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朝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为骈文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儒学的式微和玄学的兴起改变了世人的创作理念,美文意识觉醒,南朝文坛贵族化的审美趣味在此基础上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因此,骈文在南朝的兴盛,是社会、文化、文学等多方面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是南朝这个特殊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一、“牟宗三”在继续1995年4月12日.当代新儒学大宗师牟宗三先生鹤驾西归.在当代新儒家前二代中.牟宗三先生是最后去世的一位代表人物,无疑还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牟先生之后,当代新儒学的发展,究竟是“后牟宗三时代”.还是“续牟宗三时代”?1996年底,我应邀赴台北所参加的第四届当代新儒学学术会议,为之提供了一个哲学史和社会学的答案.会议展示了一个新儒学的继承和开展的总面相、总特征,它表明“Mou Zougsan(哲学)”并没有“Past”,而在“Continuing”;新儒学发展所进入的阶段.是“续牟宗三时代”.  相似文献   

3.
朱熹(1130—1200)是南宋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是先秦以来儒学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继孔子、孟子、荀子之后影响较大的一位文化巨匠.本文就朱熹继承和发展儒学以及儒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作用谈点看法.一、朱熹儒学的新贡献(一)孔子儒学的贡献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开创人,而且开创了战国重知识、重人才的繁荣时代,他在文化史上的伟大贡献难以估量.孔子儒学的贡献是创立了以“仁、义、礼”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相似文献   

4.
赵洁 《理论界》2014,(10):148-151
《孔雀东南飞》的产生过程和时间长期悬而未决,我们从诗歌的拟作和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称呼"卿"和"君"两方面探讨可以推测其主体部分写定时间大约在南朝宋齐之间。  相似文献   

5.
杜维明儒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新儒学滥觞于本世纪二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历三代。梁漱溟、熊十力堪称这一学派的开山祖师,是现代新儒学的第一代。使现代新儒学获得学派地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牟宗三、唐君毅、张君劢、徐复观、冯友兰、钱穆、方东美、贺麟、马一孚等,他们是现代新儒学的第二代。现代新儒学第一期肇端于大陆,第二期发展于港台,其后起之秀则由港台扩展到海外(主要是美国)。现代新儒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主要有刘述先、蔡仁厚、王邦雄、成中英、林安悟、杜维明等。本文试对第三代新儒家中最年轻最富于创见性的杜维明儒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以一斑窥全豹。  相似文献   

6.
梁武帝时代是南朝的鼎盛期 ,也是南朝历史上颇为关键的一个阶段。作为最高统治者 ,梁武帝不仅在政治领域 ,而且在思想文化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影响。不可否认 ,梁武帝是历史上对佛教最为虔信的一个皇帝 ,但他同时是一个儒学大家。梁武帝的儒学思想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占有显著地位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这时的儒学思想正在孕育着一个重大的变化。梁武帝萧衍 ,字叔达 ,南兰陵武进人 ,南齐高帝萧道成族孙。自谓“少爱山水 ,有怀丘壑 ,身羁俗罗 ,不获遂志”① 。他年轻时曾是一个道教徒 ,“武帝弱年好事 ,先受道法 ,及即位 ,犹自上章 ,朝士受道者众…  相似文献   

7.
南朝以降,政治动荡,社会思潮不断变更,儒学教育的传统权威也因此受到冲击,发生变迁,史学、文学独立于儒学之外,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这种专门学科的发展,不仅对国家选官标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南朝学术文化的繁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南朝,特别是宋齐时代,士庶之别有“天隔”、“国之章”之称,而另一方面,依据沈约的看法,这个时期则发生了“士庶不分”、“士庶无辨”,即士庶混淆的状况。据沈约及虞玩之的认识,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是因为宋元嘉二十七年(450)进行军役征发时制定了免役规定,其后在孝建元年(454)制作户籍时开始出现了伪造的户籍。就出现了所谓的士族与庶族的混淆。士族和庶族的区别和户籍籍注是南朝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而伪造户籍则是探讨士族庶族与户籍的关系的重要线索。特别是关于伪造户籍在最初发生的情形以及具体内容,对考察士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调,杂取儒、法、兵、墨等诸家言论,故而此书既反儒,又拥儒,还有中和儒、道两家的主张,显得比较复杂。就其反儒言论来看,《淮南子》批判儒学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刘安和他的宾客们认为儒学是大道沦丧之物,为衰世所造;儒学是一曲之学,并非治道之本;儒学背离人的性命之情,是舍本逐末;儒学顽固守旧,不能与推移。《淮南子》批儒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显示了学术独立的可贵,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学术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0.
在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儒学道德"由明治时代开始时的被冷落、被排斥到"儒学道德"的复活;又从"儒学道德"的复活到"儒学道德"的被改造利用,直至明治政府颁布以"儒学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针及国民道德方针,"儒学道德"在与"西方道德"的较量过程中显示出优势,甚至达到了至上的地位.明治时代后期日本对"儒学道德"思想歪曲恶用,二战后日本对"儒学道德"的利用又恢复到常态.在日本明治时代的"道德运动"中,无论是排斥、否定"儒学道德",或者崇尚"儒学道德",或者恶用"儒学道德",都无法将日本的道德思想与"儒学道德"剥离,"儒学道德"一直与明治时期的"道德运动"密切关联.纵观明治时代日本的"道德运动","儒学道德"是日本明治时代"道德运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一直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儒学与现代化讨论中,论者大多将儒学与现代化直接挂钩对照,看其对现代化是否有用,很少通过具体近代人物进行具体分析.愚以为这倒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许多论者认为,儒学是封建文化,与近代工业化格格不入.其实不然,中国近代工业的先行者洋务派人物,大多是宗经笃儒的,尤其是曾国藩.他自称"一宗宋儒",盛赞孔子是"圣之盛也";发誓  相似文献   

