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的爆发不仅促进小说的现代转型,而且为女性公共空间的开展带来契机。陆士谔《血泪黄花》最早以小说的形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全景,对辛亥革命在促进现代小说形式的生成、辛亥革命与新女性尤其是女性公共空间的开展都有所探索。小说对正面人物尤其是新女性的形象塑造、对"革命加恋爱"模式的创造、在描绘家庭与革命之间的关系上,都对此后革命"史诗"小说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蕴蓄着无限生机。辛亥革命运动在浙江的全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密切联系的阶段,或者说是三个层次民众的觉醒,构织出的一幅绚丽多姿的革命交响乐的三部曲——整个辛亥革命运动的璀灿一翼。这个过程的阶段性正是辛亥革命运动在浙江兴起的规律性的反映。首先,学界的觉醒,一部分知识分子最早肩负起反清救亡的时代使命。学界的觉悟为辛亥革命团体光复  相似文献   

3.
一幅被淹没的中国近代化蓝图──纪念辛亥革命团体光复会建立九十周年胡国枢辛亥革命团体光复会建立前夜,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正是民族危机接踵而至,东狼西虎,南弓北矢,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压得中国人民喘不过气来的沉重时刻,也是睡狮初醒,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始...  相似文献   

4.
胡国枢 《浙江学刊》2001,(5):134-137
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浙江,土地肥沃,近代工商业比较发达,民气开通,是辛亥革命蓬勃发展之地,堪与两广、两湖比美,而视为辛亥革命运动的发祥地之一.正如辛亥革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重要阶段一样,在浙江的历史上辛亥革命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有的人对浙江在辛亥革命中地位的重要性,至今估计不足,对浙江人民、浙江革命团体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肯定不够,对浙江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研究不深,所以重新认识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实属必要.而且深入考察在文物之邦的浙江土地上发生的辛亥革命种种现象,也许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推进现代化的某些规律性的探讨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再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针对目前文学界流行的一种不正确观点,即认为辛亥革命时机不成熟,是过激主义,其结果是中国出现了军阀混战,由此断言革命不如改良,革命破坏性更大,论述了辛亥革命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历史意义。作者从封建统治的没落性、改良力量的薄弱性、历史前进的特殊性,论述了辛亥革命社会历史的必然性;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社会群体结构的演变与思想舆论的准备、革命发展的规律,论证了辛亥革命自身进程的合理性;从政治体制的巨大更新、国民观念的深刻转换、对近代经济的有力推进,分析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今年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革命团体光复会创建八十周年。由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浙江辛亥革命研究会发起,邀集八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六十余人,于十一月十三日到十五日,在杭州举行了纪念光复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会议收到论文三十六篇。与会代表普遍认为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光复会本来应该肯定的东西,遭到了歪曲和不公正的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一次不成熟的资产阶级革命刘明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它的历史虽然距今几近百年,但是它的成功与失败无疑在客观上一直影响到当代。对于辛亥革命的认识和总结也无疑影响着我们现实的历史实践。因此,对辛亥革命的再认识,不仅有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距今已经过去了100年。站在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望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越加能够深刻感悟辛亥革命除旧布新所引发的历史震撼。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证明了革命才是中国救亡图存的人间正道,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张谦 《求是学刊》2001,28(1):102-107
章士钊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他早年倡言革命 ,身体力行 ,为时人所称颂。留学英国时 ,他向国人介绍西方宪政学说 ,提倡政党政治。辛亥革命爆发后 ,他回国主持《民立报》 ,针对国内政治现实 ,大胆针砭 ,坚持中国应该实行政党内阁制 ,并提出轰动一时的“毁党造党说”。章士钊的政党政治论虽不完善 ,但其中不无真知灼见 ,在近现代史上具有其典型性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初叶,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的同时,十分关心东方革命,特别是中国的革命运动。1908年,列宁指出:“在中国,反对中世纪制度的革命运动近几个月来也表现得非常强烈。的确,对这个运动还不能作出明确的估计,因为关于这个运动的消息很少,而关于中国各地造反的消息却很多,但是,‘新精神’和‘欧洲思潮’中国的强有力的发展,特别是在日俄战争以后,是用不着怀疑的,所以中国的旧式的骚动必然会转变为自觉的民主运动。”列宁在消息很少的情况下,已明确指出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及其民主性质。辛亥革命爆发后,列宁以满腔热情  相似文献   

