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公关世界》2008,(5):48-48
爱,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如果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细细体味生活,我们会发现“爱”就像我们身体里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没有爱,再坚强的心灵也会变得脆弱:没有爱,再辉煌的人生也会显得苍白。只有爱,才会支持着你我一路走下去,相扶相持,风雨无阻;只有爱,社会才会和谐发展。在这里,小编奉献给大家几篇和“爱”有关的小文,让我们用细腻的心去感受那些温暖着我们的“爱”……  相似文献   

2.
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难问题如何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雪元 《老年人》2007,(12):4-6
一个个告别山村,去到陌生的城市“寻梦”,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淘到“黄金”,衣锦还乡。留守家园的便是他们年迈体弱的父亲,有的年近古稀,有的长年患病。人们称这些老人为“留守老人”。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巴黎,无论去过的没有去过的。 所以,在有的人眼中,巴黎不仅仅是“浪漫”的代名词,比如鲍利辉。  相似文献   

4.
环顾四周,我的身边尽是些爱酒的女人。有的是来点儿小酒就兴奋,有的是无酒不欢,有的是没有酒会死……男人并不觉得爱酒的女人不可爱,相反,我的作家朋友路内说:“喝酒的女人都是妖精,陪酒的女人都是天使。”他的母亲能喝一斤五粮液,带着一股忠肝义胆的豪迈,散发着稻谷般的女性之美,他对此感到无比骄傲。  相似文献   

5.
《金色年华》2009,(7):49-49
5月8日是母亲节,也是一个温馨的日子,因母亲的存在而精彩。 “节日的存在就是为了帮助我们表达心中的爱。”同样,祝福母亲的母亲节没有国界,只有祝福形式之别,没有爱慕的实质之分,有的只是浓浓的爱意和亘古不变的深情。  相似文献   

6.
不论丈夫还是妻子,都不能刻意把对方雕琢成随己心愿的模样。因为——一次去北京旅游,移步香山枫林,姐逅一对白发夫妇。他们结婚已30余年,却仍然如胶似漆,相敬如宾,其笑谈举止,仿佛携手从教堂款款而出。我问老太太,为什么他们能30余年如一日,水浇爱的青春。“我从来不去干涉他,更不去改造他。”老太太说,“我们犹如两座山峰,在感情上相依相偎,息息相通;在人格上彼此独立,互相欣赏。”凡夫俗女们却不是这样,他们总是把爱当作一把雕刻刀,才开始相恋,就依据理想中的偶象,迫不及待地将对方一刀一笔,精雕细刻。因此,许多伴侣…  相似文献   

7.
《老年世界》2013,(2):8-8
我们居委会这几年有好几位老人丧偶,有些老人后来又找了老伴,可是他们再婚时却没有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就以夫妻名义生活了。我们劝他们去登记,可有的老人说,婚姻登记是年轻人的事,现在儿女都这么大了,自己再去登记不好看,我们再婚以后共同生活的时间也不长了,办理登记没有多大必要。请问,他们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8.
陆柯 《女性天地》2014,(4):36-36
每个旅行团里都有一两朵奇葩。有的奇葩爱迟到,有的奇葩爱早起游泳,有的奇葩爱问“Why not”。但这次泰国游。在欣赏了迷人的泰国景色的同时,我还发现全团都是奇葩——都是患有中国式Wi—Fi焦虑症的奇葩。  相似文献   

9.
小题大作     
小题大作,似乎是一些性情偏激的人的毛病。故而,世上好些成“大器”的人,只习惯“大题小作”,他们讲究容忍,肚子里撑不了船,也能放飞纸鸢。所以,他们无论在什么气候里都春风满面,风流倜傥得叫人爱煞。可我真没法子去学这种大度,直到如今退休下来,对于我无法表示...  相似文献   

