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城乡角度和区域角度对北京义务教育均衡问题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城乡之间还是区域之间,北京义务教育发展都不均衡。在家庭教育支出、学生经费投入及硬件设施方面差距明显;在教师数量上差距不大,但在教师质量上存在差距。最后,结合北京义务教育生源下降的大背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泳 《唐都学刊》2014,(6):123-124
1998年至2008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段,其中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中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作为具有独特文化教育传统的陕西省,在不断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的同时,始终关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的动态研究,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与管理的课题作为陕西省首次基础教育重大科研招标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3.
叶妮 《社科纵横》2012,27(12):153-155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关乎农村教育质量,影响我国教育公平体系建设.以中国乡级行政组织这一义务教育的基本实施单元,了解河南农村教师队伍发展的现状: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尤其是骨干教师溢流问题严重,农村教师质量下滑,农村教师职后教育效果不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总体偏低,农村教师心理负荷较大.针对这些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从加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梯度,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资源配制应向农村学校倾斜等方面改进乡镇教师现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为背景,对近几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发现文献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现状的研究;二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存在问题的研究;三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或思考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田燕 《社科纵横》2005,20(3):159-160
“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和农民的负担,但它却进一步暴露了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要解决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问题,只有探讨的视角从“农村税费改革”转变到重新构建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创新构架增强对义务教育财政投资的力度;重新定位“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6.
杨永庚 《唐都学刊》2014,(5):126-128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事业,对于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中国,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几经演变,最终真正实现了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向“人民教育政府办”的历史转变。政府全面负责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支出,特别是4%的标准为办好农村义务教育提供巨大的经济保障。  相似文献   

7.
王春萍  慕彦瑾 《社科纵横》2005,20(4):214-215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贫困地区农村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调查与分析,指出其人、财、物等配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如提高认识,多渠道筹措经费(建立义务教育投资的转移支付制度、教育税收制度等)、教师人事制度,调整其布局结构等。  相似文献   

8.
吕红梅 《社科纵横》2005,20(3):156-158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意义重大。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着投入体制不合理,投入严重不足;教育的经济功能不强、效率偏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农村青少年辍学严重等问题。必须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改革农村基础教育体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落实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等措施,不断推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高强 《社会》2003,(11):13-15
自2002年5月16日起,一份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下发的文件《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开始逐级传播到基层。根据《通知》的规定,农村义务教育的直接责任人,将由过去的“以乡镇为主”提升到“以县为主”,即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义务教育经费,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经费紧缺及其对策刍议郑友卿目前农村中小学突出的困难是教育经费严重紧缺,普遍存在寅吃卯粮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金华县白龙桥镇古方中心小学学区为例,按县教育局关于平原乡(镇)师生比例1:28的规定,配备25名教师,实际上现有29...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制度和政策的力量“构筑”起来的“体制性二元结构”。教育的城乡差别是整个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是财政出钱,农村是农民自己买单。政府承诺到2007年在全国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在公共支出排序中教育投入应放在第一位,义务教育投资应该由中央和省级财政统筹解决,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大学教育三者之间首先保证义务教育投入,在城乡之间首先保证农村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投入,要特别重视农村贫困地区女孩子的义务教育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农村的师资瓶颈问题,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导致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与公共性受到公众问责,“两免一补”政策则是国家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的重大举措。文章对西部农村地区“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7,(4):52-56
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阶段,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基于乡村教师的现状: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教师补充机制不健全;教师编制的政策性缺陷;特岗教师的过程性考核缺失。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立"定向招收,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乡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做好小学全科免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的顶层设计;调整教师编制标准,制定适合实际的标准;完善"特岗计划"政策,走内涵式教育扶持道路。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渊源、变迁与现状的分析,当前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障碍性因素主要在于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现行的教育经费制度以及城乡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差异.问题的解决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起责任,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建立全国统筹的义务教育规划;设立专项教育基金,建立农民工城居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筹措...  相似文献   

15.
依据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创新的指导思想、目标、基本原则及创新思路,提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我国应该构建由"三核心"构成的正式制度支持系统和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组成的非正式制度支持系统,强调农村人力资源、政府等各个制度创新主体在制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不同次序与层次上逐步推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流动制度创新。最后,提出促进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合理流动的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包括:在思想意识层面上中央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和监督;在法律政策层面上要完善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司法援助保障体系;在发展战略高度上实行新型工业化战略、城市化战略和人才发展战略;在资金筹措机制上形成以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为主体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机制,重视农村土地转让的收益。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从何入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兰芳 《社会》2004,(2):38-40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对城市和农村实行不同的经济社会政策。在农村采取粮食统购统销等办法,从农民那里提取了大量的“剪刀差”,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同时以户籍制度为界限,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实施不同的社会福利政策,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但这种城乡格局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不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这一数字不到当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元的三分之一;而且农民的人均税负水平远高于城镇居民,却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受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还难以实现自由流动,进城务工的农民受到歧视性政策的束缚,在就业、社保等方面缺乏必要的支持;与此同时,目前的财政、金融、教育体制,也不利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冉敏 《社科纵横》2007,22(12):172-173
本文首先对义务教育政策定义进行界定,之后根据建国以来义务教育政策相关文献资料和年鉴数据,以时间为线索研究义务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总结分析出义务教育政策具有的控制、导向和协调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城镇化政策必须超越城乡二元的概念框架和理论体系,充分认识中国已经并将长期处于市民、农民、移民(流动人口)三元社会结构的客观现实,一揽子谋划解决市民、农民、移民三大群体的待遇问题.在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追求“同城同待遇”,并不是指生活在一座城市中的市民、农民、移民享有完全相同的具体待遇,而应该是“同城同待遇指数”,即同一座城市的市民、农民、移民的待遇指数基本相同.要围绕市民、农民、移民三大群体的待遇问题做好人口城镇化的政策设计,在定量分析测评待遇指数的基础上,采取“完善市民待遇、提升农民待遇、落实移民待遇”的路径,不断缩小不同群体、不同区域的待遇指数,最终实现“同国同待遇指数”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潘光辉 《社会》2017,37(3):131-162
本研究旨在探究在“撤点并校”的政策调整下,家庭背景是如何影响子女的教育获得机会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到2012年追踪个案的数据,通过对农村学生小学至初中毕业升学历程的回溯,建立基于Cox比例风险模型的“辍学模型”和基于Logistic模型和线性概率模型的“升学模型”,发现家庭背景始终是影响子女教育机会的重要因素。在“撤点并校”刚开始执行的年份,农村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风险反而有所降低,家庭背景在“撤点并校”后对于子女的入学几率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这一政策使得农村家庭在教育上“主动投入”,而这种家庭层面对于政策的回应使政策的影响效果被削弱或者推迟,从宏观上观察到的家庭背景在教育层面上的再生产机制是每个家庭在制度驱动下做出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张成恩 《社科纵横》2014,(5):150-153
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繁重,近些年的成绩很大,但问题凸显。本调研报告从师资队伍建设的视角,对河南省农村小学的现状做了一次调查,提出了诸如探索教师教育改革、教师补充机制等可资借鉴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