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批判理论致力于超越当代批判理论的两种主流思想: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思想在批判现代社会、分析社会病症以及探索解放潜力等方面都给新批判理论家的超越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灵感.在社会批判理论的重建中,马尔库塞思想在当代依然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对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政治与人的发展相关理论的共同点在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危机以及由此产生人的发展的异化.哈贝马斯从宏观角度认为晚期资本主义政治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集中体现于系统控制了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殖民化.马尔库塞则认为人的发展异化在晚期资本主叉社会集中体现为"单向度的人".对于上述危机的消解,哈贝马斯与马尔库塞一致认为,其基本途径在于促成单向度的工具理性社会向全面发展的理性社会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技术理性的批判维度及其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理性的发展及其批判是近现代西方思想发展的主轴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西方思潮发展和演变的路径与结果。通过对近代以来西方技术理性发展及其批判的基本脉络进行梳理,我们可以从认知的、制度的、文化的、发展的等不同角度对技术理性批判进行超越。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产生了许多精辟的论断,其中尤以法兰克福学派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为最:科学的各种规则和技术的专门化操作以超于价值判断的方式支配人所有的认识活动,造成了文化和个性的毁灭。本文认为,重新审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乃至对整个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深入挖掘其合理的理论内核,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汲取众多先哲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以人的"单向度性"为基本内核,以爱欲解放为归宿,建构了他的人本主义批判理论。他的理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他的批判理论给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工作者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是当前西方世界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在现代社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陷入低潮时,他们以独有的角度重新审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批判,这种批判既包含合理成分,又兼有许多谬误,有些甚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否定。从现实的情况看,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它不是僵死的教条,它对当代西方社会的认识依然是深刻和正确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这样一个批判精神相对稀薄的国家,要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批判精神是不可或缺的,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这种精神工具和灵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作为西方著名的批判学者,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执行意识形态功能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异化的根源,使人最终丧失那种人之所以成其为人的"内在的自由",成为单向度的人,社会也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并寄希望于通过"自然的解放"来消除这一异化现象。其对科学技术的批判、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对于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审美形式”这一特殊概念在马尔库塞形式主义美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着重从艺术本质论、艺术标准论、艺术特征论、艺术功能论、艺术劳动论等几个方面,阐释马尔库塞独具特色的美学理论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技术理性作为人类理性的一种现代模式,是随着人类社会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关于理性的这种现代转型,法兰克福学派几位著名学者曾做过深入研究。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实证主义看作是技术理性的思想根源,并由此出发去深入分析和批判技术理性的现实困境。他们的这个批判视角尚未被人十分重视。而本文就试图对他们这一批判思路进行梳理,并借此寻找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马尔库塞是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重视社会领域的革命,自然也应该成为人类解放所关注的领域。自然解放的关键途径是必须变革人的需要和人的本能,塑造新感性。这种解放的潜能在新社会运动诸如女权运动以及环境运动中可以发现端倪。 相似文献
11.
12.
技术理性构成了早期公共行政研究的基本途径,它强调科学分析的思路和对科技进步的信念。传统公共行政学从创立伊始,其技术理性取向便体现在威尔逊倡导创建一门独立的行政科学的努力以及对行政行为的普适性原则的追求上。本文具体探讨了威尔逊行政学思想的技术理性途径,同时也针对技术理性的局限,分析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多样化途径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13.
Brandon Vaidyanathan Michael Strand Austin Choi‐Fitzpatrick Thomas Buschman Meghan Davis Amanda Varela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ur》2016,46(1):3-26
Using a unique data set of causal usage drawn from research articles published between 2006–2008 i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and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this article offers an empirical assessment of causality in American sociology. Testing various aspects of what we consider the conventional wisdom on causality in the discipline, we find that (1) “variablistic” or “covering law” models are not the dominant way of making causal claims, (2) research methods affect but do not determine causal usage, and (3) the use of explicit causal language and the concept of “mechanisms” to make causal claims is limited. Instead, we find that metaphors and metaphoric reasoning are fundamental for causal claims‐making in the discipline. On this basis, we define three dominant causal types used in sociology today, which we label the Probabilistic, Initiating and Conditioning types. We theorize this outcome as demonstrating the primary role that cognitive models play in providing inference‐rich metaphors that allow sociologists to map causal relationships on to empiric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4.
15.
反思与批判科学理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当代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哲学"批判"所取的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它揭示了科学理性对人的负面影响,质疑科学理性的认识与世界观功能;"批判"所用的理论工具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它揭示了以科学理性为根基的西方文化的危机,强调以具有传统性、浪漫性、人文性、宗教性的俄罗斯传统文化,重建后现代社会人类文化;"批判"所指的未来社会是后现代化,它强调以自主、个性、多元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超越现代化社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科学理性批判,既有合理性又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16.
《Russian social science review : a journal of translations》2013,54(2):36-40
In recent months a number of articles in the Soviet press have appealed for a change in the tone and function of literary and cultural criticism. Two examples of such appeals are printed below. The first is a brief statement by outstanding members of the Soviet musical, theater and film worlds and by its leading physicist ("For Effect," Izvestia, September 7, 1960). The second article is directed to literary critics (Searchingly But Without Prejudice," Izvestia, September 19—abridged). 相似文献
17.
一直以来,对“制度的合理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领域,认为制度的合理性取决于制度是否合乎道德原则。本文则从社会决策论这一外在于伦理学的崭新视角对“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加以剖析,认为制度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制度的合理性问题实际上可分为两个根本问题:第一、制度自身存在的合理性;第二、制度是保护个人和社会的利益平衡的唯一有效方式,即社会只有通过制度才能获取最大的利益,进而阐明社会决策论可以为现代制度建设提供科学的方法与现实立场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之批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主要从普世论、个体论和社群价值三个方面展开,并显示出从抽象的哲学向具体的政治学的兴趣转向,即争论的焦点不再是自由主义的哲学基础问题,而是现实的政治设计问题。社群主义在东亚国家得到了更多的回应,这既有政治原因也有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制度批判、技术批判、消费批判与生态政治哲学——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制度批判、技术批判、消费批判和生态政治哲学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论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质,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技术非理性运用和异化消费的必然性.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强调要解决当代的生态危机,就应该实现制度和生态道德价值观的双重变革.本文最后分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其他生态哲学思潮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郑霞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2):15-20
20多年,“三农”发展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每一个脚印。“三农”经济有了发展;农民有了实惠;农业有了提高;农村有了进步。商业化运动中土地资源凸现的价值使“三农”出现了新问题,即失地农民的利益被最终侵蚀时带来的农民心理变化或扭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