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5岁时,爸爸突然不辞而别,不仅抛下妈妈,连他和哥哥都不要,从此哥俩便和妈妈相依为命。为了生活,妈妈只好打两份工来维持生计。他从小就知道妈妈的辛苦和不易,这个“钥匙儿童”每天放学后独自回家,安静地吃着妈妈事先煮好的菜。由于自己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单亲家庭里,他的性格变得很内向害羞,在学校里和同学一天说不上一句话,  相似文献   

2.
我们那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在乡里中学教书,妈妈一个人种着山坡上的几块梯田。我有一个哥哥,他跟着父亲在乡中学读书。从我们那个村子到乡政府所在的那个小镇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几十里山路,早上太阳没出来上路,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能赶到小镇上。所以我父亲和哥哥一个月最多回家一趟,住一夜,又匆匆离开家。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我,三个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Z1)
我还没有开始生活,就已经经历了死亡。在我出生前3年,我的哥哥在7岁时死于脑膜炎,这使得妈妈悲痛欲绝。哥哥的早熟、天才、善良和俊朗曾带给她无数快乐,他的夭折对母亲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她始终没有从悲伤中走出来。父母的痛苦只有通过我的出生才得以减轻。可他们的不幸仍然渗透到他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在母亲的子宫里,  相似文献   

4.
李明 《北京纪事》2010,(9):108-109
这位四合院里降生,胡同里长大,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街坊们都亲切地叫他“三爷”,因为他上边还有两个哥哥。艺术圈里的朋友们都称他明智先生(这可是他的学名)。提起他的人物画,功力可不浅。自幼爱买小人书(就是连环画)边看边学画人物,上学时,也喜欢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动态,课间时也画上几笔,70年代还到艺术院校进修过。近些年,他因身体不佳,静下心来追忆自己青少年时代四合院的生活,以及日常身边的事儿、老胡同中的所见所闻。  相似文献   

5.
五舅舅不是她的亲舅,是妈妈二叔家最小的儿子。五舅舅只比她大5岁,那年,她6岁,他11岁,都是小孩子,所以,妈妈指着他要她叫五舅舅的时候,她眨了眨眼睛说,哥哥。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男孩,在被送往寄宿学校之前,他在班级里是最聪明的学生,每一次考试在班级里都是排名第一。但是,他进了一所寄宿学校后就改变了。他的成绩开始下降。他讨厌班里的每一个同学,他比任何时候都孤独。他在深夜里尝试自杀,幸好被同学发现了。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觉得没有人重视他,他觉得老师和同学都不关心他,  相似文献   

7.
讽刺与幽默     
《今日南国》2010,(12):62-64
危险的图钉 小明告诉妈妈,今天客人来家里玩的时候,哥哥放了一颗图钉在客人的椅子上,被我看到了。妈妈问:“那你是怎么做的呢?”小明说:“我在一旁站着,等客人刚要坐下来的时候,我将椅子从他后面拿走了。”  相似文献   

8.
生日蛋糕     
卢静 《新少年》2010,(3):42-43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歌真是唱出了我的心里话,我和哥哥就是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的。  相似文献   

9.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圭亚那。一天,一个孩子从一个烟盒里拿出一些银色的纸,把纸卷成一个小球塞到鼻子里。可是他再也拿不出来了。他边哭边跑去找妈妈,可妈妈也拿不出来。一个星期过去了,纸还在他的鼻子里。他的鼻子开始发出一股臭味。  相似文献   

10.
他们不是亲兄妹,也不是夫妻,却在同一个屋檐下一起生活了17年,这17年来,他们的关系比亲兄妹更亲,比夫妻更有情义。他们互相称哥哥和妹妹,但他们的养女却叫他们爸爸、妈妈。现在,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想通过征婚,给照顾了他17年的妹妹找一个男人,找一个家……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妈妈: 您好! 虽然来到新学校没几天,但在这些天里,我领略了这儿的新环境、新生活,还有这儿全新同学与新老师.  相似文献   

