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人物的享年,常因时代久远、资料匮乏、众说纷纭而变成难解之谜.陶渊明享年有51岁、52岁、56岁、59岁、63岁和76岁数说;在历史的回顾与审视之后,梁启超的56岁说理由最充分,影响也更大.  相似文献   

2.
由于每个人对陶诗的理解不同 ,因而对陶公的享年便有多说 ,我于《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 2期上发表了《评陶渊明享年五说》的文章 ,即评古直的五十二岁说 ,评梁启超的五十六岁说 ,评邓安生的五十九岁说 ,评袁行霈的七十六岁说 ,评沈约的六十三岁说 ,现在又发现《岭南学报》第六卷第一期发表了赖义辉的《陶渊明生平事迹及其岁数新考》的文章 ,他通过对陶公诗文的分析和归纳 ,定为享年五十二岁 ,他的取材与古直不同 ,但得的岁数相同 ,因此 ,我也要评赖义辉的五十二岁说。评了以后 ,便是否定这种新考。现在作出评述。赖义辉说 :“渊明乙巳辞…  相似文献   

3.
自袁行霈先生在有关论著中重申宋人张 的陶渊明享年 76岁说以后 ,李文初、邓安生、徐声扬、魏正申等已就其论证进行了多方面的辨驳 ① 。笔者同样不能接受 76岁说。本文即对已有辨驳所作的两点补证。(一 )在陶渊明享年问题的考证上 ,颜延之《陶征士诔并序》是一篇重要的参考文献。而其中的“年在中身”一语的“中身”是否概指陶渊明卒岁 ,则理解不一。主 6 3岁说及 76岁说者对此持否定态度。如袁行霈《陶渊明年谱汇考》(以下称《汇考》)信从游国恩说 ,谓“颜《诔》所谓‘年在中身 , 维 疾’乃指渊明中年染疾之事 ,而非临死前情形”② ,从…  相似文献   

4.
历代陶谱渐次涉及陶渊明的晚年痁疾问题,但并未深究它的病理特质与始发时间,对相关病史资料的处理多陷入随意解读的误区。基于陶渊明病史资料的完整考释,不仅可以揭示其痁疾的基本病理特征,还能破解其痁疾的始发时间,进而梳理出其"抱疾"十一年的简要历程,廓清历代陶谱关于其享年的诸种歧误,并为其享年六十三岁的旧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1、陶渊明若干问题新考(徐声扬)(九江师专学报)一期2、论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第三次大开拓(魏正申)(九江师专学报》一期3、谈陶渊明的五种人生抉择(铁明)化江师专学报》一期4、陶渊明《读山海经)诗浅论(李阳春)《川陈学刊》一期5、陶渊明享年63岁说辨正(魏正申)《江西社会科学)一期6、陶渊明对佛教的态度(顾农)(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一期7、辛弃疾与陶渊明(石红英)(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一期8、陶渊明诗中的劳动美(丁三省)《信阳师范学院学报)一期9、欣慰、苦闷、解脱重读陶渊明快去来兮辞》(周明)肝苏教育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论陶不论是观点、方法、文风都开辟了陶渊明研究的一个全新时代。他格外看重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认为陶是屈原之后第二位最具个性的作家 ;从三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陶“潜伏的特性” ;认为陶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其根本的人生观是自然和自由 ;提出和论证了陶享年五十六岁说。他在治陶方法上中西结合 ,注入鲜明的个性 ;在创作和做人上也受陶影响。他接受陶渊明有自娱、写史、启蒙、恋乡等数种动机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本来是个颇为明确的问题.萧统最早编《陶渊明集》,所附陶渊明卒后不久颜延之《靖节征士诔》,有“春秋六十有三”之语.自北宋汲古阁藏《陶渊明集》十卷本以及以后的一些《陶渊明集》所附颜《诔》皆同(南宋曾集本《陶渊明集》所附有“时年六十三”之语,校记曰:“一无六十三字”).最早记陶渊明生平的为梁代沈约《宋书·陶潜传》:“潜,元嘉四年卒,时年六十三.”《晋书·陶潜传》:“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萧统《陶渊明传》:“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自南宋王质《栗里谱》以来,南宋吴仁杰,清代顾易、丁晏、陶澍、杨希闵以至今人逯钦立、杨勇、王瑶、吴云、钟优民、李华、王孟白、唐满先、孙钧锡、王叔岷、郭维森等,均主此说.当今诸多中国文学史教材也采用此说.  相似文献   

8.
周振甫先生的《谈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载《中学语文教学》一九八四年十一期),认为《饮酒二十首》是陶渊明三十九岁时作。此说虽有旧说作依据,但从这组诗的内容、风格来考察,从对第十九首和第十六首的诗意来分析,我们认为此说不能成立。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是出仕时期。他在《归园田居》诗中说:“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陶渊明虽然不是毫无间断地一直出仕,但是,在这十三年中,他基本上是在出仕,即使闲居在家时也存在着出仕的愿望。只有到了四十一  相似文献   