12.
李军  张小燕 《兰州学刊》2007,(12):23-24,192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条主脉.先秦是儒学、道学的奠基时代,两汉是道学、儒学先后占主导的时代,魏晋隋唐是儒、道、佛的斗争和交融时代,宋明是"三教合一"时代,清朝是儒学和道学的完成时代.用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理论来解释儒道互补的文化密码,是儒道互补文化研究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3.
安家琪  刘顺 《殷都学刊》2013,34(1):58-67
"记忆"是立足当下而对过在的反思与重构。个时代对历史记忆的生产、传播与重新唤起成为"在之中"的个体诠释"历史"、传承"记忆"、确立自我认同与应对当下危机的重要途径。《全唐诗》中南朝记忆的书写,包含唐人对南朝人物从文采炳焕到风流韵致的述说、对亲历或是想象中"亲在"之南朝地理坐标的追忆与对南朝历史事件道德主义式的评判或基于"历史循环论"而对"在历史中"之个体命运、感受的把捉,对南朝记忆记的书写记录着诗人在危机之下重新确立自我认同、并从传统中寻求资源以应对当下的期许与努力。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大诗人杜牧《江南春绝句》云:“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诗形象地写出了宋齐梁陈到隋唐时江南佛教繁盛的景况。再度复兴的黄山区焦村镇陈村翠微寺,其初佛事的兴起就在唐代。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分裂约二百七十年.由于南朝、北朝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各异,因而南朝北朝的史学发展也大异其趣,而作为这个时期史学一个组成部分的史论,南北也有所不同.南朝北朝史家就政治制度、皇朝兴亡得失、历史人物评价等问题所发的史论,南北相较,互见长短.虽然就整体而言,北朝史论在思辨性和深度上逊于南朝,但也有许多可取之处,这对深入认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造宋”功臣后代在南朝中央主要任职情况的具体分析,并以刘、到二氏在南朝的变迁,认为寒门“造宋”功臣后代在南朝社会地位并没有发生本质改变,纵然他们可以因个人素质、际遇等一时提高其政治地位。  相似文献   

17.
十六国北朝时期留居北方的汉族儒家大族代表多与胡人统治者合作,既促进诸胡之汉化,也巩固其家族社会之地位.但其内心深处,则视江南之东晋南朝政权为正朔,对其所承传之华夏传统文化表示认同,这就是所谓的"南朝情结".崔浩为北魏前期汉族儒学士大夫之领袖人物,尽管其在实际军政事务上多为拓跋氏统治者考虑,但对北魏鲜卑酋帅的南进策略则一再劝阻,表现出内心中的南朝心态.崔浩为北魏修撰朝仪制度,借重南朝士人,以转输保存于江左的汉魏典章制度.崔浩提携东晋一流高门太原王氏子弟王慧龙,目的在于提倡门第精神,实行门阀制度,促进北魏汉化.  相似文献   

18.
乐舞诗的创作兴起于南朝,较其他题材的诗歌略晚.南朝时,乐舞诗兴起,萧梁时代出现小规模的创作高峰.乐舞诗在这个时期兴起,是受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因素即前代的音乐赋、六朝时期的咏物诗和宫体诗的影响以及南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尤其是乐舞文化的新变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东方各国的儒学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儒学的时代课题和现代命运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对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儒学文化圈①国家共同的文化意识。但儒学从其产生的那一天起,就不断面临着时代课题,正如蔡仁厚所说:“儒家‘时中’之义,正要随时变应;故儒家之学,亦永远有时代之问题必须面对,是即所谓‘时代性’之考量,或‘现代化’、之因应。”②各时代的儒学大师们不断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调整着儒学的内容,所以在中国,就有所谓儒学三期发展问题,国际社会中也有当代新儒学与中国大陆及港台的第三期儒学相呼应,由此而引发了儒学的现代命运。儒学的现代化,正说明现代人与儒学之间的动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遭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在江南扎下根来,并成为东晋政权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原士族南迁不仅把悠久深厚的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而且笃行礼义,试图在江南复兴儒学;在践行和复兴儒学的过程中,他们自觉地促成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东晋乃至整个南朝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