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中报     
王鹤滨同志在《紫云轩主人—我所接触的毛泽东》一书里,介绍了毛主席的读书生活: “毛主席在工作上是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忘我地劳动着,真是鞠躬尽瘁、日理万机。他在学习上则是手不释卷,好学不息地钻研着、学习着。作为一个领袖人物要博古通今,在各种知识领域内需要去纵横驰骋,求得知识用于实践中去。如果有的同志要问我,你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过数年之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激烈斗争的重要时刻——一九七六年一月,伟大导师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两首光辉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公开发表了。坚持反修防修、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是这两首诗词的基本主题。毛主席这两首诗词的发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全中国、全世界的革命人民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和鞭策。毛主席久经考验的亲密战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同志于一九七六年二月写了《喜读主席词二首》,发表于当年二、三期《诗刊》,  相似文献   

3.
<正> 一九四二年,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及《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文献陆续发表时,我正在陇海路附近一个部队里作宣传工作。我们以异常兴奋和激动的心情看到了这些文件,有时候彻夜突击,油印分发,在频繁战斗的根据地前沿,大家都忘记了疲倦。这不仅因为它是党中央的指示和号召,同时也因为它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和深刻新颖的内容感召了我们,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我们队有个贫农彭拣保,过去出工不积极,也不会安排生活,东扯西拉,有些人都厌恶他,我也埋怨他落后。有时我批评他,他还顶我。怎么办呢?我向任家路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曾运英同志请教,她叫我读毛主席的著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在这篇著作里,毛主席说:“要得到群众的拥护么?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么,就得和群众在一起,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  相似文献   

5.
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我高兴极了。我从一九四八年到一九五二年,在华国锋同志身边工作,度过了难忘的四年。华国锋同志无限忠于毛主席,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德,华国锋同志一丝不苟地按照毛主席指示办事,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辉革命实践,华国锋同志顽强地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善于团结同志一道工作的广阔胸怀,永远激励着我继续革命,奋勇向前。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选》买到之后,我以非常兴奋的心情阅读了这些文章,越读越感到这本书的重要。这是当着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之后邓小平同志勇敢地捍卫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辉煌成果。它是我们今天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指南。这个论断不是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人民高唱凯歌、胜利步入一九七六年的欢庆日子里,捧读毛主席的伟大诗章《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我们心情无比振奋,襟怀无限开扩。毛主席的诗词给了我们无穷的精神力量。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照耀着无产阶级革命的万里征程。它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豪情,激励着我们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永远奋进。“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读这壮丽的诗句,巍巍井冈山的形象,不禁浮现在我们  相似文献   

8.
读了苗力沉同志《从<中图法>探讨图书分类理论》的文章(载《社会科学》1981年第6期)后,觉得有些问题颇值得商榷。 苗文批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原漏掉“图书”二字)对毛主席关于知识的论述删头去尾改中间”。经与《中图法》编制说明相对照,发现“去尾”属实,“删头”不实。至于改中间我基本上同意苗力沉的看法。“知识”与“科学”确实是  相似文献   

9.
差距在哪里?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反复读了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的报导,边读边对照检查自己,受到了极深刻的教育。焦裕禄同志真不愧为毛主席的好学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同志为什么能够有这样高贵的品质,这样强烈的  相似文献   

10.
怀念梁宝钿     
收到伍乃茵同志寄来的《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的剪报,我怀着崇敬而沉重的心情反复读了《广州‘文总’六烈士五十周年祭》的文章。五十年前六烈士(温盛刚,谭国标,凌伯骥,郑挺秀,赖寅仿,何仁棠)当年的英姿又一幕幕地展现在我的心中,那么鲜明,那么生动,仿佛是刚刚过去的昨天!同时在我心中出现的还有一位坚强的女战士梁宝钿。宝钿于1934年夏在上海病逝。和六烈士同年离开人世!她是因搞油印《社联盟报》工作劳累过度而死的,她是一位年青优秀的无名女英雄。她永远活在广东女师  相似文献   

11.
蔡仪同志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文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曾引用了《红旗歌谣》中的代表作《我来了》,用以印证毛主席提出的革命的“两结合”创作方法。诗的全文如下: 天上没有玉皇, 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 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 我来了!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编辑部: 现对转来为石敬瑭翻案一文的作者郑同志的信,简复如下: 郑同志说,他是以毛主席“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这一论断为指导提出他的看法的,我则认为他是曲解了毛主席  相似文献   

