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家庭科技》2012,(12):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发展步入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力日益强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帷幕徐徐拉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沉寂多年的国学又开始在中华大地悄然回暖,国学教育也重新走入中小学校园,并焕发出勃勃生机。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最优秀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而光辉的文明历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语言文字学史、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些主流论断对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思想体系出现了误读或误解.太炎先生的国学包括国学、国粹、国故三个重要概念,语言文字学是其基础,思想史是其核心.通过对其国学概念原旨的阐释,对其学术思想和国学实践的追根溯源可知,太炎先生的国学研究具有高度的实践品格与自觉的现代精神,他的国学研究以民族独立思想为核心,国学实践与他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密切相关;在弘扬国学的同时,他对国学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现代反思,积极探索国学的现代形式.当然,他在推广国学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教训.太炎先生的国学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应从“四维时空”的视域衡估国学的“四重价值”,即着眼于人类发展的共性,观照国学的普世价值;着眼于国学发生演化的特定语境,观照国学的历史价值;着眼于现代化的需求,观照国学的现代价值;着眼于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观照国学的后现代价值。由是,国学现代化的基本内涵有三构建国学精神的普世价值系统;促成国学精神的“潜现代性”与现代性对接会通;提升国学精神的“类后现代主义”。国学现代化的主要路径亦有三双重批判;文化对话;现代阐释。而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则应以民族传统文化(国学)为根基,以西方文化为补充,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同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西方文化的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学经典则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国学具有民族性、包容性、现实应用性,其核心经典的生成早于任何文化流派。国学经典又是国学应用的结果,其文化指向受时代、意识形态的影响。国学经典传承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提升国人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汇聚民族复兴力量。针对不同的教育阶段和教育体系,实施国学经典传承的策略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5.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已作为一门必修课进入到很多中小学课堂。但是,目前存在着合格的国学师资普遍缺乏、国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本文以国学教育教师如何利用电视节目资源开展课堂教学为例,针对大众传媒参与下的国学教育与国学教育教师培养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提升国学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中小学国学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国学传承与古汉语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末,国学热潮再次兴起.但由于语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古籍所采用的文言文,成为今人通晓古籍的一大障碍.古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对古代文化经典的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汉语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理应成为国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次,历史悠久的古汉语承担起汉文化载体的功能,它和古代典籍二者不可剥离.最后,在提高国民古文素养上,学校奠定基础,个人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以及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构建古汉语网络学习交流平台,或为可行之径.  相似文献   

7.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高校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殊重要性。对大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要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荣辱观的现状,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采取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的国学推荐书目及其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雁平 《学术研究》2000,15(10):100-107
国学推荐书目在20世纪20年代的频频出现,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事件”。本文主要通过对胡适、梁启超、章太炎等开列的国学书目,以及《京报副刊》刊发的多种“青年必读书”书目(包括鲁迅交的“白卷”)的文化解读,在它们与国故整理、新式教育和启蒙救亡等问题的关联中,阐述国学推荐书目所具有的多义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国学"概念,始于清未.其从广义讲,是指中国的固有之学、传统之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从狭义讲,则专指与西方学术相对、能体现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及其特点的形上之学、文史之学.就传统知识内容而言,其包括义理之学、考据之学、词章之学和经世之学;就所涉及的古代典籍来说,则涵盖了经、史、子、集四部.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与融通,以及"新国学"观念的兴起,国学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对它的理解和诠释仍多有歧叉,所讲述的内容之界域、重点以及章节纲目等,差异不小,难有定规,并无所谓标准之国学.从当代中国文化的知识背景和时代特征来认识国学,除了要了解传统的经、史、子、集之学外,还要把握中国学术史的变化,以思想观念为经,以时代嬗变之脉络为纬,弄清楚国学的发展历史、主要思潮以及核心的价值观念等,只有这样,才能够厘定国学在当代的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桂琴 《理论界》2009,(7):42-43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和新阐发,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各类学校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张璟  胡勤友 《江淮论坛》2002,11(1):76-81
信息技术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样也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具有古老传统的国学研究提供了怎样的手段和方法?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本文主要以古代文学研究为例,对此作一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也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通过营造具有国学经典色彩和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国学教育课程,倡导经典诵读活动;开设校园国学讲坛,开展国学沙龙活动;组建国学社团,开展国学文化活动等渠道,使高校成为大学生接受国学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校风进而影响社会风气的需要,更是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问题进而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与实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高校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学探略     
进入21世纪,“国学热”在中国大陆此起彼伏。纵观历史,横观近邻。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复兴”,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6.
西方学科分类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后,民初学者多据西学分类以言中学,“国学”或“国故学”存在的正当性也须与西式学术分科衔接。当时一个流行的观点是,由于西方各国皆无所谓“国学”,故中国的“国学”也不成立。较早提出这一观念的竟然是一般认为偏旧的“国学家”,很能凸显民初新旧的纠缠互渗;而更趋新的学者对“国学”在清季的含义已不甚了解,这一历史记忆的遗忘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清季民初传统的中断。  相似文献   

17.
国学不是学:西方学术分类与民初国学定位的困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方学科分类在中国教育体系中确立后 ,民初学者多据西学分类以言中学 ,“国学”或“国故学”存在的正当性也须与西式学术分科衔接。当时一个流行的观点是 ,由于西方各国皆无所谓“国学” ,故中国的“国学”也不成立。较早提出这一观念的竟然是一般认为偏旧的“国学家” ,很能凸显民初新旧的纠缠互渗 ;而更趋新的学者对“国学”在清季的含义已不甚了解 ,这一历史记忆的遗忘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清季民初传统的中断。  相似文献   

18.
"国学"的内涵很自然地与经典文化联系在一起,而在这种认知中是没有小说的位置的.但是,古代小说具有多方面价值,只要不放弃"国学"概念,古代小说就不应被排斥在"国学"之外.我们把古代小说纳入"国学"也许有助从内部为"国学"确立一个坐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双主体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双主体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德育实践“以人为本”思想的需要。本文从荣辱观概念入手。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双主体行进行了思考,以期对当下的德育工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学”作为传统文化要不要提倡之争,是中国寻求现代性与保存民族性的双重任务难以平衡的矛盾心理外化的体现。应理性看待“国学热”的兴起,深入体会国学教育的价值。正确认识国学:国学既不是古代专制时代从属性质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是纯粹学术性的知识普及,应结合现代公民教育的理念予以推进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