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思维的严密性和自然语言表述的灵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种理性的特征就体现在人能够而且必须进行思维。人们的思维过程也就是对客观事物深入认识的过程。思维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维的具体内容随着认识对象的不问而千差万别,而思维的形式却具有一般性和相对稳定性。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和认识的过程中,区别出哪些是正确的、即能保证人们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哪些是不正确的、即不能保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正确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及其所遵循的规律,人们称之为逻辑形式、逻辑方法和逻辑规律,这些也就是逻辑这门科学所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七识”是量论对认识的一种分类法。量学通过七种认识的性相和特点,揭示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的直观性和思维构造性。本文通过对七识的分析,旨在探讨量学在研究知识来源方面的观点、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3.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心理活动。它是人类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以及客观事物间相互关系的一种过程。因此,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即通常人们所指的理性认识阶段。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它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是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思维方式。它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述认识现实的结果。形象思维则不同,它又称“艺术思维”。它通常指文学艺术创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是表征人们在思维活动中的不同特征、不同类型的范畴,它是人们在一定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论手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认识,是反映和处理客观事物的方式。思维方式是属于哲学层次上认识事物的一种框架。纵观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这种框架的形成,和当时科学发展水平有着极为密  相似文献   

5.
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同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义系统。词义是语义的基本单位,它往往南于民族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词义由此而形成的特点,就是词义的民族特点。词义是客观事物的共同特征在人们头脑里的概括反映,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词义的民族特点是在各族人民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中形成并且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约定俗成的。客观世界里的事物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的事物的特征,在不同语言的语义系统里都会有不同的反映。维吾尔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宇宙里,思维的规律类似,作为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切复杂的客观事物都充满着多样性的内在矛盾。任何事物的矛盾运动都以一定的时间、空间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因此,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事物,都是矛盾存在的具体性及其运动过程的历史性的统一。客观事物的这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性为人们的抽象思维所反映和概括,便形成了具体的历史的思想方法。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分析矛盾,从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中,又在思维中再现和复制了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主观和客观  相似文献   

7.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与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思维领域本身的规律,而不是由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反映所形成的规律。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客观基础是思维的主体(人)的大脑的相对稳定性。这些观点并不违背列宁的教导,并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不仅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而且还必须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前进。毛主席指出“真理是不可穷尽的”。因此,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研究、认识也是无止境的。人们对于辩证法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恩格斯提出辩证法实质上归结为下面三个规律;  相似文献   

9.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理性认识活动,它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包括改造人自身。思维总是在一定方式下进行的。所谓思维方式就是人们用思维反映客观事物的相对稳定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亦即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一般说来,思维方式有  相似文献   

10.
单一、特殊、普遍的范畴,是唯物辩证法的关系范畴。这是人类以往全部认识的思维结晶,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纽结,也是帮助人们进一步取得新知识的认识工具。因此,把握这些范畴,有助于人们树立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和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这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从认识的历史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人们怎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深入地发现客观规律并运用这种规律来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人们认识客观规律,是一种极为复杂而艰巨的过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把人类积攒起来的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来说,学习的任务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科学知识,并能在实际中应用,而不是去发现客观规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有其特点的,但它和人们在历史发展中认识世界的过程又具有共同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思维活动属于理性认识,它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从总体上看,理性思维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又可分为先后相继的描述思维、价值思维、规范思维几个小阶段。同上述三种思维相对应,概念也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描述概念、价值概念和规范概念。描述概念凝结了人们对客观事物情况的认识;价值概念凝结了人们对价值关系的认识;规范概念凝结了人们对行为规范的认识。本文仅就第一个问题即关于描述概念的问题,从辩证逻辑  相似文献   

13.
虚假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歪曲的反映,在客观现实中没有与之相应的事物。如“神”、“鬼”、“龙王爷”等。从认识的根源来看它产生于唯心主义。但是,虚假概念在现实思维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在人类思维发展史的长河中所形成的一些虚假概念,来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和历史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认识一些虚假的概念来揭露主观唯心主义者歪曲事实,制造荒谬的骗子嘴脸。除此而外,人们还常常借用虚假的概念的特定涵义来说明事物。因而至今在人们思维中,在相互表达思想、论证事物、文学比喻中,大量地运用着虚假的概念。为了准确地把握虚假概念的涵义,以便  相似文献   

14.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作者把观察生活的过程通过感受和思考的形式反映出来就形成了作文,因此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感受和思考必须存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感受是由客观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的反映,它往往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对客观事物获得的印象并进行充分的感悟和认识,从而洞悉客观事物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感受可从一景一物、一人一事引发,并且引起内心某种情感波澜,从而产生某种类似的生活感慨,表达某种思想意趣,渗透个人浓重的主观意识。思考即把发现生活、感受生活、认识生活通过理性判断所产生的一种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关于感性认识,通常认为,它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而人的感性映像就象照相机一样机械地摄下客观事物的外形,把认识开始的初级阶段完全看成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我认为这样理解感性认识是十分粗浅的,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感性认识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特点,而且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主体的理性思维活动必然影响感性认识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了人的意识内容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依赖.主体获得的一切真理性的认识都离不开物质的感性实践活动,感觉和知觉作为人的知识的源泉具有确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吕延会  余学军 《南都学坛》1999,19(6):105-106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总结.形成和掌握概念是人类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往往感到吃力,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很多都是与概念的把握不准有关.因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只有在形成正确的概念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地去进行判断和推理.所以重视概念教学,使学生掌握好概念和正确运用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情感亦称“感情”。它是人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来源于实践,是受人们的立场、观点和生活经历等制约的喜、怒、哀、乐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而情感思维,是人们以自己在以往实践中借助逻辑思维形成的“情”进行情感判断,表示情感态,以指导、支配、影响实践的思维形式。是一种心理功能。 情感渗透在人的一切活动中。  相似文献   

18.
科学研究的任务是对直观认识中积累起来的大量感性认识进行整理加工,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抽象、逻辑推理、教学推理、假说等理性思维方法最终达到对客观事物的本质上的认识。本文主要探讨理性思维的几种主要形式在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一、科学抽象所谓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对研究中获得的感性材料运用理性思维进行的一番去粗取精,排除事物表面的、偶然的、非本质的部分,从而揭承出客观事物本质和运动规律的过程.简言之,也可说抽象就是透过现象,抽取其本质的过程.因为事物通常是相当复杂的,而其本质常常是被表面的假象所掩盖,使其真面目模…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荀子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思维直觉性是其思维方式中的重要特征,现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论述。 一、直观体验:“天官意物” 世界是否可以认识?这是任何哲学必须首先问答的问题。荀子明确地回答:“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承认并肯定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也有被认识的“理”,即规律。人之所以能够认识客观事物,就在于“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所以能之在人者谓之能。能有所合谓之能。”指人的主观认识能力与客观对象相接触就出现认识与智慧,形成了人的主  相似文献   

20.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离开同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孤立存在。因此,我们认识客观事物,不仅要把握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而且要把握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即关系)。“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即性质和状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反映到人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