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产物和物质载体。太行山红色文化囊括了革命先辈浴血前行的功绩,更有燕赵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抵抗的事迹见证。高校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功能,将红色文化内涵转变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气质,从多个方向,多个层次发掘和拓展大学生的红色人文主义精神,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资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传统美德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时代精神资源、价值理论资源和世界文化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凝聚的"中国力量"蕴藏在这些精神资源之中。研究和挖掘这些精神资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能根深叶茂。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头,对于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能够起到重要作用。文章首先阐述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而后探讨当前时代优秀传统文化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繁荣和社会主义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确认识和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传承红色文化中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源泉,也是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使学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品格,是高校立德树人关键所在。河北工程大学科信学院甘丹书院以在校大学生为施教对象,坚持治学修身、立德树人之宗旨,将"荀子思想、邯郸优秀成语典故、129师革命文化"作为主要教育教学内容,从课程设置、体验环节、行为养成三个维度入手,探索三维一体的书院文化育人模式,为高校立德树人提供具体范式。  相似文献   

6.
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开发利用本土红色资源,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福建为例,红色资源蕴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资源。开发红色资源服务于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一定的路径策略,首先要整合红色资源,拓宽大学生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载体;其次要开发利用红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最后积极推进社会实践活动,搭建红色资源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视域下,立足于广州红色文化的特点,进一步推进广州红色文化的开发利用,通过打造广州特色红、魅力广州红和移动的广州红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红色文化当中,红色精神乃是其精髓所在、核心所在,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讲,这一重要精神力量是对其理想信仰的凝聚。在当今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养成离不开对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创新。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蔓延、舶来文化的传播、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红色精神的传承和创新陷入了一定的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应全面加强红色精神宣传教育。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言,高校教育地位凸显,应着力培养大学生"文化自知"能力,提高"文化自觉"意识,逐步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助力。  相似文献   

9.
李晓娟 《理论界》2014,(6):183-18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它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面对一元文化和多元文化,主流文化与主导文化之价值观选择的困惑,从生活方式入手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庆精神作为石油文化灵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统一."爱国"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复调;"创业"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自由;"求实"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智慧;"奉献"是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审美实现.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如何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大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弘扬大庆精神对推动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弘扬大庆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遵循科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文化传承具有密切联系。为此应当从文化传承视阈来改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把“文化育人”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理念,把增强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促进大学生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创新作为新目标,把培养大学生对文化的理性认识能力、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作为新内容,把新媒体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载体,把高校全过程教育作为新方法,以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35-239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和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可以丰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增强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效。但在实际应用中红色文化资源还存在开发整合力度不够、利用价值认识不足、教育成本较高、应用方式单一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教育资源;转变机制,降低教育成本;注重典型示范效应,从而,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为各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条件,为培育红色文化资源取得实效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新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永保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全面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深刻理会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性和互动性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重温红色情怀、再造红色经典、体验红色之旅、开发红色资源、抓好红色育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发挥其教育教化和价值引导的功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努力推进其时代化与大众化,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是新时期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分析素有“东北小延安”之称的佳木斯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和特征,对于培育大学生政治情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特殊作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探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基础,通过网络新媒体和体验教育等手段和方式,坚持以校园文化为主阵地的新时期当代大学生政治情感培育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文化认同的视角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认同困境的分析,提出了在文化认同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希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观念梳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构建起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常态",旨在多元化文化冲突的时代背景下为我国当代大学生教育工作提出良好的指导建议和对策,以满足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5,(8):227-232
高校肩负着培育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场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和践行者,承担着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责任。培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日常生活理论为指导,以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把日常生活新常态作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新视角。日常生活新常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然要求;融入日常生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树立榜样是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契合点;日常生活新常态是促进核心价值观教育大众化的抓手。只有实现日常生活新常态,大学生才能牢牢掌握好核心价值观这把总钥匙。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面临物质追求至上、不良社会思潮活跃等社会问题。红色文化作为抵制物质主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观等思潮的"天然载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发挥着价值导向、道德感化、人格激励的作用。并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普通群众"寓教于游"提供了良好的实践育人载体。与此同时,红色文化还能通过丰富培育形式、迎合受众喜好、适用多种群体等优势发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呈积极、健康、向上发展的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创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方面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中国梦"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