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研究日本的著作。该书对日本明治维新后法律近代化的客观介绍,为处于改革关口的清末政府进行法律改革提供了现成经验。《日本国志》对清末法制改革的决策发挥了导向的作用。《日本国志》为清末法制改革提供了具体的路径。《日本国志》对清末修律内容的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清末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民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6,(2)
自1840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之后,清政府面对列强屡战屡败。当时许多有识之士强烈要求变法,建立新的制度,以富国强兵,抵御外侵。本文就当时清政府变法过程中以德国法为范本来改变传统中国封建法律的原因,中国引进德国法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的积极影响作了客观分析和研究,指出中国近代法制是以德国法为蓝本、并间接参考了日本明治维新后仿效德国法基础上制定的日本法。德国法对中国近代法制由落后残酷的封建法变为相对先进文明的资本主义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申报》素有“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之称,其中涉及的法制内容也相当广泛。本文试图从《申报》创刊到民国之前所载法制内容的分析出发,探究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转型时期中民办传媒对法制进步的影响。《申报》批判传统司法积弊,引入西方法治文明,监督政府及司法运作,推进了清末的法制进步。 相似文献
4.
在对中国法制发展的研究中,首先必须关注的是中国法制现代化中的三个重要时期:旧中国租界首先出现现代法制;自20世纪初始,中国政府通过法制改革来推进华界的法制现代化;近30年来,中国法制现代化在改革创新中逐步走向完善。这三个时期体现了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起点、发展和臻于完善的三个阶段。现代法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实现社会和谐;可以调控人的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可以惩治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等。目前,在推进法制现代化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十分不利于现代法制建设;克服途径在于不断营造法制环境,大力提倡现代法制文化,充分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普遍退休金制度的欧洲大陆国家,福利制度曾是德国的一块甜饼。然而由于福利制度改革不力,福利制度又由甜饼变为烫手山药,或为德国比较棘手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日本的安保法制改革一方面不断背离“和平宪法”的限制,另一方面不断加强《日美安全条约》的法律效力。冷战时期、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日本一步步突破“和平宪法”,强化《日美安全条约》适用效力,为安倍推行安保法制改革提供了基础。自民党的执政经验、日本政治右倾化的加剧、美国自身战略利益的驱动以及中日战略互疑的加深,构成了安倍内阁的安保法制改革的内外成因。为强化自卫队活动范围和力度,加大干预国际安全事务,实现日本国家“正常化”及军事大国化的根本目标,安倍启动修宪进程,通过变更宪法解释解禁日本集体自卫权,放出“安保三箭”,制定并修改一揽子安保相关法律。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即将在具体法律层面得到全方位实现,从修宪层面来看,在中长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断增大。安倍的安保法制改革是对《日本国宪法》“和平主义”原则和精神的严重背离,不但会对日本的国家发展道路形成根本性的负面影响,还会直接影响亚太乃至世界的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7.
德国在低碳循环经济领域及法制保障方面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低碳循环经济立法、执法和法律监督体系,使德国的低碳循环经济法律可以良好运行.我国在低碳循环经济法制保障方面,尚存在法律法规具体实施的操作性规定较少问题;覆盖面相对狭窄,对于自然资源的低碳再利用缺乏具体规定,立法的速度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等问题.我国应借鉴德国的经验,制定<低碳循环经济法>作为低碳循环经济领域的核心和指导性法律,建立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德国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其社会福利费用支出占GDP总值的33.3%,高于欧洲的平均水平,比美国更是高出许多。有人戏称德国是高福利国家的“首席代表”。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衰退,在德国原来被人们忽视的社会福利问题日渐凸现。经济衰退使德国财政日趋困难,但政府仍然不得不背负巨额的社会福利支出。在“德国奇迹”的光环逐渐黯淡,德国在全球经济和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不断下降,社会福利费用入不敷出的现实压力下,德国政府不得不痛下决心,大刀阔斧地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法律文化影响下的法制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传统法律文化中精神性的法律文化的缺位是中国法制现代化遇到的最大瓶颈。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应该以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为方向,以内在转化为主、法律移植为辅为方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制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中华法系在法制思想方面的突出表现。笔者试从中国法制思想的价值内涵出发,剖析传统法制体系的特点和不足。进而,提出建设我国法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库勒(Cooley)提出的"镜中我"概念认为,个体的自我感受是通过他人的反射而形成的,"人人都是一面镜,照出对方的身影"。首先,本文采用广义的文化概念,以"中国文化"为主题词,历时性地对"中国文化"在德国学术界的传播情况进行梳理,旨在揭示70年以来德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研究内容的转变;其次,对"中国文化"在德国学术界所表现出的已知特征进行阐释;再次,对中德商务沟通中所关注的"中国国民特性"进行集中分析,即"哲学宗教观、秩序观、关系观、整体观、委婉观"五大特征;最后,对研究结果中所呈现的问题予以分析和反思,以期为今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研究的发展与深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13.
