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是中国文学中的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年代.张爱玲就是一位女性意识极强的作家,她的文学创作中就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女性化写作的风貌.张爱玲女性意识成因中的环境因素和心理因素,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哈宽贵、白练、张承志、霍达等一批当代回族作家及作品的介绍分析 ,反映了回族文学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坎坷历程中 ,回族作家对于本民族文学创作意识的觉醒与复苏 ,对民族生存方式、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和体验 ,折射出当代回族文学的精神走向及追求悲剧与崇高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化"、"民间语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创作回归传统和民间的一种自觉选择,是一种确认的理想存在和价值取向。民间意识的复活,在深层意义上成为文学真正变革的动因。笔者针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个案进行剖析:一是民族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思维模式和心理因素影响着作家内在的主观世界;二是民间语境的"异质书写"体现对主流话语的颠覆与消解。它的文学价值、审美意义于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衰微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4.
“民间文化”、“民间语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学创作回归传统和民间的一种自觉选择,是一种确认的理想存在和价值取向。民间意识的复活,在深层意义上成为文学真正变革的动因。笔者针对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个案进行剖析:一是民族文化影响下的群体思维模式和心理因素影响着作家内在的主观世界;二是民间语境的“异质书写”体现对主流话语的颠覆与消解。它的文学价值、审美意义于民族传统文化日益衰微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赵冬梅 《南都学坛》2010,30(2):70-76
作为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文学潮流,寻根文学是当代作家寻求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融合、并以此来重塑民族形象和文学的努力的产物,而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思想界的"文化热"与李泽厚的"文化—心理结构"、"积淀说",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为代表的外来文学思潮,以鲁迅、沈从文等为代表的现代文学传统等,则是它得以产生的理论与文学资源。由于作家们对传统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复杂态度,使许多研究者认为寻根文学的创作与其理论存在着矛盾,因为无论作家们的初衷如何,他们在作品中所描述出来的文化似乎都只是一些"失落"的或"原始生命之根早已衰朽了"的文化。关于寻根文学的种种批评,说明了寻根文学负载了远非一个文学思潮所能负载、所能解答的重大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它对其后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它所探讨、所反映的诸种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与后殖民等新的理论视角下的再阐释,表明寻根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并不仅限于文学层面,也不仅限于它引起热潮的那几年。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文艺思想的影响,文学的反映对象被划分为三等九级,形成了题材先验的政治价值,使文学创作的道路变得狭窄。创作主体长期被轻慢,作家不能自由表现自身的感受和体验,不能突破介绍人物、安排情节、评论人物心理活动等传统手法,创作活力在束缚下衰微。艺术的七色板,在政治旋风的急剧转动下,变得一片苍白。因此,文学主体意识的觉醒,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一九八五年文学创作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变,正是文学主体意识觉醒时引起的骚动。我们可以期望,这种趋势,在作家社会责任感的规范下,将成为新时期文学繁荣的动力。但是,我们又必须注意到,当前文学观念的变化,已经带来了某些困惑。现代派的文  相似文献   

7.
从性别意识和性意识这个角度来看,当代女性文学可以进行十七年文学创作、文学的恢复和发展期、转型期以及走向歧途四个阶段的划分,在这种阶段性的发展中,"身体"由遮蔽走向公开,"性"的书写成了一种时尚.由于这种失去文化背景的依托刻意对"性"的书写,中国当代女性文学陷入了令人尴尬的境地,在创作上作家们也无法得到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经济、文化和制度三个层面,考察了东南亚华文作家的归属意识。继而结合社会历史现状,从华文作家们的家园意识入手,借鉴西方心理学家的理论,剖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恋根情结及其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和对华文作家精神世界、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汲取了大量西方文化的精神营养,欧洲文艺复兴便是其中之一.胡适等人甚至将这场运动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而文学是二者间影响关系的一个重要维度.文艺复兴文学挑战权威的理性批判意识和反抗精神使五四新文学以新的眼光"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以决绝的方式揭批封建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与罪恶.文艺复兴文学对民族语言和现世生活的标举推动了五四新文学的白话文运动,使之更加关注社会和民生.文艺复兴文学的人本主义思想唤起了五四作家们人的意识的觉醒,并使之肯定人性,倡导"人的文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观的萌生发展是一个具有阶段性特点的、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国女性文学是伴随着新文化运动以来人的发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而走进文学史的。同时,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和女性作家作品的引介也开阔了作家的视野,它们共同催生中国第一个女作家群体,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在此后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前行中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新时期小说从内容到形式深刻变化的考察,论述了社会生活的变革引起作家主体意识的强化以及审美心理结构的调整,突出表现为:作家力图以当代审美意识烛照时代和人生,从文化心理的深层展现人们在历史和自身的反思中,如何以充满主动创造精神的崭新性格和丰富复杂的心态投身改革,呈现了人物描写的立体多元的态势,促进文学创作在现实主义深化、创新的基础上,形成多种艺术方法、流派、风格并存的新格局,预示着社会主义文学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外部世界对文学发生影响最丰富的中介系统。作为少数民族作家的冉易光和阿多在对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进行清醒而痛苦的反溯中 ,认识到了文学的意义决不仅在其本身 ,而在于由它所观照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心理素质。于是在他们审视民族文化的过程中 ,苏醒了的审美意识找到了一个更高的艺术视点。在他们的作品中 ,作为外部形态的民族、地域的文化环境和风情 ,被作家们与相应的文化心理特征联系起来 ,从而通过文学复原出有生命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3.
