺直哉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的主人公,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生长在封建专制主义资产阶级家庭,是一个具有反封建道德的叛逆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有理想有上进心的青年,后来,由于遭受到一连串的打击(三次大的打击),他在人生道路上逐步失去了奋斗、拼搏的热情,对命运产生了恐怖感。“过去不知佛教为何物,现在却对所谓涅槃、寂灭常在的境地感到一种不可思议的魁力”。因而走上了逃避现实的道路。从志贺直哉对时任谦作的描写、对现实的批判、对人物形象的典型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虚构渲染来看,尽管其中留有自然主义的白桦派式的痕迹,但总的看来却是积极  相似文献   

7.
托尔斯泰影响下的日本白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曾横空出世了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流派——白桦派。它迸发幅射的巨大魅惑力,远远超越岛国范围,曾给我国“五四”新文学以显著影响,并一直受到欧美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D·基恩、芝加哥大学教授艾德凡·马克列兰等)。英国与德国也都侧重介绍白桦派文学。对白桦派主将武者小路的清新之风,芥川龙之介做过最具涵盖性的评断:“为日本文坛洞开一扇天窗”、“唤起一股澎湃人心的激动。”(《当时自己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白桦派的骁将,也是日本"心境小说"的代表作家,1917年5月号《白桦》上,发表了昭示志贺开始进入"调和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小说《在城崎》,《在城崎》通过对小动物的深层观察与神妙感悟,以神来之笔表达了自己清澄豁达的生死观,成为日本文坛最著名的"心境小说"杰作。这种心境小说以高举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大旗的白桦派文学为源头,志贺直哉深掘自我内涵,在作品中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由冲突走向调和。素有心理洁癖的志贺与父亲和解的四个月前,《在城崎》问世。可以说,这时,志贺已经具备了和解的萌生条件与调和的心态。《在城崎》昭示了志贺精神苦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创获──评《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青岛大学师范学院中文系宁殿弼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白桦派是一个大集团型重要流派,它以重个性、脱旧套、纳新潮、高张崭新的理想主义和真诚的人道主义而成为大正时期文学的主流。名扬世界文坛,由于相近的社会现...  相似文献   

10.
志贺在日本近代文坛上是一位自我意识强烈的人道主义作家 ,他的作品早自“五四”时期就被引入中国。 192 3年 ,周作人翻译了志贺的短篇小说《到网走》与《清兵卫和葫芦》,收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日本小说集》之中。  志贺的创作生涯中 ,前期多表现为作者与现实生活激烈的二元冲突 ;后期主要表现作者从强烈的自我意识中起脱出来 ,在精神领域和现实生活中由迄今的对立冲突进入“调和”后的恬静的、散诞逍遥的心境。而冲突与“调和”的分水岭 ,就是志贺的代表作《调和》。志贺文学生涯前期的精神苦闷 ,主要体现在他与父亲长达十几年的不…  相似文献   

11.
白桦派枭将志贺直哉(1883-1971)的重要处女作《去网走》,是志贺想象的产物。志贺12周岁时,母亲病殁,他是个缺乏母爱之人。按照志贺的想象,作为志贺分身的主人公“我”,从“女人”那里感受到朴素的母爱,对其身世深感同情。但“我”又无法改变“女人”奔向“黄泉世界”的厄运,心中必然感到寂寥。这种人道意识,恰好代表了白桦派作家以人为本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近代文坛,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以贯彻"绝对自我"而著称。志贺确立自我的标志之一,即对自由的肯定,包括对合理性欲自由的肯定。志贺于初期力作《混浊的头脑》中借主人公之口,表达性欲和道德的葛藤、性欲与宗教的相克;志贺通过主人公灵肉痛苦挣扎的经历,旨在点明基督教禁欲导致的弊端和性欲放恣的恐怖。志贺大胆地以《混浊的头脑》中的性欲来强烈反抗基督教冷酷的禁欲主义,以示作者对基督教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志贺直哉少年失恃,亡母阿银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朽的形象。《去网走》、《母亲的殂谢与新母亲》、《白线》、《生母的信》等作品,都涉及了志贺直哉创作中的“母亲主题”。志贺直哉的青年时代与父亲时常发生冲突,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尖锐的紧张感,而在他记忆中苏醒过来的母亲形象,会将他从这种紧张感中解放出来。志贺直哉的整个文学生涯中,或强或弱地受到亡母阿银的影响。同时,志贺直哉也客观意识到,当年对亡母阿银薄情,并非仅有父亲志贺直温,也包括作为儿子的自己。“母亲主题”在志贺的巨著《暗夜行路》中也有鲜明的体现,从而浓化了志贺直哉作品的亲情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武者小路实笃是日本近代文坛上大集团型流派白桦派的领袖,他的激情胜于理智,理想压倒现实,是一个天生的理想主义者。武者小路集作家与社会活动家于一身,其人生理想是:生活第一,艺术第二,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头活水,艺术结合生活,才能保证创作不俗滥干枯。其《荒野》、《妹妹》、《友情》等理想主义代表作,洋溢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5.
星新一(1926~)作为风格独特的微型小说作家,在日本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的作品短小精悍,多为“千字文”,风格明快新奇而又犀利深刻。至1983年10月止,他所发表的微型小说篇数,已经突破千篇大关,可谓“世界之最”。当然,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致力于微型小说创作的作家,并非毛凤鳞角。古代中国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近代俄国契诃夫的《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近代美国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相似文献   

16.
论有岛武郎的《生活与文学》刘立善刘鹤岩有岛武郎(下称有岛)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觉醒了的资产阶级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坛产生过强烈而广泛的积极影响。①。基于有岛深邃的文学思想和恒久的艺术特色,目前,日本学者对有岛文学之研究,正朝纵深开掘。最近...  相似文献   

17.
《赤西蛎太》是志贺直哉作品群中仅有的一篇历史小说,独具特色,此作高超描写了日本武士的使命感、正义感与人性矛盾,歌颂了看重人内心世界的主人公心灵朴直之美。志贺古为今用,以历史事件与人物为素材,深究其历史意义,贬斥“巧诈”,颂扬“拙诚”与正义感。人往往因为所谓“正当目的”这一名义,失去正常的理性、人性与感情,导致悲剧的诞生。改变这种现实,要靠人的良心、理性以及对他人的关怀,这是白桦派骁将志贺要表达的人道主义正义主题。  相似文献   

18.
白桦派作家受惠于优越的家庭生活与西方化的教育,养成了合理的、逻辑性的思考方法,主张文学上的人道主义。他们的作品风格和而不同。本文重点通过派内同仁思想及作品的比较,鉴别论述志贺文学之所以是强者文学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邻壁之光,堪借照焉”——读刘立善著《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复旦大学李振声年前,由于友人热心推介,获读刘立善先生近著《日本白桦派与中国作家》。这部由辽宁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推出的比较文学专著,厚达600余页,逾50万言。过年前后,我花了差不多一个...  相似文献   

20.
任卫平 《日本研究》2004,69(1):90-93
山田清三郎是日本文坛上著名的作家,虽然他的作品没有被大量地引入中国,但纵观日本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前前后后,无不留下山田清三郎的足迹。他为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奠定了厚实的基础。他是日本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活跃在文坛上的核心人物,即是小说家又是评论家。一  山田清三郎是以短篇小说开始他的文学生涯的,他在早期创作中,常以短篇小说反映底层大众生活,探索大众生活轨迹,批判各种传统观念,宣传他的萌芽状态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反对贵族专制的观点。他的早期作品《幽灵读者》、《青年时代》都真实地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