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各种英语习语理论的倾向性,将其分为两种观点:传统的观点(非合成性的观点)和合成性的观点.这些观点的分析各有缺陷,而且他们选择的例子都是我们基本接受的习语,而对习语的在线生成和使用并没给予很好的解释.利用Fauconnier & Turner的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来阐释英语习语的在线生成和使用.概念整合、形式整合和角色关系等其它关系的压缩,使习语的生成和使用具有了动态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上,习语被当作一个长词看待,对习语的学习和理解就像理解单个的词一样,在词典里查找合适的意义并加以记忆。对于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或ESL(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学习者来说,这种观点对他们学习和理解习语并无大的帮助。而习语合成性观点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要有效得多。文章从习语的透明度、句法、词法和语义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习语的合成性,并概括总结了一些学习和理解习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习语是构成语言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观点认为习语是无理据性的,但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阐释了成语的理据性,运用"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机制对习语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强调了习语形成过程中文化在习语意义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语习语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学者们从一系列角度对它进行了探索.通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这一全新的视角,对英语习语认知理据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概念整合网络可以为英语习语的理解提供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无论英语习语是合成性的还是非合成性的,都不影响习语整体作为一连续体的存在方式。英语习语的连续体形式存在使得其形式上、语义上以及功能层次上都显现为语法化。它的语法化是由于语言的任意性与归约性,语言使用的Zipf原则及抑制机制和背后的认知机制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要真正学好英语,掌握好英语习语是关键。国外关于学习者理解英语习语策略的研究正方兴未艾,而国内与之相关的研究却很少见,因此作者采用Cooper的研究方法,以母语为汉语的中国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有声思维的方法调查了中国学生在无语境和有语境的情况下在线理解英语中的可分析性习语和非可分析性习语时所采取的策略情况。研究结果证明:语境对学习者理解两种类型的习语都有一定帮助;但无论有无语境,理解前者比理解后者要求学习者具备更加丰富的背景知识而且所采取的策略也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在无语境的情况下猜测两种类型的习语困难程度并无明显差异;有语境的情况下,可分析性习语比非可分析性习语更容易猜测成功。  相似文献   

7.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大规模的真实语料统计表明,自然话语的生成是由习语性语言来实现的。习语性也逐渐受到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关注。习语性语言是构成语篇尤其是口语语篇的主要单位,其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搭配能力,影响着口语语篇的流利程度和自然度。本文通过分析英语电影剧本对白片段中习语性语言的使用情况和功能,来探究口语语篇的自然度,并说明其对英语习得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心理空间理论的基础上,以Fauconnier和Turn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合成空间理论或概念合成理论。概念合成理论的三种认知整合运作过程即组合、完善、扩展,是概念整合的核心部分,也是形成新的概念的结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新生事物的出现,产生了许多新词。因此,概念合成理论可以用来解析这些新词的概念如何生成构建的。  相似文献   

9.
概念整合(空间合成)广泛应用于各种认知活动中,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动态地揭示出语言在线处理过程中的空间构建与合成。概念整合对语义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两面性,它在特定语篇中为适应不同目的会发挥不同的作用。本文通过阐释悖论和谜语中分别涉及的“消极”和“积极”的概念整合方式,以具体实例展示了这种两面性。某些悖论通过诱导人们进行不当的空间合成而制造矛盾,达到迷惑性目的;而积极主动地利用空间合成则能够帮助人们定位谜语中的关键点,从而解开谜语。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广泛应用于新闻标题语篇。通过分析大量的新闻标题,研究习语临时变体在新闻标题语篇中的语义功能和美学功能,探讨新闻标题语篇中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类型,将之划分为语义返朴变体、词汇替代变体和句法结构变体,并结合认知语言学比喻优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多义推导理论对3种变体类型分别进行理据分析。  相似文献   

11.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有其特有的结构、语义、文化等特征。了解习语的多元特征,才能准确理解其意义,正确翻译习语。本文从结构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视角分析习语的结构、语义、文化等多元特征,并对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正确使用和确切翻译习语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增进英汉交流和沟通。在文化背景方面,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存在较大的差异。以先点后面的思想,探索英语习语的翻译标准及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理论。从而完善习语翻译的研究,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习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语义角度论英语习语的翻译。首先,以蒙太古理论的核心“模型”为基础,从形式结构来看英语习语的汉译;其次,按照Gibbs对习语的分类,结合实例,对英语习语类别进行了分析,以期正确把握习语语义。通过以上两方面理论与实例分析的结合,旨在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翻译和运用英语习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英语习语的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然后从习语的构成 ,习语的语义以及其与文化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对其特点进行了讨论 ,重点放在其特点上。文中的习语是指广义上的习语 ,包括固定短语、俚语、谚语、典故、习惯搭配 ,等等  相似文献   

15.
英语习语的特征与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这些难以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就是所谓的文化词语(culture-loaded words or expressions),亦可称作习语(idioms).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达的语言之一,都具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定形性的、文化承载量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包括俗语、成语、格言、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等.而这种文化词语的翻译和理解也正是我们进行各种跨文化阅读理解和翻译活动的难点所在.文章旨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揭示习语的文化特色以及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并试图用归化和异化法对习语翻译进行阐释,提出英汉习语翻译和理解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产生习语的温床,习语的形成与该语言所属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中英颜色习语在起源、用法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从英语习语之语言特点谈“归化”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是从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短语或短句,是该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为了准确而完整地再现英语习语的文化信息,很有必要了解英语习语的特点.作者论述了英语习语的语言特点,"归化"翻译方法及英语习语之翻译,着重阐述了"归化"翻译方法在习语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归化"法注重译文读者的理解与反映,强调文化信息产生的对等效果,因此它是翻译英语习语的一种好方法,对我们翻译英语习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英语是反映了中国人思想、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又能为外国人所理解的标准英语的变体。中国领导人贺词格式较为固定,且带有中国特有的文化色彩,难以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故常使用中国英语。领导人致辞中的中国英语在对外宣传中发挥着传播中国文化内涵、解释中国术语以增进国际理解、提升软实力,抵制“中国威胁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观看英语习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英语习语的意义不能从构成习语的组成单词的意义中推断出 ,其习惯意义与组成该习语的词汇的字面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习语被假定具有不能用逻辑理由加以解释的语言特性 ,它们常常让人误解并造成歧义。基于这一原因 ,在教学时习语常被忽略或者根本对它避而不谈。本文以Lakoff认知理论中的三种认知机制为分析模式来研究习语 ,向传统观念作一挑战。作者从认知观出发试图找出习语的习惯意义与构成习语的组成单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语习语有两个显著特点: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在翻译时,如无法准确了解习语的含义,就可能产生误解,造成理解的障碍.结合一些习语具体分析了习语的的两大特点及翻译的几种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