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彭贺  苏勇 《管理学报》2009,6(2):160-164,186
中国管理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很多学者从不同途径去努力,应该采取一种包容、鼓励的态度,同时开展对话.对话应该有一个前提,不能因反对而反对,要心平气和地对学术观点进行探讨,不断达成共识,逐步推进管理学在中国的发展.东方管理研究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多的是受当代管理实践的推进,对现实问题的呼应.尽管需要进一步加大经验证据的收集和操作工具的细化,但东方管理毫无争议地不是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中国管理学反思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罗珉 《管理学报》2008,5(4):478-482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思是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之一。回顾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历程,寻找其发展路径与规律,对中国管理学的自主创新有重大意义。为此,对中国管理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性回顾,并对发展中国管理学的现实问题优先和管理学中国学派建立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4.
再问管理学——“管理学在中国”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管理学的边界、管理学的基础研究、中国管理学、直面管理实践、管理学者自我管理5个方面对我国管理研究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相关问题,期待能够推动我国管理学发展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5.
杨栋  魏大鹏 《管理学报》2013,10(5):625-631
提出恰当的元管理学问题,是中国管理学元研究的重要任务。通过文献内容分析,概括了西方管理学属性之争的阶段性及其代表性命题,讨论了其历史贡献与局限,并探讨了其对形成中国管理学元问题的启发。中国管理学元研究应对管理学属性之争的中国历程进行系统性反思,并积极引导属性之争迈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战略管理学研究的发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战略管理学的研究在过去十年发展很快,这与国家自然基金会管理学部的成立分不开的.虽然中国的战略管理学研究在研究问题的侧重点与国际战略管理学研究重点存在明显的不同,比如公司治理结构是中国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而创业和战略联盟则是国际学者研究的热点.但是,对比过去五年的文献我们发现,在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上两者的差距比五年前明显缩小.从本"专刊"发表的论文看.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一大特点.而从研究问题来看.战略联盟和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将是近期战略管理研究的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探讨】问题:需要"管理研究的求真派"举证已经取得的科学化的管理理论成果究竟是怎样的管理理论的科学知识体系最终会是怎样的?需要"管理研究的求用派"回答达到求用的目的过程就不需要求真的理论探索吗?百年来的管理理论构建中是否完全没有普适的真理性的管理知识呢?  相似文献   

8.
第3届"管理学在中国"学术研讨会在3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对"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方法"等基本问题的探讨;中国特色管理学的构建;中国学者原创的管理理论.会议也对公共管理、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国有企业、知识管理与虚拟企业等聚集性选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相似文献   