德国是从事中国学研究的主要国家之一,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一直是德国传统汉学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转型过程中中国的巨大变迁,德国传统汉学面临着学术研究的当代转型,传统汉学包容、吸纳当代中国研究并实现二者融合发展,成为重要的现象和趋向。从德国中国学研究的社会历史背景变迁出发,并基于德国当代中国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的二元视角,本文从多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德国中国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认为,德国中国学研究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当代中国研究的学术重要性日益增长,正在发生渐进性、适应性和结构性的变化,同时也表现出未来发展的一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施行百年的《德国民法典》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改动 ,修改最多的主要集中在债权部分和家庭法部分。其发展变化的主要特点是 :国家干预的加强 ,契约自由原则、所有权自由原则受到限制 ,平等的倾向在家庭关系中进一步加强 ,整个法典朝着更有利于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发展。这种变化规律对我国民法典的制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礼治文化、地理环境、民族习尚和专制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法制传统逐渐地形成一种独特的公法品格和制度特征。改革开放以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法制也步入了现代转型期。在现阶段中国法制现代转型语境的变迁中,探究和梳理中国法制现代转型的内在精神和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对跨国并购投资的法制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跨国并购浪潮席卷全球 ,并已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本文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并购投资中的垄断行为的规制及衡量准则 ,对上市公司并购的法律管制 ,以及对外资并购的特殊限制。本文认为 ,认真研究美国对并购投资的监管法规 ,不仅有利于中国完善并购投资监管的法律体系 ,主动应对目前外资在华并购所带来的挑战 ,而且有利于中国企业正确实施“走出去”的战略 ,在跨国并购投资中规避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中国、德国和美国三个国家为例,分析对比三个国家国家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对社会政策、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国家模式直接影响着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体系的构建。德国是保守型福利国家,较强的国家性、理论性和立法性造就了高度发达的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公益原则为主;美国是自由经济型国家,较弱的国家性、较强的社会性和对个人责任的强调造就了局限于最低程度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以私立慈善组织和教会为主体的高度职业化的社会工作,第三部门以自愿原则为主;中国转型期的国家模式较为特殊,是一种同时具有福利国家和自由经济型国家特征的中央集中管理型国家,较强的国家性和较弱的社会性决定了第三部门和社会工作“以国家为本”、“政府主导”的发展方向。分析也表明,中国社会工作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在宏观层面建立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科纵横》2015,(6):34-40
院士问题,本质是知识寻租。笔者认为,解决中国院士问题,应重点放在评选制度的公正合理上,应当将真正符合院士条件的人选为院士,这是解决院士问题的治本之策。如何实现院士评选的公平公正,需要采取综合对策。一是要尽可能公开评选过程。二是要完善和建立一个独立的院士评选监督体系。三是取消院士的有关经济特权和经济补贴,变院士称号为名誉称号。四是国家要重视奖励科研业绩的制度设计。五是院士评选应体现少而精原则。六是院士评选不宜大兵团作战。七是对院士推荐人员和单位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八是要建立和完善院士考核制度。中国的院士问题,深层次也是中国现代化问题在院士层面的具体反映。而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历史千年修行的树。其中精神文明是现代化之根基;制度文明是现代化之树干和枝叶;物质文明是现代化之果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