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湖南不仅是是“九一八”后全国抗战文化运动兴起最早,声威最壮,影响最大的省份之一;而且是“七七”后一年半内,全国抗战文化的传播、辐射中心,丰富、发展、壮大了全国抗战文化运动的声威和内涵,对推动全国抗战文化深入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李殿元 《天府新论》2005,32(5):115-119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入侵中国后,虽然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而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不顾禁令的军队在内的中国人民就自发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在人民“反蒋抗日”运动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于1936年开始转变立场,决定抗战,并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后担起了组织全国抗战的责任。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不能因为政府抗战迟缓只有八年抗战史,而否认中国人民早已抗战且有长达十四年抗战史之事实。  相似文献   

3.
1985年9月1日,《太原日报》发“成批晋酒将销到娘子关外”的消息;1986年9月23日《太原日报》发“请来远方客人,搞活本地商业”的消息;1987年7月26日《太原日报》发“太原精酒副食批发公司半年完成一年的财政上缴任务”的消息:1987年10月21日《中国食品报》发“李振富承包山西最大的副食批发公司”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从鸦片战争起,列强就不断企图侵占台湾。当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的凶耗传到台湾,“绅民愤恨,哭声震天”。台湾人民义愤填膺,或“鸣锣罢市”,或拥入巡抚衙署,或上书清廷,或发布告,抗议割让台湾,决心武装保台。掀起了一场英勇悲壮的反割台武装斗争。台湾人民将抗战保台视作“为国家效命”之举。台湾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祖国统一的使命感,在其抗战檄文和布告中揭示得很清楚。如1895年4-5月间张贴于彰化县署前的始湾人民抗战檄文》,怒斥李鸿章之辈为“贼臣”,“无廉…  相似文献   

5.
刘达成 《学术探索》2009,(4):97-10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云南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1919年6月4日,各族各界在“金碧公园”召开了支援北京学生爱国行动的“国民大会”。大会一致表示,坚决和全国人民一道把“除奸、废约、反日、救国”的斗争进行到底。6月8日“云南学生爱国会”宣告成立。接着,大理、腾冲、思茅、蒙自、昭通等地相继成立分会。各地学生联合会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反帝(抵制日货)反封(提倡新文化运动)的宣传,对促进云南人民的思想解放、传播马列主义和倡导新文化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1920年10月,孙中山先生特意接见了云南派出的代表,并给予很大的鼓励。以宣传和倡导科学和民主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继续鼓舞云南各族青年反帝反封,追求真理。相继创办了《爱国日报》、《滇潮》、《新滇社》、《曙滇》等四十多种报刊,对针贬时弊、批判旧思想、倡导新文化起了很大作用。一部分《新滇社》成员,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积极参加在北京反对日本炮击大沽口炮台和围攻执政府的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6.
一、前身《译报》初露锋芒《每日译报》的前身是《译报》,是党在上海孤岛时期坚持抗战宣传的成功尝试。“八·一三”抗战失败后,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为“孤岛”。日寇接收了原国民党设在租界的新闻检查所后,亦宣布对租界内的中国报刊实行新闻检查。绝大多数的抗日报刊,如《救亡日报》、《抗战》三日刊,《申报》、《大公报》、《立报》等,为保持国格、人格和报格,有的毅然停刊,以示抗议;有的迁往内地或香港。只有《新闻报》、《时报》等少数报纸,可耻地接受日方的新闻检查。日本侵略者在加大摧残中国抗日报刊的同时,也加强了自…  相似文献   

7.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迫使国民政府开始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加紧了抗战的准备。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东三省后又南越长城,在华北大地上燃起战火,卢沟桥的枪声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序幕。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卢沟桥事件能否解决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第一次公开表明了中国将以“应战”的态度来对待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挑衅。8月7日,国民政府召开了国防会议,正式决定实行“全面抗战”。8月13日,淞沪战事发生,次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的全面抗战的时代。 中国的抗战持续了八年,但直到1941年12月9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国民政府才对日本正式宣战。为什么在全面抗战进行了四年多后,国民政府才对日宣战呢?这一问题以前史界很少涉及。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求正于先辈同行。  相似文献   

8.
1925年5月15日,顾正红带领工人反抗日本资本家关厂压迫工人,遭到敌人枪击而牺牲,激起了工人和广大人民的反帝怒潮,从而爆发了伟大的“五卅”反帝运动。烈士的鲜血,点起了广大工人反帝革命的火把。 5月30日,学生和工人一齐上街举行反  相似文献   

