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俊蕾 《求是学刊》2002,29(2):94-97
本文研究“新新人类”即“七十年代书写”的文学精神走向。认为“七十年代书写”中包含着多重含义 :其一 ,它是指一批出生在 70年代的作家以带有新的审美倾向的新文本形式冲击了持续十余年的先锋派叙事话语 ;其二 ,是指非文学写作中出现的文本样式对现有文化秩序构成挑战和不折不扣的轻蔑 ;其三 ,无纸写作的渠道因其前所未有的通畅而容纳了不计其数的青年在业余时间里的思考和随心所欲式的“发表” ,对文化格局的分配与重组起着潜在的影响作用。检视这些文字 ,可以看出“七十年代书写”在“历史叙事”、“自我塑形”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症候和精神空白 ,研究并探索其未定性和开放性所具有的“以终为始”的继续书写的问题视域 ,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三十年代的文学群体基本上都呈现出明确的“亚政治文化”形态或具有鲜明的“亚政治文化”特征,各派的文学主张和文学观念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并非是出于文学的或学术的思考,而常常是从自身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出发,针对自身对当时政治文化形势的理解而采取的某种文学策略。文章以“左联”为例,通过分析文学群体的“亚政治文化”形态特征及其性质,揭示其重要文学观念得以形成的政治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3.
“后阅读”不是后期的阅读或阅读之后的状况,而是一种与普通阅读不同的阅读。其相异点在于它不强调阅读中的求知,它不关注作者状况,它不相信关于作品的所谓正解。由此引致了“后阅读”的若干特征,它包括双向性阅读目标,三重对话框架,四个基本步骤。论文在对“后阅读”作出描述之后,对它进行了理论分析,尤其是对它在文化上的性质进行了批判。这种理论上的研讨对于整个文学研究理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摆烂文化”的形成与传播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也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显著影响。综合“摆烂文化”的社会心理表现,尤以萎靡心理、自嘲心理、从众心理、抗争心理最为突出,这些社会心理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摆烂文化”的负面情绪和消极心态。从发展阶段上看,“摆烂文化”的社会心理经历了“酝酿与萌发”“初创与成型”“固化与完善”等阶段,并以“个体情绪反应的激生——群体心理的汇聚融合——亚文化心理的形成”呈现出来。我们需要形成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处置的逻辑链条,做好“摆烂文化”的心理预防、心理干预和心理修复。  相似文献   

5.
大众政治心理作为政治领域的精神现象,是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它是一种以大众为主体对象,以公平政治参与为主要功能,并辅之以现代化传媒手段、经营和生产方式的现代政治文化意识.大众政治心理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信息、政治舆论、政治道德、政治信仰等方面,对社会政治生活具有正负效应,了解当前社会大众政治心理在社会文化和社会变迁中的表现,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丁玲早期作品的心理分析既是时代精神的反映,是作家艺术个性、心理特征的表现,同时也与19世纪西方文学影响分不开,与新文学前辈的私小说的影响分不开。  相似文献   

7.
“网络造句”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特有的、空前的、最热烈的文化现象.本文撷取网络造句的大量语料做微观考察,同时将它们纳入后现代社会、泛娱乐化的宏观视野,以及草根文化狂欢现象的宏大叙事中,运用大众文化理论、特别是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从多学科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系统地分析当前网络传播中草根狂欢现象背后的各种建构性力量,以揭示当下人的生存状态和一个时代的深层图景.  相似文献   

8.
周飞  王环宇 《唐都学刊》2006,22(1):93-97
新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一次是“一五”计划中以156项工程为核心,对东北和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另一次则是在三线建设期间大规模的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两次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陆地区建立了许多重要的工业企业,改变了千百年来我国内地几乎没有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历史,大大推动了我国内地的工业化进程。不仅对内地的经济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对其城市化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海儒  李巧宁 《唐都学刊》2006,22(3):112-115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反复禁止农民外流,但从大量史料中可以看出,农民向城市、工矿乃至新疆、关东等地的流动一直没有停止。农民普遍外流的心态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在城乡差别明显存在的情况下,怀着改善现状,闯荡未来的心态;其二是怀着摆脱窘境,开始一种全新生活的心态。其心态体现着底层民众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是一种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11.
12.
近期,日本社会右倾化抬头,日本政府对钓鱼岛的“国有化”事件引发中日关系的紧张,日本为什么会向右转,会走多远?成为牵动整个亚太格局变动的重大因素.要深刻地理解当下日本政治“向右转”的深层次原因,需要从全球、亚太地区格局变动、日本国内的困境来进行考察,更重要的是要对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征进行剖析.真切了解与中国利益攸关的日本的民族性,是21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崛起过程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依据美国学者撰写的报告《菊与刀》,对日本的民族性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14.
Brazilian rhythms have enjoyed wide popularity in this country for many years, but Americans who delight in the samba and other sounds are generally unfamiliar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national music. In his paper, Gerard Béhague studies the main trends of Brazilian popular music associated with the bossa nova. In particular, he examines the music's socio-cultural meaning for producers and consumers, its relationship to or influence from foreign models, and the various cultural values that it expresses. He traces the original bossa nova phenomenon of the late 1950s, emphasizing that its cultivators, who were from upper-middle-class families, developed a somewhat elitist urban popular musical trend. Contrary to many critics' opinions, bossa nova did not result from jazz or imitations of other imported styles. Thematically, early bossa nova differed little from the samba, a trulypopular music. However, bossa nova's poFtic substance and treatment did reveal significant innovations. Béhague asserts that after 1964, a new social awareness developed among bossa nova musicians. He discusses the mus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musician-poet Chico Buarque who, more than earlier bossa nova musicans, established a clear link with the traditional samba of the 1930s and 1940s, thus giving bossa nova an euen more popular character. The author also reviews the work of the group of musician-poet-performers of the mid-1960s known as the Tropicdia. Their music adhered to the basic concepts of modernismo, a Brazilian literary movement of the 1920s.  相似文献   

15.
爱德华·巴罗的"心理距离说"在现代美学和文艺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涵义丰富,同时包含了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经验距离"和"审美心理距离"。由于巴罗在阐述"心理距离"时将两者相混淆,也就为后人的误解、误用埋下了根源。本文试图对巴罗"心理距离说"的涵义做出梳理和辨析。  相似文献   

16.
文化景观是自然景观与人类文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是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复合体.文学意义上的文化景观是指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迥异的文本特征与文化内涵,休闲文化景观则是文学作品中展现出的不同的休闲文化类型.20世纪50-80年代中国小说流派异彩纷呈,抗战小说、伤痕小说、改革小说、乡土小说与都市小说分别展现出悠游自适、苦中作乐、忙里偷闲、纵情恣意和自得其乐的休闲文化景观类型.这5种休闲文化景观体现着不同的休闲姿态、休闲气质、休闲立场、休闲气度与休闲格调,同时它们分别与五行学说中的水、金、木、土、火的特征不谋而合,凸显了中国当代小说和谐统一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工作情境、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过程、工作考核、工作风险、工作伦理、工作晋升等方面梳理了当前社会组织中青年社会工作者的压力来源,并从专业团队建设、社会服务推广、交流平台建立、专门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