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生态和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成 《学术论坛》2007,30(11):167-171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之一.生态文明的价值指向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人及其社会的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观的理论本质就是在人口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协调发展中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共进.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生态和谐的构建要求,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生态和谐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现代化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现代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同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的关系。生态现代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目标取向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体育的人文内涵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精神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理念与和谐精神,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身心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汪清  苗文玉 《学术探索》2005,46(3):44-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活动主体,以人为着眼点,人类社会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由二者决定的人自身关系这三大领域。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与社会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实现这二者和谐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和谐思维——从思维方式角度看"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主题凸现了以"和谐"为基点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重大意蕴.沿着这一思维路径,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及社会自身各层面的和谐共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时代课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和谐社会既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公平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物质基础。加强环境保护,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的生态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和谐理论中,马克思不仅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十分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对于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和谐思想,分析其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与启示,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社会有机体内各个要素相互配合、相互统一的一个系统工程.本文认为,心理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有机体和谐发展的重要表征.本文还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持续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三个方面,详细探讨了个体心理和谐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动力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个体道德素质,进而提高整个社会和谐程度的前提条件;是调节人际冲突,维持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相互悦纳,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我们要全方位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为社会和谐打造坚实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反思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危机,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化的发展,使本应和谐相处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面临失衡,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同样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环境压力。为此,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只有建设生态文明,才能真正的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要从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生态意识、完善相关法律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盟旗行政建制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经过多次变迁,传承到今天,有它的合理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今天,挖掘盟旗行政建制的人与自然、人与生态和谐相处的积极因素,可以为建设和谐内蒙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用以人为本来指导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用以人为本来检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效。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是谋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总体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做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实现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丁宪浩 《社会科学》2005,(10):19-24
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态势已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成巨大威胁,严重侵蚀着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有赖于产业创新———建立发展生态业,以此切实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作为和谐社会的标志性产业,生态业的发展要立足于有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突出重点,形成合理的行业结构和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莱易斯从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理想三个维度提出了旨在实现人的价值与生态文明和谐统一的幸福观。这一观点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幸福的视域应囊括精神快乐和生态文明程度,幸福的生活是"绿色地创造",幸福的社会是"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拉大的情况下,必须抓住统筹城乡发展这个关键环节。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价值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稳定前提;统筹城乡发展,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充满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社会理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努力解决我国社会人的发展不均衡现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展开人的全面发展由理想到现实的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18.
陈光连 《兰州学刊》2007,(10):17-20,16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伦理思想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而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思想内涵.儒家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荀子也专门写了<天人论>,其中蕴含了"天、地、人相参"等生态伦理意识,既强调尊重自然价值的"制天命而用之",又强调"谨时其禁"的生态道德责任,从而把对自然的利用和保护有机而辩证地结合起来,这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和现代文化转生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传统孝文化是我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要在全社会形成敬老、爱老、养老的良好氛围,在建设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离不开对传统孝文化的挖掘和弘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社会,而传统孝文化是人与人和谐的价值渊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基础,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原始动力。传统孝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社会主义以生态效益为核心价值,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追求目标,主张重新检讨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生态社会主义把生态运动同社会主义运动联系起来,从另一个视角印证了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意义.生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和谐发展,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