10.
叶丹 《当代老年》2013,(4):12-13
“儿子离婚,我见不着孙子了!”这是很多老年朋友面对离婚的儿子、女儿最常抱怨的一句话。“都说隔辈亲,我现在是隔辈难。”他们说,“想看一眼亲孙子,不仅在家得求爷爷告奶奶拜托儿子把孙子接来,还得祈祷前儿媳、前亲家别阻拦。”可作为监护人的一方,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时常明里暗里拒绝对方老人看望孙子的要求,她们说:“前公婆有了新儿媳、后孙子,他们的爱已经分割,我的孩子去了会心痛。”真的如此吗?其实,一旦孩子彻底见不到“那边的人”,岂不是连一点点爱都感受不到了么?  相似文献   

11.
王晓英 《职业》2014,(18):122-123
在艰辛的班主任工作中,只有坚持把“爱”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爱”去苦心经营,让学生品味到爱的甜蜜,才能使爱永驻学生心田,才能真正使学生沐浴爱的春风,饱饮爱的雨露而茁壮成长。笔者认为,只有爱,才能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只有“爱的教育”才能感化学生,培育学生。  相似文献   

12.
黄根华 《当代老年》2007,(12):32-32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会使他们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他们很想做但以前总也没有做的事情,有时,他们甚至用他们“意料不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相似文献   

14.
茫然     
手上“有点儿钱但绝不算多”的人,是最大比例的人群。他们没有投资人的机敏和大手笔、没有投机者的狡黠和以小博大,他们无胆无识、谨慎小心,但却有和旁人一样“钱生钱”的欲望和权力。于是,他们把寒酸有限的钱“信托”给了银行的理财产品。他们也许知道银行把他们的钱拿去投资放贷,但故意忽视银行的“企业本质”,宁可坚信银行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不是呢?反正政府在叫停短期理财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木子 《金色年华》2007,(7):55-56
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美国总统在召开会议时也爱在纸上信笔乱涂,尤其是面对国家危机的时候。这是他们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这些信笔涂鸦和白宫演讲稿撰写入无关,它们都是美国总统们自己真实思想的反映。这些美国总统的“涂鸦之作”有的颇具画家天赋,但有的就和幼儿园儿童的大作一样搞笑。  相似文献   

16.
书香寻踪     
《现代交际》2005,(11):53-53
26策略留住核心员工贝弗利·凯 沙伦·乔丹-埃文斯中信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29.00元【评分星级】★★★★☆“核心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正是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和奉献,构筑了成功的脊梁,打造了财富的大厦。留住他们的唯一方式,就是爱他们。那么,怎样去“爱”?如何更好地发挥“核心员工”的作用?在其他企业试图“挖墙角”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大约3年前,岳阳市老干部大学开办了一个文学讲习班,聘我去做教员。我从来没有当过老师,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经不起校方的再三抬举,就去了。班上的学员,大都年过花甲,满头华发,典型的银发族。互相之间的称呼,也与一般的学校不同。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男的都以“某某爹”相称。每个学员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其中几位还曾权重一方,但是没有摆谱的,相互亲密无间,学习上如切如磋。对教员也很尊重,我摆在讲台上的茶杯没水了,总有人给我续水。有的比我年长,我再三谢绝。他们说:“你是老师,天地君亲师。在过去,老师是要在堂…  相似文献   

18.
江萍 《老人世界》2014,(4):32-33
我有一朋友,数年来在生意场上跌跌落落,但没有像有的人那样一蹶不振。但打点起行装,跑到了当年当兵的地方。那是一个叫作“乌兰图格”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名字。走之前,全家没有一个人同意他去。离开那里十多年了,没有任何的联系,干嘛心血来潮非要去那里?但他偏偏一意孤行,踏上了奔向内蒙古草原的火车。  相似文献   

19.
靳静  杨生文 《职业》2016,(16):6-7
在唯美集团,有一批他们当做“宝贝”的“砖家”。他们可能学历不高,有的甚至没有多少文化,但他们对艺术有特别的天赋,特别的感觉,是唯美企业管理者眼中的大专家。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游     
北大清华真正的“景”是他们的文化,如果去只是看看未名湖、清华园,那么连名校的万分之一也没有感受到。真正的意义在他们开放式的讲堂,真正地耐心地去听一节名校名师的课,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名校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