12.
裴庆美 《社区》2014,(28):61-61
居住在纽约的哥哥从网上给我和妈妈订好了飞机票,邀我和妈妈去玩。本来不想去的妈妈,这回不得不去了。妈妈不是不想哥哥;是舍不下天天去公园跳舞的大妈们。妈妈说,去纽约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哪有和我老姐妹们一起跳跳舞开心啊。哥哥哈哈大笑说,咱住在华人区,跟中国差不多,邻居大妈也不少'您很决就会融入她们的。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末的伦敦,艺员的地位相当低贱,收入也十分微薄,他们通常只能居住在贫民窟里。卓别林的父母就是这样的艺员。卓别林出生的时候,正值英国的经济处于萧条时期,父亲因失业而整天以酒消愁,不久便郁郁而死。哥哥雪尼和他便经常吃不饱饭,他们俩常常穿着妈妈的鞋子去领取救济汤  相似文献   

14.
苦难的童年 1953年8月的一个秋天,雷太国从巴山深处呱呱坠地,他从母亲的怀中睁开了童雅的双眼,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然而,小小的他并未想到:两年之后,他竟会失去亲爱的妈妈。雷太国只能与他的四个哥哥和四个姐姐相依为命,他才几岁就跟随哥哥一起,喂猪养狗,肩挑背磨;他想上学读书,可不能遂愿。他受尽了哥嫂的虐待和折磨,他在困苦中慢慢地品味人生。  相似文献   

15.
嫌自己妈妈没同学们的妈妈年轻漂亮,重庆一名13岁男孩竟花钱请人代替妈妈出席家长会。君君是重庆某重点中学初一学生,去年入学的一次家长会,当肖妈妈穿着家居服装走进教室时,后桌同学窃窃私语:这不会是他妈妈吧?看到许多同学的妈妈年轻漂亮,君君立刻满脸通红,回家后对母亲大发脾气,  相似文献   

16.
临近上课,我拿着教材和备课本急步走向教室,但见学生涌在走廊里,在看些什么。沿着学生的视线望去,班主任老师一边吼着,一边拖着班级里的“老大难”金XX同学往办公室走。班长一言一语地告诉我说:“金XX这是自找苦吃,班主任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不做,课文也不背。昨天下午老师要留他补作业,他却偷跑回家……班主任这次是忍无可忍,要教训他。否则他就会无法无天了!”有的同学附和着,有的同学则默然。  相似文献   

17.
1.记得中学校医室有个校医名叫“段珍”,知道她的名字后,我们都不去她那儿打针了。2.我哥哥的同学里有一个人叫朱逸群,一个叫杨宜知。3.有个人叫秦寿生,不知道他父母是怎么想的。4.吴安全——是个司机。  相似文献   

18.
从朋友家出来,打的回家,下车时发现车费少一元零钱,我把求助的目光转向六岁的儿子。儿子好半天才嘟囔着从兜里掏出一元钱,“妈妈,这钱是冬哥哥放在我这儿的,他没衣兜,让我帮他保管。你用了,下午可得去还他呀!”“好吧,没问题。”我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小冬是朋友乡下亲戚的孩子,来城里度暑假。上午领儿子去玩,俩人竟然玩得很投缘。下午,因为临时有事,没再带儿子去朋友家。出门的时候,走出好远了,儿子还追着在后面喊:“妈妈,你一定要记住把钱还给冬哥哥。”“知道了,知道了。”我有点不耐烦。晚上回家,一进门,儿子就问:“妈妈,你把钱给冬哥哥…  相似文献   

19.
柏辰 《百姓生活》2012,(11):60-60
故事要从1986年讲起。当时,5岁的印度男孩萨罗·布赖尔利和在火车上当清洁工的哥哥离散。萨罗回忆说:“深夜走下火车,我实在太累,就在火车站椅子上坐下,结果睡着了。”这一个瞌睡改变了萨罗的人生道路。小家伙认为哥哥会回来唤醒他,结果等他醒来,到处找不到哥哥,“我见前面有一列火车,想着哥哥一定在上面,于是我爬上去,希望找到他。”  相似文献   

20.
走过夜晚     
二宝放学,正好听到妈妈给哥哥布置任务:送一包衣服到镇上,交给爸爸。哥哥一边答应,一边用眼睛(目留)着刚进屋的二宝。他马上发现了问题:“二宝,你又把书包放错了地方,说过你多少次了?”他眉头一皱,很像爸爸生气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