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家的责任是学术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科学家恪守学术责任,探索真理,为社会增加客观知识系统,致使科学事业兴旺发达;科学家承担社会责任,审慎确定科学研究方向、研究手段和合理应用科学,以保证科学健康发展。科学家的责任推动科学不断地进步。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我国学界关于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我国学界对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探究主要围绕问题的由来及发展、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具体内容展开,研究呈现出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思辩性、研究视界的人本性等特点.未来研究需着重确定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及实现途径,补足实证调查分析,构建科学家社会责任的内化机制,强化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研究.以进一步推动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3.
科学家的责任有两层涵义 :一是科学家作为一名普通社会公民在从事科学研究这一职业时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即内在责任 ;一是从科学家实现社会对他提出的道德要求出发的 ,表明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所采取的态度以及达到的行为后果应该负责的一种伦理学范畴 ,即外在责任。内在责任要求科学家遵守科学活动本身的道德规范 ,外在责任则要求科学家从造福人类这一科学的最高目标出发来控制某些科学研究项目和干预科研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反思科学与战争的关系以及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样板,在二战时期,面对希特勒的强权,德国科学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从科学家社会责任角度,可将那时的科学家分为四种类型,即终极关怀型、价值中立型、相对价值型和责任丧失型。目前对科学家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承担何种责任等问题仍存有争议,但无疑,大科学时代强调科学家必须担负更大的社会责任是极其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当今时代,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是划时代的,引起了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它不仅改变了现有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劳动结构和社会结构,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因此,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时必须或应该进行价值判断,自觉地承担起道义责任和社会责任。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内在于科学的含义里,是科学研究和科学进步的实在因素。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的伦理责任主要是指科学家从造福人类这一科学的最高目标出发对科学的社会后果予以关注。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科学家伦理责任缺失的现象,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第一,对科技成果弄虚作假;第二,误用或滥用科技成果。科学家伦理责任的落实主要可以通过如下途径:一方面,科学家本人主动承担科学研究的伦理责任;另一方面,来自于社会政治、法律、伦理道德等各种社会规范对于科学家伦理责任的现实约束。这两方面都有着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科学是一种自由的探索。这种自由体现在:科学家自由地从事科学研究、获取和支配研究资源等外部自由,科学家内心超越功利的自由精神,以及崇尚自由价值观念的科学精神的发展和传播。但是,科学家的自由并非不受任何规约的主观随意性,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深入的今天,科学家要坚持道德自律,摒弃"价值中立",以人类整体福祉的增进为终极目标,以关注科学应用的社会后果为自己的伦理选择,承担起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8.
自科学建制化以来,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的演绎。科学家角色由传统的单一“学院科学家”转变为包括学院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和政府科学家等多元角色样态的“后学院科学家”。随着科学活动与社会因素的深度交织,不同类型科学家的角色定位面临角色错位与异化、科学场域与社会场域“越界”、角色定位制度保障不健全、公众对科学家角色误读等诸多问题和困境,从促进科学共同体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健全科学家角色协调协作机制、构建具有实践针对性的科学伦理规范体系、推进科学教育和公众参与科技治理等多重维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本质、根源及应对之策,对促进“后学院科学家”发挥角色功能、优化科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使科学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既特殊又普遍的社会责任,这种社会责任不仅表现在科学家应为社会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技术层面的强大的动力支持,而且同时还应当在社会的精神生活方面承担起引导和建设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基础研究的国家目标化时代,科学家的个人自由应该是一种责任自由。责任自由是以社会责任为基础的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的统一,其中,内在自由即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是责任自由实现的根本。科学家角色责任的实现具体体现在认识论、道德论和政治论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理工类研究型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过程中,文科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表现为:整体水平仍然不高、缺乏特色和层次、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缺乏大师和高层次科研成果等。理工类研究型大学的文科要面对社会需求,形成、突出优势和特色;要采取引进领军人才实现学科团队水平跨越式提升等有效措施促进文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政策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强调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统筹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文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14.
宋代实学获得繁荣发展,与宋代科举制的繁荣发展密切相关,正是及第进士人数大增,使更多的读书人看到进入体制的希望,进入体制需要按照官僚体制的需求塑造自己,既要研读科举考试所需要的诗赋经史学问,也要顾及到成为官僚后所需要的技能。在这种大背景下,实学兴起,沈括、秦九韶这些享誉世界杰出科学家的成就明显表现出官员"科学家"科学研究的旨趣。同时不应该忽视的是,宋代在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背后,并没有改变中国历史上一以贯之的东西。从宋代开始,科学多被纳入实学的范畴,直到近代西方科学传入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科学也没有走出实学的窠臼,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用"一直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个历史转折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社会科学、社会运动、社会事变比自然科学错综复杂,也必然随着重大社会事变的到来更新自己的形式和内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共运、五四运动和改革开放是伟大的社会事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及时扑捉社会需求,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全方位进行理论探索,扬弃传统的、甚至权威的理论话语,提出科学思想体系,把社会推向前进.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应该结合历史事变和社会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社会必将健康有序、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试论科技人才与科研成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科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群体功能 ,重点论述了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离退休科技工作者是我国一支重要的专业技术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缓解我国科技人才不足的矛盾。因此,党和政府应重视老科协工作,把老科技工作者组织起来,为他们再做贡献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事业中的作用,实现第二次人才开发。  相似文献   

18.
论陕西"211工程"高校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陕西"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为陕西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高水平人才;加大产学研结合力度,促进教育和经济科技的紧密结合;大力推动科技成果地区性转化,使之成为陕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奠定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坚实基础.面对全球化的大趋势,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在思想上认清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目标上明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坚定性;在途径上采取推出和引进优秀成果并重的举措;在形式上采用开展合作研究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方法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