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交往素质是世纪之交国民素质培养的重要任务李超元世纪之交这个时间现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地引起炎黄子孙的关注,引起我们对提高民族素质的沉重感和紧迫感。21世纪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有高素质,谁就能争得战略主动...  相似文献   

2.
综观当今世界,全人类正经历着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这就是席卷全球的现代化浪潮。作为现代化的基础的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为人类社会描绘着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中华神州大地上,世人瞩目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以恢弘的态势,震撼着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而且还伴随着民族素质向现代化特征的转型。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着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民族素质的提高又给予经济发展以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就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的现代化问题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历史进入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整个社会向视觉文化的转型正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多学者都关注到这一社会现象,米切尔则提出了“图像的转向”这一称谓,明确地用“转向”一词来概括当今社会的文化变迁。   视觉文化转型已引起学者们的注意,但视觉文化转型是怎样一种文化现象却缺乏清晰的概括。我们的理解是传播媒体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向视觉文化的转型,也就是说,所谓的“视觉文化转型”是大众传媒由印刷文化向视觉文化的转型,并由此导致了整个文化领域的相应的变化。丹尼尔·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声称:“当代文化正在变成…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现在的教育是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基础事”,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经济竞争乃至综合国力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科技竞争.谁拥有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谁就能抢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和市场经济的“前沿阵地”,谁就能在政治上独立乃至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强者.我们研究教育问题,必须立足世界竞争的制高点——人才竞争,敏感地意识到创造教育是跨世纪教育的主旋律.一、创造和创造力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创造教育在跨世纪教育中的位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科技与经济…  相似文献   

5.
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研究概述刘京希在90年代的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引起了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剧烈变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向何处去?国家与社会的“边界”如何才算是合理的?这种合理性的保证是什么?与此相应,作为国家代...  相似文献   

6.
贾东瀛 《人文杂志》2000,(1):131-133
当今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这个转型,不仅涉及到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而且还包括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在内的转型。单就文化体制层面来看,文化应该从意识形态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以独立的姿态,构建起以人文精神为核心内容的理论框架,高扬人文大旗,提高整个民族的人文素质,促进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凸现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发展中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全球性新趋势。一从理论思维的角度审视,人文素质“人文”定义,学界之中,见仁见智。董乐山在《人文主义传统》([英]阿论·布洛克AIanBuIIook…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了深刻的转型,而社会转型首先是从经济系统开始的,与之相适应,人的行为模式、行为规范及其评价会发生深刻的变动,表现为:受计划经济关系影响而具有其社会性格和社会特征的人,开始转型为受市场经济关系影响而具有某种社会性格和特征的人,即由计划人向市场人转型。比较分析转型时期人的嬗变,对于塑造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代新人,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程度将社会划分为三种形态:第一是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为“最初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8.
浅谈面向21世纪的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ZI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由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近些年来,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高等教育各方面的改革,其中尤为关注的课题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对于构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对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意义重…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国家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我们的文化也在转型中。本文具体地概括分析了当前正在发生的文化转型状况。农业正在向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转变,工业由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社会秩序由“人治”向“法治”转变,“官本位”观念正面临坍塌。由于“第三次浪潮”和现代信息手段的冲击,我国当前的文化转型超越了传统的所谓“农业文化向工业文化的转型”,在人们的观念中有了崭新的“人类意识”,增添了以环保为中心的“绿色文化”内容,并在日益加重其色彩及影响力。我国当前狭义文化转型的三个趋势是:产业化与个人化,以卫星电视、互联网络、多媒体电脑、VCD等为代表的电子视听文化占据中心位置与以往传统文化形态的“边缘化”,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时尚化与文化整体性的消费化等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第一个根本性转变是指生产关系的改革,是改革战略,被称为“体制转轨”;第二个根本性转变是指生产力发展方式的重大调整,是发展战略,被称为“增长转型”。“体制转轨”与“增长转型”是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与高科技结合越来越紧密,高科技对高等教育的依赖也日益紧密,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这种形势下,可以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拥有人才科技优势,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谁就会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时期,以及向成熟的法治社会发展。我们的社会发展要求坚持两个文明同步发展,教育对我国跨世纪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我们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起着重要作用。随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实践也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为迎接新世纪高科技的挑战,必须加快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3.
人类即将进入对世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将有很大变化,同时,这个阶段也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人们公认为,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将会全面增大,21世纪对高等教育提出全方位的挑战;未来21世纪是经济发展与竞争的世纪,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也由奠基阶段进入确立发展时期,经济建设和经济效益是社会发展中心,为了适应这种形势,高等教育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为国民经济技术改造,产业技术变革等方面的需求输送…  相似文献   

14.
孙鹤 《理论界》2006,(5):101-102
民族素质是国家强盛的关键因素,而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己任的教育则是关键的一环。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功利主义使教育正在偏离它的基本目的,阳光教育正在唤醒教育向根本目的复归。世界范围的激烈竞争已经使我们看到未来形态是民族素质的较量,不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就将失去强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正处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时期,各国之间的经济、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竞争、民族素质竞争和人才的竞争,这些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实现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和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要依靠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体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而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素质的根本就在教育。谁抓住了教育这个根本,谁就能在21世纪的竞争中逐鹿世界。邓小平正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为我国的教育定位、定向,为知识分子定性。现将此“三定”思想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经济转型以来,社会生活水平总体上由温饱跨入小康。而体制运行惯性和转型催生的贫富差距勾勒出了凯恩斯所描绘的“丰裕中贫困”。我们所面临的“丰裕中贫困”和凯恩斯的界定有本质之别,它更多地是由传统体制及其运行惯性引发,同时被经济增长过程放大。对其治理的政策设计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在规范政府行为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转型制度供给主体的作用,进而减少经济转型的压力并使其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的义利问题:一种社会学的研究范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作为研究范式的社会运行论和社会转型论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即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而自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更是进入了一个社会转型加速期。(郑杭生 ,1996:序)社会转型(socialtransformation)着重指的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这种社会的加速转型是以“市场转换”(transtitiontothemarket)———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为核心和主轴展开的。曾几何时 ,市场经济还被视为一种为了追求个人和局部利益…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集体越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集体越轨周庆华,雷洪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迁,整个社会处在转型时期。我们看到:我国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意识观念变更,褪掉了套在身上的“祖宗法,不可变”的枷锁,破除了许多旧有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时期。在这一社会转型期,人们的伦理道德意识、个人利益意识、平等竞争意识、社会公正意识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曾经备受推崇的“重义轻利”、“中庸平和”等观意以及群众意识和公益意识逐渐淡化,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方式与手段选择表现出无序状态。精神文明建设是“滑坡”还是“爬坡”,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两手”如何抓,精神文明建设怎样才能“硬”等成为近几年的理论热点。本文针对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市场经济本身寻求其根源.强调建设好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当代社会的转型和历史巨变中,不同社会体制、文化类型和伦理价值观念的冲撞,往往使变革中的两性陷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此消彼长的失落和困惑中,婚姻家庭在远离平衡态,其行为表现出非线性。把握核心家庭的婚姻发展特点及其调适要领,是婚姻幸福和稳定的法宝。在多元文化冲撞的今天,应允许多元文化的竞争和多元家庭的并存,保持“忧患意识”和“球级危机”,有益于清醒地审度和调节自我,适应人类生存背景持续加速的剧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