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经成为阻碍中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大因素,更直接影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文章从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农民平价医院、城乡医疗资源共享三方面对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体制、机制、资源、结构、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新疆"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提出:应从增加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合理配置医卫资源,加强价格监管,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等五个方面工作,实现有效缓解新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论“看病贵、就医难”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就医难”问题,原先是从“看病难”到“看病贵”,现在逐渐由“看病贵”到“就医难”。深入剖析“看病贵、就医难”这一顽症,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对症下药”,力求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在形成“看病贵、就医难”问题的多种原因中,主要影响因素来自医改、医德、医技和医价。因此,解决“看病贵、就医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医改、医德、医技和医价等方面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再析我国“看病贵看病难”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看病贵,看病难"一直成为政府、业界、学者、百姓普遍关注和争论的焦点、热点话题。究其原因,表面上看似乎是医疗服务供方的原因,但事实上在我国更为重要的却是医疗服务需方(医疗保险基金支付不足)的问题。然而政府似乎对医疗服务供方采取的措施多一点,而对医疗保险需方采取的措施少一些。由于国力有限,政府不可能保证每个公民都能享有基本医疗保险。但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医疗服务需方经费不足的问题,那么"看病贵看病难"现象会依然存在,绝不仅仅是单靠药品降价、招标采购等措施就能解决的。文章试图通过对"看病贵看病难"现象的深层分析,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些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8年10月中旬公布征求意见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有许多亮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强调新一轮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政府主导。这不仅是由政府性质和医改任务所决定.而且直接针对目前客观存在的医疗卫生领域公益公平的缺失、经济和社会失衡的风险。坚持政府主导将促进政府转变职能,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从根本上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相似文献   

6.
“看病难看病贵”的形成之因与缓解之策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思考“看病难看病贵”的形成之因与缓解之策,是为了下更大的决心,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形成“看病难看病贵”既有医德失位、医技欠佳、医价偏高和医改滞后等直接原因,也有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缺失的间接原因,还有制度与观念层面的深层次原因。因此,逐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必须从医疗环境、政府职能和观念制度等方面实行系统治理,保障公民健康权,体现负担公平性,从根本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相似文献   

7.
宗禾 《社区》2011,(24):27-28
讲述人:王瑶 所在地:北京 普通老百姓可以不买房,但是有病却不能扛。身在北京,我对就医难有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8.
如何解决中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早已引起全国人民和中央政府的高度关注。新的医改方案已经出台,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9.
"看病难、看病贵"已成为我国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国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医武竞赛。医武竞赛导致医疗资源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低下,并由此导致看病难和看病贵并存。通过构建竞合性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的竞争来提高医疗资源的生产效率,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缓解这一难题。但是,构建竞合性医疗服务体系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老树 《老友》2011,(3):11-13
"看病难、看病贵"是近年来老百姓最关注的焦点之一。"看病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农村,"看病贵"问题主要集中在城镇。医疗资源短缺之外又存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80%的医疗资源分布在城市,20%在农村。近期曝光的广东珠海,浙江金华、丽水医院"回扣门"事件,湖南娄底某大型医院药剂科遭"医药代表"潜伏事件,再次提示"医疗体制不改‘,看病难、看病贵’难解"。2009年,新医改破冰起航,五项重点改革全部启动。2011年是新医改的攻坚之年。那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消费主要以国内提供的消费品为主,进口消费作为必要补充。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重点将转为扩大内需,相应推动进口消费深度发展。本文通过透视我国进口消费发展状况,着重揭示隐藏在我国进口消费深度发展背后的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进口消费深度发展对我国经济与社会产生的正反效应及其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少儿读者到馆率低的主要原因,并探讨了面对到馆率低的状况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招隐诗在西晋异军突起,众多诗人涉足其间,降至晋宋又悄然衰歇,其原因一直是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而又向来为人忽视的问题。文学题材的递嬗,其中必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动因和文学自身发展的内在规约。招隐诗诗题与诗文内容的悖离、游仙诗内容上的受容以及山水诗的滋兴是招隐诗衰歇的直接原因,这一题材的递嬗也预示了晋宋诗歌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将来时间表达法,be going to结构在英语语言研究中受到众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中国英语学习者(CEL)在书面语中使用be going to结构时与本族语者有不同的特点,这一现象与该结构自身的演变密切相关。该结构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形式上的"层积效应"和语义上的"连续体",导致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该结构时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15.
实现资本与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利用资本下乡推动农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前提。调研发现,农村资源及其支配主体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受限于市场交换互动模式的有限适用性,资本主体无法与农村资源主体形成良好互动,因而难以自行整合农村资源。村社组织具有“四位一体”的角色属性,可以灵活对接资本主体与农村资源主体。由村社组织主导农村产业发展时,可以将“资本整合农村资源”的过程转化为“村社组织整合资本与农村资源”的过程。村社组织一方面可以依靠利益互嵌实现与资本主体的有效互动,另一方面可以依靠“四位一体”的角色属性实现与农村资源主体的灵活对接,进而充分整合资本和农村资源,推动农村产业振兴。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村社组织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中,有不少中国文人由于种种原因东渡扶桑,在形成一次移民浪潮的同时,也掀起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中国向日本进行文化传播的高潮。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中国文人在儒学、教育、史学、文学、武术、建筑、书法、绘画、医学等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农业强国建设并不意味着要消灭小农户。在维护小农户利益的基础上,资本下乡与农业强国建设具有一定的适配性。研究发现,基于资本属性和投资目的的不同,下乡资本可划分为外来资本和本地资本,这两类资本在进入农业时存在着投机和投资两种动机,不同类型的资本和不同动机的资本相互匹配形成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资本下乡的四种理想类型,投资型资本衍生出生产规模化和服务规模化两种经营策略,对应着农业现代化的两种道路。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强国,需要综合考虑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并将农业产业发展置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视域中,建立起资本报酬有限与劳动报酬稳步增长的有机衔接机制、大中小不同类型规模经营主体协同发展机制、亩均土地产出率与人力资本效益相协调的发展机制和高收益农产品与大众消费品搭配合理的生产配置机制。在此基础上,分阶段稳步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浅谈医院会计信息失真与会计人员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导致了医院普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虚假的情况,给医院决策者制定相关的决策带来了不利影响,严重干扰了医院正常的经营秩序,影响了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的素质,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建立正常的医疗经营秩序,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是当前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文章在揭示医院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和危害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教育,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抗战前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得到加强。从民族自保的角度,思想界相当一些人士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认为一个民族要延续,作为其象征的文化传统应该得以保存,并由此得出了返本开新的结论。然而,他们同样面临着自清末以来中华民族精神转型的一个悖论:即如果改变中国传统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新的民族精神必定是一个非传统甚至反传统的东西;如果不改变其中的实用理性因素,那么所谓民族精神的转型便是换汤不换药。正因为此,直至抗战结束,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并未成功。  相似文献   

20.
大学计算机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计算机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传统的开算机教育在实践过程中比较注重科学理论和技术操作,而对人文精神强调得不够,造成了计算机专业学生重理论、勤实践而轻人文、少德育的尴尬局面.探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现状,摸索解决的对策,是大学计算机乃至理工科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