9.
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牛顿享年85岁; 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享年84岁; 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高斯享年78岁; 英籍德国女天文学家威廉·赫耳享年98岁; 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帧享年84岁; 优秀的科学家都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他们所从事的事业是为了将人类从愚昧和偏见、黑暗和迷信中解放出来,是为了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正是这种献身人类的情操,才使科学家彻底摆脱了各种自私偏狭的心理,应当说,这些优秀科学家在紧张的脑力劳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的文化精神、理想人格模式 ,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一类知识分子的典范。那么 ,陶渊明在其人生发生根本性转折时期的心态如何 ?他怎样构想其理想人格模式 ?我们在他的组诗《咏贫士》七首中找到了答案。《咏贫士》的系年和诗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关于系年 ,有晋宋易代后的 5 6岁说、 6 2岁说和 5 3岁三说。魏正申教授辟此三说 ,力主“系年当为陶渊明 4 1岁 ,彭泽归田后的岁末 ,即晋安帝义熙元年乙巳年 (40 5年 )岁末”① 。魏论言之凿凿 ,确可信据。本文从魏说 ,不再补证。再说诗旨。魏正申教授在其《〈咏贫士〉七首新论》中说 :陶渊明写…  相似文献   

11.
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历来有时代社会原因说,有个人思想原因说。本文提出,陶渊明直率、质朴、淡泊、自由的性格是决定他走上归田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生年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孙思邈享年101岁,即孙氏生于581年之史学界、医学界旧说与诸多史实相悖。以此为切入点,考证出孙氏生年当为541年,提出孙思邈享年141岁的新说。并指出旧说之误关键在于对《新唐书·孙思邈传》中“开皇”二字的理解过于拘泥。  相似文献   

13.
1、陶渊明享年研究:历史的回顾与审视 (李文初)《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2 、二十世纪“陶渊明研究”书评的状况与特点 (王晋华)《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3、新论陶渊明尊重女性 (王振泰)《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4、中日学者的“陶渊明情结”──(日本)《六朝学术学会报》创刊辞 (石川忠久文,李寅生译)《九江师专学报》一期 5、试论谢灵运与陶渊明归隐的差异性 (傅兴林)《汉中师范学院学报》一期 6、论陶渊明咏风 (高国藩)《盐城师院学报》一期 7、陶渊明“桃花源”社会理想新论 (刘刚)《鞍山师院学报》一期 8、陶渊明与道家思想 (巫称喜)《江西教…  相似文献   

14.
一、酒仙诗人    本书运用幽默手法就中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发表一些个人见解。可以说,这个方面在以前陶渊明文学的读解、研究中并未得到重视。    陶渊明的创作是在公元四世纪至五世纪这一时期,当时,日本还没有实现国家统一。但大家不要认为陶渊明的文学始终是落后于时代的旧物。如果仔细品味的话,即使是在现代,我们也能体会到作品所表达出来的亲切感。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在日本对汉诗感兴趣的人已为数不多。在有限的汉诗爱好者中,他们对陶渊明的印象一般是:“嗜酒的田园诗人”和逍遥自在的人…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供职荆州”,沈约《宋书》、李延寿《南史》、房玄龄《晋书》,颜延年《陶征士诛》、萧统《陶渊明传》、无名氏《莲社高贤传》诸材料,均不曾有记载。首倡是说者,据笔者随见,始于吴仁杰《陶精节先生年谱》所引叶少蕴一段话语。就是说,此种说法乃始于北宋学人。然而与叶少蕴同为北宋人工质《栗里谱》却不载此事。叶说既出,即引起了古今无数从事陶渊明研究者的注目,故自彼迄今,几平凡涉及陶渊明生平论著,无一不认为陶渊明曾供职于荆州的。而持此说者,对陶渊明当进供职荆州的幕主,又存在着两种意见:即一为桓玄,一为刘裕.所…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反反复复地说到"回归",说到对上古的怀念与向往。通观陶渊明的诗文和思想,这实际上表现了他对道的不懈追求和向往。如果放在中国民族文化的背景中考察,这种"回归"情结,是中华民族心理特点和诗人所处时代交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西民 《社区》2007,(22)
逝者:陈正春籍贯:陕西省西安市性别:女享年:67岁邻居说,她是一个好人,做了一辈子好事;同事说她尽职尽责、兢兢业业;老伴说她心地善良,身患重病不忍拖累家人而要求安乐死……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复杂的,否则不可能造成其诗歌之丰富与深厚。但陶渊明基本性情却是风流飘逸的,多情敏感的。即使于矛盾痛苦中,也常露其本性。所以施德操论云:“人见陶渊明自放于田园诗酒中,谓是一疏赖人耳,不知其平生乐道至苦……”但他“既有会意处,便一时放下。”①是说陶渊明只要一有机会便意驰神往的飘飘然了。鲁迅先生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塔先生,在后人的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多了,但在全集里,他却有时很摩登……③这里提示给我们两个问题:一是陶渊明先生一直以飘逸的形象活现在后人心目中的;一是鲁迅…  相似文献   

19.
陶渊明的归隐,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一个经过长时间酝酿产生的行为。从陶渊明的三首诗即《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咏二疏》、《饮酒》其五,可以看出陶渊明的归隐历程分为初隐、再隐和彻底归隐这样三段。  相似文献   

20.
顾农 《九江学院学报》2021,40(3):1-6,10
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就是他"质性自然",不能忍受官场的种种,当他的经济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以后就毅然归隐了.传统的"不事二姓"说以及时下存在的避免牵连说、畏罪逃跑说皆不足取信.在陶渊明的叔叔中,陶夔官位最高,陶渊明的彭泽令一职是由他安排的,另有两位叔叔是隐士.陶渊明写给青年朋友庞参军的诗表达了深厚感情和对于政局的隐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