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盗窃犯罪严重威胁着我们的生活,中外历史上统治阶级无不将盗窃犯罪作为一重要的社会问题,实行"重法治盗".近些年来,我国的盗窃犯罪日益猖獗,有必要"重法治盗",加强法制,严历打击,确保人民的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马嫦云 《理论界》2009,(6):83-84
使用盗窃是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的行为,如偷开汽车、盗用耕牛、盗接电话线路等等.考虑到它所带来的社会危害性,许多国外的刑事立法给予使用盗窃犯罪以否定性的评价.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列入使用盗窃犯罪一直未得到普遍的认可,对使用盗窃行为的定性和处理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对使用盗窃的涵义、使用盗窃罪与一般盗窃罪的区别以及我国刑法中增设"使用盗窃罪"必要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虽然规定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以及其他涉及水资源的相关犯罪,但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破坏水资源犯罪的有针对性的刑事规范,致使我国频频发生的严重水体污染、水短缺和洪涝灾害等水资源问题无法真正得到刑法的保护与规制.刑法修正案草案(八)虽然从形式上对刑法第338条作了部分修正,但仍然没有明确规定水资源犯罪,水资源仍缺乏切实有效的刑事保护.应结合我国水资源犯罪的实际情况,针对我国水资源犯罪的立法缺陷,准确界定破坏水资源行为犯罪化问题,完善我国刑法对水资源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盗窃电子货币、虚拟财产、重要商业信息数据的网络盗窃犯罪越演越烈。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立法的滞后、分散、量刑与犯罪后果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现有法律对网络盗窃犯罪的打击和惩戒力度有限,既将司法置于尴尬境地,也间接导致了网络盗窃犯罪行为的高发。加强和完善网络盗窃犯罪立法,应着重从提高立法层级、将网络盗窃犯罪明确入刑、拓展其犯罪主体范围、明晰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刘彬  阎二鹏 《兰州学刊》2013,(2):207-209
偶然防卫是指行为人基于犯罪故意对他人实施侵害行为,却不知此时他人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结果他人的不法侵害被制止,且没有防卫过当的情形.其主观上具有侵害故意,欠缺防卫意识,但在客观上又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特征.因此,国内外刑法学界对偶然防卫的定性及处理问题等存在诸多争议.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刑法》在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国家工作人员范围的认识存在争议;犯罪情节规定不具体;渎职犯罪规定出现盲区;"口袋罪"的取消、分解所产生的问题;部分法条规定缺乏概括性,精于具体,失之严密;共同犯罪问题;毒品犯罪问题;单位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晨雁  施卫忠 《学术论坛》2006,(12):141-144
《关于<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五)》,对于刑法意义上的“信用卡”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并且补充了数种信用卡犯罪的行为模式,为有效地打击和预防信用卡犯罪提供了较为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全国人大的这一最新立法仍存在不完善之处。文章针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犯罪对象问题、盗窃并使用信用卡问题、网络信用卡犯罪问题、单位信用卡犯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张威 《南方论刊》2008,(5):35-35,37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即按照抢劫罪。转化型抢劫罪是犯罪性质的转化,只要罪犯实施了暴力等行为就构成既遂,而无所谓转化型抢劫罪未遂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盗窃犯罪被害具有明显特征,大学生所具有的诱发性与易感性被害因素为盗窃发生提供了重要条件。强调大学生个体盗窃被害预防对增强大学生预防犯罪被害的主体意识,有效控制盗窃犯罪及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促使大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有重要意义。学校、社区、社会应努力强化大学生的防盗意识,而大学生个体则应采取改变不良习惯、调整生活方式等具体措施预防盗窃被害。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中的腐败犯罪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有关腐败犯罪某些问题的规定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存在差异。为了更有效地打击腐败犯罪,推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应对《刑法》规定的腐败犯罪主体、死刑及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朱建华 《学术研究》2005,(4):100-105
我国刑法理论对贪污罪的表达存在着许多不准确的地方。文章认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贪污罪的犯罪对象不一定是公共财产,其犯罪主体也不一定是国家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盗窃的行为也不一定必然构成贪污罪。目前大量在有关教科书或者论文等中的贪污罪定义不符合我国刑法对贪污罪规定的实际。同时文章认为我国刑法对贪污罪的规定存在着潜在的漏洞。  相似文献   