9.
抗战时期,重庆国民政府所辖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后之文化工作委员会(主要领导为共产党人)与日本人士所组成的“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在成立前后均有事实上的指导、支援关系,且有制度上的规定,双方共同进行了抗战文化宣传方面的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 《塘沽协定》是国民党政府(名义上是华北军事当局)在热河失陷、长城抗战失败、日军威逼平津的情况下,在1933年5月31日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一项丧权辱国协定。《塘沽协定》签订后,举国震动。中国共产党及爱国人士谴责国民党的这一行动是投降卖国,国民党政府则强调这是“军事停战协定”,是“为久劳之军队,穷困之人民得以苏息”。那么,《塘沽协定》的签订究竟起于何因?是何性质?当时及现在均无人作过探讨,本文拟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一) 国民党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塘沽协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抗战失败主义是军事方面的原因。“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过: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1933年长城抗战期间,蒋介石在南昌“剿共”总部对部队训话时说:“如果我们以现在所有的部队,统统加到长城一带阵线上去求决战,这一决战下来,当然是我们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1848-1905年),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清末杰出的外交家,启蒙思想家、改革家和著名诗人。他于光绪二年(1876年)中举,次年起先后出任驻日使馆参赞、美国旧金山总领事、英同伦敦使馆参赞和新加坡总领事,被誉为“有清一代最有风度、最有教养之外交家”。他驻日期间潜心研究日本文化和明治维新历史,写成史著《日本国志》和民俗、文化诗作《日本杂事诗》,给中国的维新派提供了许多新鲜的改革经验。甲午战争失败后,他与康有为、梁启超过从甚密,积极投身维新运动,倡导变法改革;后出任湖南长宝盐法道,署理按察使,积极协助湖南巡抚…  相似文献   

12.
一、什么是抗战陪都历史资源?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北平、天津、上海先后沦陷,南京危急,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于1937年11月20日决定移驻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于1946年4月30日发市《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  相似文献   

13.
唐正芒 《云梦学刊》2000,21(2):27-30
湖南抗战文化运动十分活跃,在中国抗战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上篇从文化.名人汇聚、抗日团体与文化阵营、进步报刊及新闻出版、戏剧歌咏等文化活动诸多方面介绍了长沙抗战文化盛况。下篇概括介绍除长沙以外的湖南其它地区的抗战文化运动情况,并探讨了湖南抗战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篇名《新疆文化发展的展望》《中国新文学运动》《筑路歌》《关于诗》《关于<战斗)))《青年的模范—巴夫洛夫》《新疆文化协会致全省公路会议贺电》《告亲爱的观众》《二十年来的苏联文学》《文化工作之现实与未来》《显微镜下的汪派叛逆》《白色恐怖下的西班牙》《“纳粹”的侵略并不能挽救刊载报刊《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刊载日期或期号1939年4月20日1939年5月8日1939年5月12日1939年5月13日1939年5月17日1939年5月17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新疆日报》《反帝战线》…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的帷幕,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野心。国民党政府逆来顺受,推行绝对不抵抗主义,仅百余日,东北三省就全部沦入敌手。 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正义要求,于九月二十二日发表宣言,提出“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中国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高涨。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和  相似文献   

16.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使国民党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九一八”以来的不抵抗主义转变为对日作战。国民党政府之所以能一改过去的不抵抗政策而实行抗战,决非偶然,从根本上说这是国内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新变化的结果。本文试就这个问题略作探讨。一、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强大压力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随着日本侵华战争的不断扩大而愈益汹涌澎拜,对国民党政府走上抗战道路产生了强大的压力,并显示了如下特点;首先,参加阶层广泛。日本疯狂侵华使中日民族矛…  相似文献   

17.
日本帝国主义在黑龙江建立“集团部落”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发动侵略战争,迅速占领了辽吉两省的大部分,并向北染指黑龙江,11月侵占省城齐齐哈尔,此后,东三省沦陷于日本殖民统治下长达14年之久.日本侵略者为维护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日力量,隔断人民群众与抗日武装的联系,强制推行了一项“集团部落”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18.
1894年,清政府于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台湾人民“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法战争中威震中外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又一次站到反侵略斗争的前线,坐镇台南,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五个月艰苦卓绝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守土抗战于前,弃台内逃于后,使得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存在不少分歧。促成刘永福守土抗战和后来弃台内逃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拟对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矛盾表现作一探讨,以便对其历史功过作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19.
自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除创办有《新青年》、《响导》、《前锋》、《劳动周刊》、《工人周刊》、《先驱》、《中国青年》等刊物外,一九二五年“五卅运动”后,为适合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还指派瞿秋白创办和主编《热血日报》。该报创刊于一九二五年六月四日,社址设在上海宝山路。报为十六开,每日四版。每日除有“社  相似文献   

20.
《辞海》1984年12月修订本中“本庄繁”条称:“本庄繁(1876—1945),日本战犯.日本兵库县人.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31年任关东军司令官.同年发动九一八事变,指挥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四省.在东北对中国人民进行残酷的屠杀和长期的掠夺.1945年日本战败后作为甲级战犯被捕,后在狱中畏罪自杀.”此释文中,关于本庄繁畏罪自杀地点的介绍,明显有误.实际上,本庄繁还未被盟军方面正式逮捕入狱,便于1945年11月20日自杀毙命于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