9.
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理学在中国”   总被引:12,自引:10,他引:2  
韩巍 《管理学报》2008,5(2):161-168,176
主要围绕《管理学报》"学术讨论"栏目的系列文章展开讨论:首先检讨了"和谐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肯定了其"规范学术"的研究进程;接着针对"东方管理学"、"和合管理理论"的相关表述,分析论证了这2种理论比较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以及缺乏"直面管理实践"经验基础的不足,指出学术界应该审慎对待类似的中国管理理论建构;最后,就如何强化中国管理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当前中国管理学研究中的非理性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管理学研究中的学术道德与责任意识等问题。研究表明,产生非理性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简单与复杂、一般与特殊、数量模型与哲学思辨、西方模式与中国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学术道德和责任意识的缺失主要在于学者受非学术因素影响而缺乏独立的学术精神、盲目崇尚西方而缺少对中国管理实践的关注、过分考虑现实利益而缺少客观平和的学术心态。此外,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平 《管理学报》2010,7(3):321-330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管理研究与实践经历了3个阶段,其话语权经历了从萌芽到催生到完全西化的演进过程.西方管理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可以解构为:引领学术共同体的学者;先入为主成为管理理论的主流;自诩为普世的管理学理论;控制大量国际学术期刊;借力强势组织管理实践活动;扩散和推广其研究方法与范式;依托国际化的英语语言等.当前,需要统筹"中国管理的理论"与"中国的管理理论"2条研究路线,在争取话语权利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话语能力,并以国内话语权的建构为切入点,继而争取国际话语权.在此过程中,要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在学者个体话语权和中国管理研究集体话语权2个方面齐头并进,坚持问题导向的本土化研究思路,通过理论研究与组织管理实践的共同努力,最终重构中国管理研究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2.
在综述中国管理研究发展道路选项的基础上,以组织行为学为例,提出和分析此道路选择涉及的关键问题,并给出发展中国管理研究道路选择的建议。研究表明,现有西方管理学科范式存在突出问题,组织研究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科学信念与学科范式的转换。对于身处十字路口的中国管理研究而言,只是检验和拓展现有理论或仅开发管理的本土理论都不是长久之计。抓住机遇,致力于发展普适性的管理理论,才是实现管理学科长远、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研究的内涵认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借助于对管理的内涵及其基本假设的认识,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内涵就是寻找出中国管理实践的本质属性,具体体现为3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中国管理实践的重大问题是什么;中国管理实践的独创性在哪里;中国管理实践的发展脉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谢佩洪  魏农建 《管理学报》2012,9(9):1255-126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本土管理研究的重要性日趋突显.然而,目前中国管理学界仍然缺乏相应的本土管理研究,如何探索和创建基于中国管理实践的管理理论是海内外华人学者共同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分析当前中国管理理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本土管理研究可以围绕3个路径进行探索,以期对实现“中国现代管理学”的目标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研究框架:创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敬勤  崔淼 《管理学报》2009,6(7):853-860
针对目前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研究视角单一的问题,提出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视角,构建了以中国企业近几年的管理创新为切入点的研究框架和基于适配理论的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形成机理框架;并设计了以比较案例研究方法为主的研究方法框架;以大连三洋冷链有限公司、海尔和美国哈斯曼服务创新模式的比较案例研究,辅以ATLAS/ ti 5.0对质性数据的分析结果,对研究框架和思路进行了初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志龙  王浩 《管理学报》2011,8(2):159-163,178
研究中国管理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重点关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路径:首先,在探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路径时必须遵循2个原则:借鉴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结合中国特殊的情境变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路径进行了界定:从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研究问题;通过文献梳理的方式提出理论视角,并结合特殊的中国情境变量进行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最后,提出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3个阶段:零星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以及整合研究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中西理(论)实(践)”交叉的十字路口,中国管理学者面临着路线选择的挑战.从理论发展的目的出发,在明确理论的内涵和管理理论的衡量标准,梳理西方管理研究的多元范式、不同方法论特点及理论生产类型之后,以波特等西方著名学者的实践为例,对管理学者的差异定位进行了说明.研究认为,中国的管理学者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批判性吸收西方管理学研究的多元范式和方法论,从有利于开展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出发,确定学者个人的主导研究范式和理论类型定位;有志于管理理论发展的本土学者,应在研究范式和方法论提升的基础上,发展有世界水平的“中国学问”;中国管理学术共同体的健康发展依赖于不同学者的合理定位和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深入发展,其研究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逐渐清晰起来。除了高校和研究机构中的管理学者是重要的研究主体之外,诸如管理咨询机构、企业研究院等也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研究力量。研究主体与评价主体之间存在多种不同的对应关系,这其中蕴藏着关于客户的深层次问题。金蝶的管理研究实践,不仅对这一问题予以回应,也引发了对由实践客户驱动的评价路径与策略的探索。管理学者可以寻求社会中的多股力量,来共同推动中国管理实践研究的发展及其评价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韩巍指出了<出路与展望:直面中国管理实践>的逻辑瑕疵.这些逻辑瑕疵体现了中国管理学界深层次的痛苦,它本质上来源于对中国管理实践中传统与现实、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之间联系的割裂.不从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融合的角度来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将永远不会找到中国本土管理学登堂入室的门径;同样,不从传统与现实融合的角度考察中国管理实践的内涵,"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究竟有用没用"也将永远只会停留在"中体西用"和"西体中用"的陷阱中无法自拔.管理哲学通过对管理学主流研究范式的理性批判,会为中国本土管理学提供一个反思与探索的向导.不重视思辫的方法,一概排斤哲学对管理学的渗入,将极有可能使得若干"管理学在中国"的讨论变成原地转圈.  相似文献   

20.
苏敬勤  崔淼 《管理学报》2011,8(5):698-705
根据DAMANPOUR等的研究建议,结合对企业典型管理创新的实地调研,提出了管理创新的分类体系,并对内外部取向管理创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选择外部取向管理创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模式的生成过程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企业家个体决策、企业家-组织过渡、组织创新行为3个层面的研究框架,分析了每个层面的研究内容,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方法设计;使用大连亨利测控仪表工程有限公司的战略创新案例对理论框架进行了初验,试图以此解读外部取向管理创新模式的生成过程及其机理,为提高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成功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