13.
周振甫同志《读毛主席诗词三首》(载《文学评论》1078年第5期),给我们教益很大。但把“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中的“战锦”,解释成“就是战士在战争胜利后的衣锦荣归,就是指解放战争的胜利”,并指出其出自李白《越中怀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战锦”还是指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争夺战。锦州争夺战是辽沈战役的关键,而辽沈战役又关系着整个解放战争的全局。所以毛主席的“战锦方为大问题”这一句,既点明锦州之战的重要性,又赞扬了罗荣桓同志在这一战役中所起的巨大作用。至于李白《越中怀古》中的这一句,许多版本都作“义士还家尽锦衣”,没作“战士”;鲁迅书这首诗的手稿也是如此。周振甫同志却写成“战士还家尽锦衣”,并且说“战锦”是从这一句压缩来的。我不知何所据而云然。同时,我觉得这样解释很生硬,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4.
在广东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经验交流会后,学术界和积极分子报告团的同志们举行过一次座谈会。会上,大家又受到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教育,认识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是每一个人革命化的必由之路,学好用好《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等三篇文章又是革命化道路上带有决定性的一步。近来,大家又学习了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王杰同志一心为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事迹。王杰同志的日记再一次告诉我们:要真正做一个革命者,就要学好毛主席著作,要学好毛主席著作,又首先要学好《为人民服务》等三篇文章。面对着全国和全省学习毛主席著作运动的大好形势,反看我们学术界学习毛主席著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与世长辞了。五洲四海万分悲痛,八亿神州深切哀悼。我曾跟随毛主席当了十三年卫士,是在他身边长大的一个孩子,对于毛主席的逝世,更是心痛欲裂,肝胆欲碎。九月十四日上午八时,我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眼中流着无限悲恸的泪水,迈着沉重缓慢的脚步,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庄严肃穆的吊唁大厅,走到最敬爱的毛主席灵旁。  相似文献   

16.
近来,广东哲学学会就如何完整、准确地理解毛主席关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思想,进行了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对张江明同志的《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毛主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发展》一书的主要观点提出了非议:认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的思想“并不包含关于世界本原的意思”,不应从“本体论”方面来理解。认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是唯物论、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的论点“是缺乏充足理由的”。我认为上述论点不符合毛主席的原意,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因此我不敢苟同。现提出我的不成熟的意见,谨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17.
徐寅生同志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話和《人民日报》的編者按語,对我的教育很大,現在我来談談两点学习体会。一、关于敢拼、政闖、敢于胜利的問題。我想,一个运动員,一定要象徐寅生同志做到的那样,把祖国的荣誉放在第一位。我参加广东羽毛球队的最初一段时間,对这个問题是认識不明确的。后来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紀念白求恩》,我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心想: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人,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正象毛主席說的:“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毛主席在一九四二年所作的《整顿党的作风》的演说中,要求有书本知识的人,向实际方面发展,有工作经验的人,向理论方面学习。最近,周扬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战斗任务》的报告中,又重新提起了毛主席当年的教导。并指出:“这两种人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不只对理论工作,而且对于整个革命事业,都会带来极大的好处。”几年未,已有不少理论工作者深入实际,做出了成绩;也有不少实际工作者努力钻研理论,有的还走上了学术论坛。实践证明,主席的指示和周扬同志的报告是完全正确的。这一期,我们特地邀请了几位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谈谈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希望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为理论工作和革命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刊第十期发表了潘际合同志的来信和王凌同志的《不能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的回信后,有些读者对王凌同志的回信的内容提出了些意见,并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的意见和看法,都也集中在对“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一科学论断的如何理解上。为了通过讨论进一步领会毛主席的《实践论》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等著作的精神实质,这一期我们把何汉云和方河清同志的文章摘要发表出来。没有全文刊出,这是由于篇幅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记得前两年,锡金同志撰文回忆“孤岛”期间党组织了一部分同志“分头办了一些刊物”,这中间还有一本取名曰《万人小说》的文艺刊物,“似只出了一期”,“由王元化同志代它组稿”①。包天笑在《钏影楼回忆录》中说:在“孤岛”期间,有一位叫佐恩(王元化当年署用的笔名)的青年作家经常上门,他很能说话,是左翼阵营里的人,我的一部长篇小说《海市》,就是应他的邀约而创作的,并由他拿去发表在一份新办的《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