11.
列宁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最早见于列宁在1912年1月召开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六次全国代表会议上所做的报告.列宁在这个报告中祝贺中国的革命派,表明俄国无产阶级怀着深切的热忱和衷心的同情注视着中国革命人民获得的成就.列宁赞颂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并对它表示深切的同情.列宁在那以后继续高度评价辛亥革命,说辛亥革命为"四亿落后的亚洲人"争得了自由,唤醒他们参加政治生活.他把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来看待,认为在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生活沸腾起来了,社会运动和民主主义高潮正在汹涌澎湃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史上的曾国藩,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人物,在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残暴、凶狠、狡诈是有目共睹的史实,史学界也早有评定,他是一个残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刽子手,在他身上也充分暴露了半殖民地中国地主阶级腐朽、没落对外投降的反动本质。因而,辛亥革命时...  相似文献   

13.
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风云际会的地方。近现代中国发生的太平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及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和广州起义等许多重要事件,都源于广东或以广东地区最为活跃。在这些风起云涌的斗争中,也孕育出许多英雄的群体。这些事件和人物曾有力地影响过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进程,使广东在近现代中国革命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广东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沿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在广东爆发,英国殖民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国门。随后,列强接踵而来,广东成为中国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早的地方,从而也历史性地…  相似文献   

14.
试析邓演达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邓演达的政治思想孙平孙平,女,1955年生,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讲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邓演达是一位激进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他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拥护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积极追随孙中山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他先后到...  相似文献   

15.
在以往的近代史研究中,对辛亥革命在黑龙江地区的状况,有的著述有所涉及;包括本人在内的一些研究者也曾发表过论文或文章。然而,今天看来,它们无论在史实的挖掘上还是在理论的研究、观点的阐述方面都显得不够了。适逢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笔者根据近年来搜集的史料和研究成果,即作此文,以示纪念。如有不当,请方家赐教。历史上,任何一场革命都是在形成了革命的形势、具备了革命的条件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辛亥革命也是如此。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地处极边的黑龙江地区产生巨大的冲击,更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6.
李强 《探求》2014,(4):119-120
<正>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世界著名的港口城市,国家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交通、会展和航运中心。广州作为中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千年商都"之称。同时,广州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1911年爆发的广州"三·二九"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由于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是中国的南大门,广州成为改革开放先  相似文献   

17.
论述1911-1913年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作在六十至七十年代苏联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作中占有重要位置.1962年出版了由C.齐赫文斯基主编、东方学研究所研究人员撰写的论文集:《中国的辛亥革命》.该书主要论述革命的过程,只有少数几篇文章直接论述革命本身的问题.其中?.加鲁什扬茨的《辛亥革命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一文,对资产阶级史学,特别是中国史学否认阶级和阶级斗争在辛亥革命中的独立作用展开了论战.  相似文献   

18.
我在1935年,即抗日战争爆发前两年离开学校,在上海开始过自学和写作的生活,也参加当时的救亡运动。1938年初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六十多年来虽然可说是始终不懈地为党、为革命尽我所能地工作,但成绩实在很有限。我的工作主要表现在写作上,结果就只是这一小堆书。 回顾过去的写作生涯,我曾说:“我一生所写的文章,虽然有一些可以说有或多或少的学术性,但是总的来说,无一篇不是和当时的政治相关的(当然这里说的政治是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说的)。可说是‘纯学术性’的文章几乎没有。对此我并不后悔。”这段  相似文献   

19.
清王朝在辛亥革命中覆灭,但推翻清王朝的主要力量却不是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是从统治集团中分化出来的汉族官僚军阀集团。由于满族贵族集团腐朽衰落、丧失统治能力,汉族官僚集团地位上升、地方势力崛起,他们借辛亥革命之机夺取政权。辛亥革命引进西方政治文化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其继续和补充引进西方精神文化体系,但由于不适合中国国情未取得成功。大革命则转变方向,引进苏俄的新型政治文化模式,从而塑造了现代中国的面貌,并为第三世界国家树立了楷模。辛亥革命以彻底革命的手段结束了传统社会,并自觉地顺应了现代文明的潮流,因而成为中国现代史开端。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六一年,在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时,沈瓞民先生发表《记光复会二三事》(载《辛亥革命回忆录》第四集)一文,回顾了光复会成立的缘起。他认为光复会肇始于日本东京的“浙学会”,并说鲁迅是在一九○四年十二月“光复会东京分部”成立时入会的。嗣后,有的鲁迅研究者认为“沈说显得合乎情理”,有的同志则以此为据,编撰《年谱》,发表文章,著书立说。我对此说实不敢苟同。一沈先生说:“一九○三年十月,日俄战争即将爆发,我们认为战争势必延长,这是中国革命的好机会。在东京的浙学会的会员,聚集在王嘉祎的寓所密商。第一次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