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一个信念拯救希望的故事。它鼓励人们为自我的尊严而奋斗──只要心存信念,人类就有希望。从"救赎"的起源与内涵入手,通过分析故事中主人公安迪的自我救赎,他对肖申克监狱的救赎,恐惧对救赎的摧毁,以及作为救赎的象征的背景音乐等方面,评述了电影中的"救赎"主题。  相似文献   

2.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讲述了年轻银行家安迪含冤入狱二十年后成功越狱的故事,展现了影片主角安迪近乎完美地在体制化社会下对自己、对狱友甚至对社会的种种救赎,警示人们要不断反观早已习惯适应的生活,坚守对美好人生的希望和追求,感悟灵魂自由的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3.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充满精湛的象征主义手法和丰富象征意蕴的经典影片。象征主义是贯穿这部影片的中心与灵魂,不论其主题还是结构或细节等,都渗透着浓郁的象征主义色彩。从影片中的主人公播放歌剧音乐《费加罗的婚礼》这一场景入手,运用象征主义理论,从行为象征、背景象征、人物象征3个方面深入探讨其多重象征主义手法和凝重的象征意蕴;将利于更好地把握象征主义手法在该片中的巧妙运用,以及其重要作用背后深刻的理性内涵与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中篇小说《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写成于1982年。1994年,根据这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获得七项奥斯卡提名,但随后成为无冕之王。本文将分析美国不公正的司法制度、黑暗的监狱生活和不合理的机制束缚所造成的荒谬的生存环境及其所做的选择,试图探讨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以及如何寻求有意义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6.
在自由受到推崇的今天,权力网络和规训技术通过各种方式,使得每个人都处于肖申克监狱式的社会体系中。因此,在这个"监控的"文明社会,面对难以逾越的权力"高墙",对于身陷"灵魂监狱"之中的个体而言,反抗与超越是很有必要的。人们应像安迪一样,学会自救,摆脱束缚,赋予自己的生命以一定的形式和风格,成为命运的真正主人。  相似文献   

7.
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期、19世纪初期比较盛行的文学体裁。本文从哥特式的人物、哥特式的背景、哥特式的故事结构以及哥特式的主题来研究《弗兰肯斯坦》,认为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成功地融合了哥特式小说的特点,是哥特式小说中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叙事是电影作品的一种重要表述手段,电影叙事学也是当代叙事学的重要分支。本文从叙事的角度对比分析了两部同时期的电影《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表明这两部影片叙事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叙事效果都获得巨大成功:不仅给人思想和精神上的震撼,更给人观感和审美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9.
英国文学中的哥特式因素与哥特式小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哥特式因素”在英国文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它的定名与“哥特人”及“哥特式建筑”不无关系 ,它具体包括幽灵鬼怪、邪恶力量、古堡、修道院等因素 ;而“哥特式小说”又是由哥特式因素编织而成的复杂的文学样式 ,它对英国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和科技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对人性本质和西方宗教产生了怀疑。针对基督教,人们开始质疑它是否值得人们信仰。相较以往,人们对它的信仰程度大大削弱,甚至出现了信仰缺失的现象。而《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以《圣经》中“救赎”主题为题材讲述了一段越狱的故事。故事意味深长,让人们重新意识到信仰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接下来,本文将围绕“怎样救赎”这一主题,分别从“信”、“望”、“爱”这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哥特式小说在英美文学中影响广泛,许多一流作家都成功借鉴了哥特式小说风格,爱米莉姐妹的《呼啸山庄》和《简爱》中运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烘托主题,构造情节,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使我们更好得理解哥特式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2.
斯蒂芬·金的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赎》,其独特的选材和对人性的解读和对自由深层思考成就了作者和作品,本文从主人公安迪的救赎入手,对小说中的人性和自由做深层的解析。  相似文献   

13.
安吉拉·卡特的短篇故事集《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有着突出的女性哥特特质,而其中的新娘形象更是阴郁诡异。卡特对婚礼、婚纱、新娘形象进行了突破传统的书写,引入哥特元素,以夸张扭曲的手法书写新娘的境遇,目的是为了凸显女性在面临角色转换之际内心的巨大不安。她从女性视角出发,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表达了对女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美国早期文学家爱伦.坡因其在小说、诗歌及创作文论上取得的成就而独树一帜,在文学批评界影响深远。坡在创作理念中对读者反应的重视更使其荒诞、恐怖的哥特小说具有了唯美主义的倾向;从接受美学的层面上来看,坡的哥特小说创作与英国早期哥特小说传统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并且他对哥特小说的创新发展在人类精神生态的层面上具有了广泛的社会与文艺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看,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奥特兰托城堡>无论就其形式还是主题,并非"颓废、野蛮、怪诞"的纯娱乐性作品,而是一部融合了古代传奇和现实主义小说特征、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革命内涵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爱伦·坡哥特小说源流及其审美契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因其在诗歌、小说及文学评论上取得的非凡成就在世界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其别开生面的创作模式并非空穴来风,其哥特小说与早期英国小说明显的承继关系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而其哥特小说在美国哥特小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成为后人竞相效仿的模本,这主要是因其唯美主义的创作倾向及其超前的创作理念在心灵深处与读者的审美契合。  相似文献   

17.
劳伦斯在其作品中表现出了对人类生活的深刻洞悉,揭示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同的关系。他认为平衡是保持两个相互矛盾的事物和谐相处的最理想的手段。本文探讨了其短篇小说《菊馨》中的各种不同的矛盾,并揭示出其恢复事物间和谐平衡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冲突的认识与理解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冲突的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阻碍群体的工作绩效,如何把握冲突水平是高还是低,抓住工作绩效是区分冲突是否有效的标准。文章针对此标准提出了一套区分冲突是否有效的评价方法,对如何激发良性冲突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符号是人们交际的工具,跨文化交际冲突的产生原因与符号的任意性、间距性、延展性、片面性等属性以及符号代码系统的折射和过滤作用有着紧密关联,跨文化交际冲突产生的过程与符号所指分离过程基本重合.化解跨文化交际冲突的交际策略也可以从符号学视角进行充分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