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前提,要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的剩余产品理论,以使我们在实现十二大所规定的宏伟任务的实践中更加自觉。 一、剩余产品是阶级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
福捷夫在题为《马克思与作为严谨科学的社会学》的论文中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马克思著作中社会学部分的兴趣就油然而生。特别是近20年来,当代社会学各种流派的代表人物都对马克思的科学遗产产生了很大的兴  相似文献   

3.
1991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在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和继续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的基础上,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调整结构和提高效益的轨道上来,争取在提高国营大中型企业效益方面取得比较明显的进展”的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个基本问题——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再次提上了议事日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经济效益低下仍然是我国经济活动的症结所在,研究提高经济效益水平的问题,目前在理论界已形成一个新的热点。但是迄今为止,讨论的范围一直倾向于实践性的领域,而经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伴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产生的 ,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条件。从当前我国失业人口的现状、原因和作用来看 ,相对过剩人口和失业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因此深入探讨和正确认识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 ,并把它应用于我国当前的失业问题研究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信用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信用事业是一种崭新的力量.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我国信用制度的缺损,大大削弱和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本文说明了我国信用制度缺失的根本原因,提出重建社会信用不仅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而且是当前保证国家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我国信用制度的构建关键在于树立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重点在于构建企业信用,主导是政府,应加强信用方面的立法和执法,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是大力发展各种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我国当前的按劳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品分配方式,但是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所具备的特点、实施的条件和采取的具体实现形式等方面与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结合我国现今的按劳分配关系进行理论上的深思。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行国际性革命工作的实际需要,同时也出于自己的科学兴趣,革命导师马克思很重视语言研究。比如,在1854年上半年,马克思在看到西班牙革命事件势必爆发因而开始研究西班牙历史的时候,就曾同时花了许多时间研究西班牙语。虽然马克思未曾系统地专门表述过自己的语言研究成果,但是,他的语言观,他的语言学方面的精辟见解,却在他的著作中体现出来了。比如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有一些很精彩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最精采的部分之一。这一理论解决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价值规律作用的范围内资本家得平均利润,土地所有者得地租的重大理论难题。但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是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是以劳动者和经营者与土地相分离为前提的。因此人们便认为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是毫无关系的。所以在我国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中,主体性理论占有重要地位。主体性理论的实践运用就是确立人民群众的自主权,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以扩大自主权为起点和基本内容的改革历史本质上就是通过体制的改革确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释放主体性的历史。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简政放权、释放社会创造力再次成为新一届政府的着力点。自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主体性理论为指导,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必将对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索和创新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创造性地将新陈代谢概念运用到社会经济领域创立了新陈代谢断裂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类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关系发生扭曲的机制。马克思的新陈代谢断裂理论对当代中国在农业、城市化、社会生产中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对马克思的生产劳动理论,重新开展了讨论。如何运用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中心。我们想就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比例,以及生产劳动理论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问题,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以就正于同志们。(一) 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的概念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劳动?划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标准是什么?这是讨论中涉及较多,且分歧较大的问题。马克思关于划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科学方法论,特别是他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性质的科学预见,为我们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科学的前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分析,始终坚持从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过程出发,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核心,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实质。他指出:“从一般劳动过程的单纯观点出发,实现在产品中的劳动,更切近些说,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对我们就表现为生产劳动。但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观点出发,则要加上更切近的规定。生产劳动是直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中论述了资本集中的含义、原因、作用、途径、方式、性质以及条件等。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学理论影响,人们都认为资本集中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但随着改革事业的深入发展,大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也存在资本集中的规律。十五大报告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为中国的资本集中开辟了道路。十五届四中全会重申了“抓大放小”并把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盘活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确定我国教育的根本问题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它建立在人才培养的本质归属上,关联着教育的政治和社会属性,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彼此相互联系并协同支撑,构成逻辑严密体系并具有基础性、本源性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观,紧密联系我国实际,形成了回答教育根本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本质要求,并对我国教育根本问题作出时代回答,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利润平均化和平均利润率规律作用的理论具有普遍价值 ,尤其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发挥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 ,充分展开对投资场所的竞争 ,只有如此 ,才能根本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因此 ,我们必须依托这一规律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包括存量结构和增量结构 ,并努力创造这一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与环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资本论》以及其他著作中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竞争理论进行了科学的论述。马克思关于竞争的理论是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今天,我们通过大量的、认真的理论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明确肯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也明确指出:“只要有商品生产,就必须有竞争。”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的研究马克思对有关竞争问题的论述,指导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教育经济效益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教育经济效益的主要理论进行的比较研究 ,指出各种理论在理论来源、分析思路和计量方法上的区别 ,由此总结出各种理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土地资本理论是马克思资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理论不仅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而且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土地资本是为改良土地而投入土地并附着在土地上的资本。土地资本作为产业资本,运动和增殖是它的本性。土地资本在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中,代表的是土地经营者的利益。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土地资本积累归承包者还是归土地所有者,需要深入研究。当前土地问题和房地产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矛盾交织而生,土地资本运动规律、运行规则、操作规程值得探讨。建议把"土地资本"概念纳入土地经济学理论体系,用土地资本概念统领土地经济学,以土地产权、土地价值、土地市场、土地财政、土地金融、土地经济发展等为基本概念,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土地经济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也日益悬殊,分配不公现象广泛存在.因此,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质疑.然而,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它对于目前我国分配现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安定、有序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对于研究和思考我国现阶段的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和我国失业人口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表现为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同、范围大小不同、作用不同、政府对解决失业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劳动者的影响不同等。我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问题突出,因此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机制作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鼓励创业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人口和土地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因素。我国人口众多,地大物博,是国家历史悠久、人民兴旺发达的基础。但共和国创建伊始,百业待兴,对人口疏于控制,致使人口总量突破10亿大关;土地迄今无偿使用,导致土地资源大量浪费,人均耕地面积降至1.4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4.5亩)的3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