论意识形态的文学审美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论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理论生成于20世纪50年代,是前苏联学者对教条主义和庸俗化倾向给文学理论产生的危害进行反思时提出的一个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我国学者在反思“文学为政治服务”这个口号的失误时也提出了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或“审美反映”的理论观点。如果对这一理论再进行反思也可看出它的未尽人意之处:它忽视了审美是艺术活动的一种自主性、自觉性意识;它没有看到审美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它把审美意识形态和其它意识形态看成平行并列关系是不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它没有看到审美意识不光文学艺术具有,生活中也有审美意识;它没有看到文学除了有审美意识之外,还有非审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当代政治运动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创作的重要现象之一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化对于文学发展的影响与制约,而是作家站在新的时代起点上,把当代政治运动中诸多历史事件纳入文学的叙事.在具体的论述过程中,主要澄清当代政治运动的概念,深入理解当代政治运动与文学的紧密联系,洞察作家如何叙事当代历史与政治,认为这是对历史的一种经验表述和审美重建,是对作家的创作心态和历史意识地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理所当然地打破了以往固守的片面、保守、狭隘、凝固的封闭体系,进入了探索、开放、自觉的新时代。在这个新的历史时代,文学观念和文学创作方法,批评方法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作家评论家的艺术个性开始觉醒  相似文献   

16.
文学创作作为审美创造不同于物质生产和一般精神生产的特殊本质就在于,在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双向运动过程中,审美主体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作家的审美意识对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制约创作的全过程,而且是文学创作的重要对象,艺术创造开始于审美主体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然后通过审美意识的对象化活动实现对人自身的肯定。在创作过程中,一方面作家要按照客体对象的性质、特征、内在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作家不能无视客体对象自身的结构方式、属性、规律、内在特点而任意为之,另一方面作家又处处从自己的审美理想出发,根据自…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佛山涌现了众多作家,发表出版了大量的作品,但在数量繁荣的背后是影响力的沉寂。佛山的文学创作现状与佛山的社会地位不相适应,文学创作成了佛山建设"文化名城"的"短板"。佛山文学要崛起,需要一批文学的守望者,需要更多反映本土文化的优秀作品;作家们应该通过"触电"、"触网",去扩大佛山作家作品的影响力,赢得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明代"四大奇书"女性精神世界所呈现的差异与嬗变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它既与题材选择密不可分,更是时代风云激荡的必然产物,离不开由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哲学领域的伟大变革以及文学艺术领域审美意识的转换,同时也表明作家主体意识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19.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时期,人的觉醒是这个时代的一大特征。由人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全社会对人的价值、人生的意义的认识,进而促成了文学的自觉。正是这种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人的觉醒引发"文学的自觉",从而导致文学创作、文学观念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与文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标志性的文学品牌。由于文学是一种个人性的精神活动,在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特功能,也决定了它在当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但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标志性文学品牌,并不是作家的创作本身,而是帮助作家的创作在城市文化建构中广泛流布,真正沟通文学创作与城市文化之间的中介性的平台,具体地说,是文学期刊和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