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某种意义上,解读一个政治家的政治哲学思想,要比解读一个政治哲学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困难得多,因为一个政治家,尤其像邓小平这样一位面临着刻不容缓的现代化实践的政治家,实践的紧迫需求不允许他去精心构建一个政治哲学体系,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的政治思想并不是片段的、无逻辑的政治格言,他的背后一定有一个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巨大的政治勇气,在中国全面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以一个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胆识与魄力,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和全局性的筹划。他纵揽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把民主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深刻阐明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他又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指出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他纵观我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确立了新时期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战略目标"三步走"战略;规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明确提出了中国现代化实现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对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稳定的理论贡献陆建洪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这是邓小平对当代中国政治环境分析的主要理论贡献,这个理论贡献的基本精神是:中国要现代化,要搞好建设,在国内需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这一...  相似文献   

5.
论邓小平的政治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家的个性对他们所从事事业的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邓小平正是以他求真务实、坚毅果敢、勇于开拓、刚柔相济的政治个性,在中国特定的政治背景下,突破了"左"的思想与体制的束缚,开启了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从而使他在中国现代的进程中树立了自己独特的政治风采.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理论与实践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的基本思路包括循序渐进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的内涵及特质;第二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三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中国社会现代化;第四个层面:邓小平文明观与人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政治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本质的高度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丰富和发展、文章从政治学角度,阐述了邓小平政治观的含义及其形成,邓小平政治观的主要内容和邓小平政治观的重大意义。认为坚持邓小平的政治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政治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社会主义政治内涵作了新的诠释,提出了政治就是大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政治工作要落实到经济上面、政治问题要从经济的角度来解决等论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邓小平政治观,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表现出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宏大宽广的政治家胸怀,体现了他注重教育的时代性.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一是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二是要建立国家教育创新体系,三是要大胆改革,四是要加强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0.
在非洲人的心目中,恩克鲁玛是“新非洲的象征”;西方政治家赞同恩克鲁玛的国家现代化政策,继续保持了加纳的对外开放,有的政治家甚至颂他是一位伟大的反殖民主义斗士、一位“希望用社会主义理想来改造加纳的政治领袖”。这样一位使加纳人曾引以自豪的共和国缔造者在1966年一场轻而易举便获成功的军事政变就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位一代非洲人的领袖从成功转向失败?是社会变革的政策过于激进或是不够彻底?是军队政变集团的阴谋或是政治腐败引起的社会普遍不满?历史学家能从他的政策中寻找失误来解释恩克鲁玛政治领导…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改革实践观的内容与现实意义。作者认为.邓小平同志近十年来发表了许多独到与精辟的见解,形成了一个引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观。邓小平改革实践观是一个体系.第一层面是哲学实践观,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它主要包括真理标准论、社会进步标准论、管理行为标准论。邓小平改革实践观的第二层面,是政策实践观,即政策战略与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八种理论:首要发展经济论、科技兴国论、社会稳定论、以法治国论、两个文明论、共同富裕论、第二次革命论、对外开放论。邓小平改革实践观的现实意义,首先是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克服企钱拜物教、实用主义与价值多元论的消极影响;同时是推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需要。邓小平改革实践观在实行的过程中,有时还存在操作化不充分、条件准备不足、没有真正落实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说他在经济问题上讲了一些话,“都是从政治角度讲的”。①我们研读《邓小平文选》时,感到确实是这样。同时,邓小平在阐述政犒习题时,许多时候是从经济方面入手的。这体现出邓小平经济政治观的特点。本文对此作些分析。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什么是政治?在今中外政治家所下的定义并不相同。在中国古代,就有把国事作为对治的讲法、中国民卞革命的失杆者孙中山则认为“政治两字的意思,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的事便是政治。”②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定义也是多角度的。列宁在谈到政治时就说过:“…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邓小平对教育工作以及与教育相关方面工作的理论、指示、论述等所形成的思想体系。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教育的战略性、适应性、时代性、阶级性和务实性。 (一)教育的战略性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他从政治家的角度来全面思考教育问题,因而具有鲜明的战略性。 (1)从三个面向的战略高度考虑。1983年,他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既指明了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改革要着眼于国内现代化建设和国际范围内激烈竞争的大局,也包含了要从长远、从大局考虑,来改革和发展教育。(2)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政治发展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中国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推进政治发展、实现民主政治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运用他独特的政治智慧构筑了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战略。研究其政治发展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就曾尖锐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①以后他又多次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发展生产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中国才能兴旺发达,人民才能富裕幸福。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二重性即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和平观”是对当今国际社会深刻思考、科学分析判断得出的理论结论。邓小平的“和平观”内容丰富、精深: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主题;和平的终极目标是促发展;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邓小平“和平观”的形成与确立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理论突破,体现了邓小平长远的战略眼光与强烈的务实精神。这一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钟诚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理论形态,是特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本文认为,小平同志既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方式上创造了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同时又使马克...  相似文献   

18.
政治导向,是领导工作的基本内容。其含义就是指领导者在根本性、原则性等重大是非问题上驾驭局势、把握方向、正确引导人们从迷途中省悟,使社会态势健康发展的行为。然而,这种政治导向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领导者的政治导向艺术水平。毛泽东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政治导向艺术风格,成为当代国内外政治家的学习典范。对此,邓小平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肯定要在黑暗中徘徊更长的时间。”毛泽东之所以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这么大的影响,是  相似文献   

19.
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中思考中国的发展问题,是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一个重要视域。邓小平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融入世界历史潮流,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作为参照系与现实支点,正确认识中国的优势和劣势,始终坚持现代化建设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后革命时代,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毛泽东认为:一个是以建设为主题的革命,即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一个是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革命,即“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则认为:一种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革命重心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发展生产力的战略转移。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观念,这是对传统革命观的超越与发展,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