12.
马改然 《学术论坛》2012,35(5):50-55,62
身份盗窃是美国近几年来多发且危害严重的犯罪。在身份盗窃的界定上,虽联邦法和州法存在不同之处,但是都比较含混。故有学者提出要对身份盗窃依照传统的盗窃罪重新进行界定,把现今的身份盗窃划分成五种具体的犯罪类型。同时,有学者提出要对未来身份盗窃追究责任,但是由于此种观点有悖于"现实损害"原则,遭到了许多学者的反对。在司法判例中,即使有法院采纳了此种观点,但是由于证据的缺乏,原告也往往败诉。  相似文献   

13.
单位犯罪在1997年刑法修订中以专节内容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刑法理论中争论的"单位或法人能否成为犯罪主体"的问题有了法律依据.本文从单位犯罪的概念、特征和立法背景及处罚原则等做了粗浅论述,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单位犯罪的具体规定,指导和帮助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4.
矫枉过正: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取代原先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其实现的进步是应当明确地加以肯定的.但由于它出台比较仓促,在一定意义上超越了现实,在实际运行中也出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基于对北京市的实证研究,在充分肯定实施"救助管理制度"的合理性的前提下,客观地揭示该制度运行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并就进一步改革完善这一制度提出了系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盗窃罪是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的犯罪之一,我国刑法对盗窃罪作了明确的规定,司法解释对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中的疑难问题也作了具体解释.在刑法理论上关于盗窃罪的对象问题观点颇多,主要有有效说,有形说,动产说,持有说和管理说.本文认为,可以从刑法规范的角度来界定盗窃对象,即指能够被行为人所秘密窃取,使所有权人彻底丧失所有权的财产.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日益多元化.根据资料显示,盗窃、抢劫、流氓、强奸、伤害、绑架、勒索等原有类型犯罪层出不穷;近些年出现的涉毒、涉枪、赌博、卖淫、嫖娼和拐买人口等新型犯罪未成年人涉案也日益增多;同时,还不断查获未成年人利用高科技作案,盗窃巨款、侵犯他人秘密和传播淫秽图片、小说等犯罪活动.  相似文献   

17.
现行越南刑法典关于犯罪的分类、犯罪预备、"醉态"下实施犯罪的刑事责任以及不告发犯罪的刑事责任等几个方面的规定,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在我国刑法典中作相应内容的增补和完善:对犯罪按轻重进行一定等级的划分;限制处罚预备犯的范围;建立在"醉态"下犯罪的刑事归责体系;确立"一身的处罚阻却事由"的刑事归责要素.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在校大学生犯罪问题也逐渐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据统计,在校大学生犯罪中盗窃等侵犯财产权利的犯罪占70%以上,本文从某区检察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正式立案的18起在校大学生财产犯罪案件出发,分析在校大学生财产犯罪产生的自身、家庭、学校及其他社会原因,探讨其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解决我国当前实践中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存在的问题出发,还是基于对精神病人强制医疗行为属性的分析,我国对未实施犯罪的精神病人之强制医疗,事前可以无司法审查但事后不能无司法救济。《精神卫生法》第82条规定为未实施犯罪的"精神病人"对强制医疗寻求司法救济提供了可能的法律依据,但其操作性还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20.
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概念纷扰复杂,通过对其逻辑结构的分析可将之界定为VA不作为方式构成的,以作为方式也能实施且通常以作为方式实施的犯罪.命令规范违反说是不真正不作为犯基本原则所在,不能由于概念的多样而缠绕于禁止规范与命令规范之间.针对不真正不作为犯存在结构与价值结构的空隙问题,要在不同角度、方法、根据等方面寻求关键所在——即构成要件的等价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