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基本的价值取向和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本质要求.农村社会的公平缺失要求构建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在一定的构建原则下,以公平的价值准则合理配置金融资源,统筹发展城乡金融,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小额信贷与微型金融服务,完善农业信贷风险控制与补偿机制,保护农民金融权利,改善农民生存发展的机会与条件,缩小城乡差别并运步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2.
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具有非营利性和非竞争性、风险性、业务范围的周期性、地域性、专门性等特征。现阶段,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法律制度存在法律制度缺位、法律地位模糊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亟待构建现代农村政策性金融组织法律制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3.
4.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全新的金融服务,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与金融服务现状严重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深入剖析,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东岳论丛》2017,(11):118-126
农村金融是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村金融普惠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是构建普惠性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本文以2006-2015年山东省的宏观统计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改良的普惠金融发展评价指数测算方法对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通过构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因素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基本上逐年稳步提升;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普惠金融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2009年央行开始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得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自2008年之后增速较快。从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来看,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互联网发展水平、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及城镇化率四个因素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影响显著,且是正向影响的;交通便利度、农业科技化水平也属于正向影响因素,但不显著;而农业产业的重要性对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此,从农村普惠金融顶层设计、经济基础、财政和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保险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进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发展格局下,金融能否有效支持经济发展对畅通国内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普惠金融旨在建立持续的、为各个群体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但在我国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就"普惠金融"一词本身来说,就与原文Financial Inclusion的含义有一定差异,容易局限于对"优惠"等方面的关注而非主要致力于消除金融排斥,因此可能误导实际操作。从普惠金融在我国实践来看,信贷业务导向和监督方式既有路径依赖的原因,也与本身概念的指向模糊有一定关联。进而指出,普惠金融应包括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应面向所有需要金融服务的人和群体。如果依靠传统的机械化行政手段,无法激发金融机构的内生动力,难以取得实效,且更难持久。应尊重市场主导和金融机构经营自主权,以真正惠及需要服务的对象、达到消除金融排斥的本源目标,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深刻认识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基于金融功能理论的视角,指出传统金融机构的功能缺失加剧了区域金融的失衡及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然后从普惠金融的目标客户定位、便利清算和支付结算、信息透明、高效聚集和分配资源等方面研究其金融功能,从而揭示普惠金融如何惠及弱势地区与人群、助力中小企业发展、消除贫困、促进金融公平,并由此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内涵作出界定,指出社区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并分析了商业银行对社区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在介绍国外商业银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国内银行业对社区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效率低下,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他们分别从供、求角度开出了药方,但都认为培育内生金融体制是农村金融改革的不二选择.从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概念出发,界定了农村内生金融与农村外生金融,借助内生增长理论与金融发展理论分析了农村内生金融的比较优势,论证了外生金融与内生金融相融合的农村金融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造成的环境危机与经济危机,以及政府干预经济而失灵的现实,西方学术界开始探讨政府、企业与非政府组织三方之间的现代治理.现代治理一方面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划分政府与市场经界限,政府适度界入市场,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政府的核心职能是保护产权;另一方面要求政、社分离,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治理,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同时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关乎企业自身形象,而且对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促进企业更好地落实社会责任就成为中西方国家发展的普遍要求.但受企业的营利性、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当前,我国企业还难以有效地担负起社会责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来进一步促进和监督企业落实社会责任是一个有效的选择,通过培育公益性的专业社会组织,能够有效配合政府在维权、环保、公益等方面的工作,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问题并没有明确回答,从社会责任的形成来看这是一个道德规范向法律规范演化的过程,道德规范一旦上升为制度层面,企业的社会责任则转化为企业的守法义务。基于企业在现代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对企业课以严格责任为约束,强调其严格的注意义务,以此来维护交易的安全,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保护,明确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之承担应该是以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为界,切不要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唤声音强烈而改变其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增进社会福利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律迷思与规制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作为产业组织之花,除承载与创造财富外,尚须担当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观念如何落实,恐怕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规制性命令所能解决的,不分公司类型而强制划一的措施也并非实现社会责任的良药。公司立法须强化董事的社会性义务,公司董事会不妨下设社会责任委员会,司法必须谨慎介入社会责任的诉讼争论,我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推行应结合本土特色渐进前行。 相似文献
14.
15.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是近年来管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两种理论的内在联系也显现出来,即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逐渐演变为利益相关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出现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范围也随之扩大,从强调社会和道德责任,逐渐将员工保护、环境保护、产品安全、道德行为规范、广告诚信等问题纳入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16.
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性、互益性、服务性的非政府、非企业的社会组织。作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非营利组织担负着特殊的使命与社会责任,明确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与社会责任并加以测度,无论是从外部环境还是从内部机制看,对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对非营利组织的使命与社会责任做理论分析和制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非营利组织进行社会责任测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7.
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下新型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因正规金融对农民贷款条件的诸多限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本身具有人人获得同等的金融服务权力的普惠属性,其变革是对农村普惠金融增量式改革思路的颠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农村中,农民的高度分化及整个农业的内涵、功能、形态发生的根本变化使农村金融市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不足,建立健全适合普惠金融发展的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控制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普惠金融是金融机构的一种金融产品,是金融资源的一种配置,在资金供不应求和市场规律基础性作用下,普惠金融由于其微利及高险特征并不是金融机构的首选产品。数字普惠金融充分应用技术手段,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金融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中存在的风险和成本这两个根本性问题,而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普惠金融是普惠金融的最高形式,是超越数字普惠金融的一种新的历史阶段的金融现象,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国家政策、社会资源、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四个方面的资源进行优势整合,实现国家、社会、银行、服务对象合力普惠金融,构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此外,提升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普惠金融还必须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精细化管理,加强涉普部门机构的政策统筹协调,加大对涉普机构普惠金融工作的考核与引导力度。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