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开后现代主义之先河,一经出版就因其性主题而备受争议。《洛丽塔》看似情色小说,实则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的欲望、贪婪与黑暗,巧妙地展现了生活的部分真相以及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德里达的二元解构策略有助于对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洛丽塔与亨伯特的分析,从而对《洛丽塔》的文本意义作出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3.
罗小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42-45
纳博科夫的著名小说《洛丽塔》在出版之初就因为道德问题遭受许多批评家的质疑,曾一度被看做淫乱色情小说。后来虽有很多评论家为其平反,但焦点多集中在《洛丽塔》独特的写作手法以及对主题的颠覆等后现代特征上。文章从伦理学角度出发,通过文本细读,论证了《洛》不仅不是淫乱色情小说,而且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道德大餐:警告人们社会道德就像一张巨网,人只能在网内活动,企图破网之人必将遭受惩罚。 相似文献
4.
冯卫东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9):115-116
本文简述《洛丽塔》小说的故事梗概、人物情感变化和出版遭禁及发表的主要原因,并对小说独特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探究了《洛丽塔》如何不同于一般的色情小说而成为现代经典之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质疑客观真理、拒绝价值判断、强调意义的不确定性.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时时暗示其中叙述的故事并非真实,并将多种传统文体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杂合体.作者还通过对经典文本进行剪辑拼贴,以游戏的心态进行模仿,以轻松甚至油滑的笔调叙述严肃紧张的场面.不少词汇和短语经过作者巧妙的分解及重组,与情节、人物结合起来,营造出奇幻的美感.整部<洛丽塔>体现出强烈的后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6.
冯卫东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15-116
本文简述《洛丽塔》小说的故事梗概、人物情感变化和出版遭禁及发表的主要原因,并对小说独特的写作手法进行了分析,剖析了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探究了《洛丽塔》如何不同于一般的色情小说而成为现代经典之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洛丽塔》历来以非道德小说著称文坛,其卓尔不凡的艺术性和炫美的文学表现手法往往使读者放弃对其道德主题的探寻,而集中于对其作品进行纯文学解读。然而无论是纳博科夫还是《洛丽塔》文本自身,都没有全然排斥道德。《洛丽塔》是一部走在道德之上的经典之作。将道德深埋的纳博科夫追求的是一种超道德之美和文本开放型结构带给人的审美快感。 相似文献
8.
鲁春艳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57-57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最为珍贵的瑰宝之一,它的艺术成就表现在诸多方面。单是语言,特别是回目的语言就别具特色,有着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申粒蒂 《华北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93-96,100
《洛丽塔》是一部唯美主义作品,作者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死亡与美丽和爱情如影随形,力求达到唯美的最高艺术境界。小说的审美之旅暗含两条平行的主线:与诗人爱伦坡的作品和其创作观点的遥相辉映,以及模拟自然界蝴蝶的变形过程和捕捉蝴蝶的乐趣。不论是诗行中动人的爱情,还是飞舞于空中绚烂的蝴蝶,最后都需要通过死亡使它们的美得以永恒。 相似文献
10.
张宇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2):107-109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见证了对《洛丽塔》评价的转变,评论家纷纷把重心从研究小说的形式转向了探讨亨伯特个人行为的暗示性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评论家开始对女主人公洛丽塔的缺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是亨伯特用自己理想化的幻象取代了真实的洛丽塔。换句话说,很大程度上读者在小说中看到的是经过亨伯特想象加工出的洛丽塔,而... 相似文献
11.
毕其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6-139
文章从词汇、句法、语音三个层面分析了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的语言风格。浩如繁星的“大词”、书卷语,不厌其烦的长句、复合句,丰富多彩的语音变化,对作家这些手法运用的剖析,剥开小说晦涩烦琐的表象,揭示出小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王浩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1):104-110
隐含作者是叙事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不可靠叙述的判断和文本的阐释都具有重 要影响。对 《洛丽塔》中隐含作者的建构不仅依赖于对叙述者可靠性的判断,也依赖于作者本人的
说明。这进一步表明,隐含作者不仅仅是读者从文本中推导出来的,也是作者隐藏在文本之内的一个
化身,对小说的阐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一直以来,纳伯科夫凭借其代表作《洛丽塔》在世界文坛颇负盛誉,而对《洛丽塔》的主题思想加以不同的理解和 阐释也一直使得文学批评家们乐此不疲。本文撇开以往大多数批评家们所讨论却又纠缠不清的道德主题,转而从时间 角度出发,着重分析主人公亨伯特如何抗衡时间、诉诸写作、追忆过去、寻求恒久的作品新主题。 相似文献
15.
韩松晓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32-34
《洛丽塔》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其第一人称视点的运用,文章以布斯的修辞性小说美学为依据,聚焦于文本的视点和距离控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反讽修辞效果,最终得出结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并没有抛弃道德而是将其道德嵌入其修辞策略及修辞效果中。 相似文献
16.
刘丽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1):49-53
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运用了类似于中国套盒式的三层叙述框架:叙述者纳博科夫、约翰.雷博士和亨伯特.亨伯特分别处于故事外叙述层、故事内叙述层和元故事叙述层,但使用的目的和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套盒的结构现实主义。纳博科夫利用三位叙述者使自己远离小说的中心人物和中心故事,但同时又在每个叙述层上设置有类似特征的叙述者并把他们同作家自己混同起来,以增加阅读、理解和阐释的难度。 相似文献
17.
耿海英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4(5):39-41
<洛丽塔>的诞生具有双重狂欢的性质充溢在整个写作过程的审美快感令作者激情涌荡;充满魅力的叙事技巧使读者迷乱其中.作者以朴素的线性发展,"三套车"式的叙事结构,巧妙地摆脱了作品内在形式和外在道德的束缚,为自己开拓了一个自由的叙述空间,从而在其中恣意地挥舞着语言的魔杖,让"写"与"读"都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忘我的审美狂欢. 相似文献
18.
张鹏振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5(5):17-22
《画梦录》是现代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其语言精致优美,富于诗意,状物、绘景、写人、述事富于个性特征,对现代散文创作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党天正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39-42
《战国策》为文铺排渲染,辩丽恣肆,陈说事理纵横捭阖,体情状物酣畅淋漓,堪称先秦史家之文中的出类拔萃之作。在论理技巧方面,《战国策》的文章大都善于分析形势,指陈利害,好设机巧,引人入彀,诱敌就范,进退有据,擒纵自如,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语言而论,《战国策》之文大都放言无惮,绝少掩饰,文辞铺张扬厉,气势恢宏,且又精炼传神,形象生动,富于华彩,其语言艺术的精熟富丽,也大大超过了先秦其它几部历史散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