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城乡之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打破了农村传统通婚圈,农民在开放的婚姻市场中完成婚配。部分地区女性外流,出现婚配性别比结构失衡,形成本地婚姻竞争,并推动彩礼标准提高。婚姻压力是彩礼变动的外部条件,代际责任是彩礼支付的内在基础,彩礼变动是外部婚姻形势变化与家庭伦理共同作用的后果。不同地区婚配性别比结构不同,且代际责任存在差异,造成了不同农村地区的彩礼差异现象。彩礼变动可从婚配性别比结构和代际责任两个维度解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著作的文本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演变过程,提出了唯物史观是把握婚姻家庭伦理道德观的基本原则。恩格斯从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家庭中男女平等和代际关系和谐等方面提出了婚姻家庭伦理的内在诉求,对人们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解决各种婚姻难题给予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安义农村为例,探讨打工潮流中,农村婚恋家庭领域新现象——“闪婚”的成因,找寻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家庭归宿。研究发现,将婚姻形式的偏好纳入流动的时代背景,从家庭代际关系的互动模式切入,“闪婚”成为安义农村地区婚姻形式主流具有结构性原因。年轻人在打工时代遭遇了本地恋爱不现实、跨省爱情风险高等婚姻困境,父辈对年轻人的婚姻支配权及对他们婚姻稳定的强烈期待,共同促使“闪婚”成为当地婚姻“潮流”。“闪婚”是代际双方顺应农村社会的流动性,做出的无奈之选,务实之选。  相似文献   

4.
一向重视婚姻家庭的赣南客家宗族性村落近十年来出现大量"闪婚"家庭。打工经济和村落惯习的互动共同形成"闪婚"的社会基础,"闪婚"重效率不重感情的市场逻辑难以保证婚姻幸福,从而导致"闪离"家庭的出现。"闪婚闪离"表现出婚姻观念自主开放、婚姻仪式简化、个人权利意识增强离婚增多、彩礼飞涨代际剥削越来越严重等现象,表明迈向核心家庭化和私人化的农村青年婚姻变革的某种趋势。  相似文献   

5.
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将家庭笼统地视为同质化的整体去看待,重点讨论的是家庭发展能力的政府责任,忽视了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社会基础。通过将费孝通提出的父代对子代的抚育责任,进一步细化为基础养育责任、教育责任、婚姻责任与隔代抚养责任四个主要方面,研究发现教育、婚姻与隔代抚养构成的代际责任的教育、婚姻与隔代扶养三个维度在全国不同农村呈现区域差异分化。而在统一的全国性劳动力市场与婚姻市场逐渐形成后,代际责任的教育、婚姻与隔代抚养三个维度构成的代际支持力度与代际合力强弱,将会进一步影响年轻子代在参与全国性市场竞争中的家庭发展能力。依据父代对子代的代际责任三个维度的强弱分布,子代家庭发展能力的区域整体竞争力排序由高到低大致为:东部村庄、中部村庄、北方村庄、南方村庄和西南村庄。研究提出的代际责任与家庭发展能力的分析框架,将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启发与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广西L村36名农村外出务工青年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从对婚姻的理解、理想的婚姻年龄、对婚前性行为的看法、择偶标准、生育观、家庭性别分工等方面,论述了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念现状。结果表明,农村外出务工青年的婚姻家庭观既有传统文化特征的成分,也有现代文化特征的色彩,其现状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共同塑造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在农村建立了根据地和政权,它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社区的社会面貌。本文从农村社区的社会区划和社区内部结构的变动两个方面考察了革命对农村社区变革的影响,归纳了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社会变革的特点,认为革命对农村的自然社区分布并无多大触动,但法定社区的变革较大。革命根本改变了根据地农村社区的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社区权力结构和社区民众组织结构,深刻地促进了农村社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突变特征十分明显,这表现在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的速度快、时间短、范围广、内容多、程度深、影响远等方面。革命根据地农村社区变革是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与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缓慢发展形成鲜明对比,代表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观念急剧变化的时期,传统中国在婚姻、家庭方面缺陷很多,遥远的美国在婚姻、家庭方面的观念和做法引起了当时中国人的注意,但是,美国的婚姻家庭状况也并非尽善尽美,当时的人们在认可其合理性的同时,对其缺陷也有所批评,又认识到中国传统婚姻家庭的某些合理性的一面,这体现了日益现代性的中国人的辩证精神,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则体现了新旧交替过程中的特征。先进的人们还从婚姻家庭关系中进一步引申开来,认识到新式婚姻家庭伦理关系不仅对于家庭自身还有对于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广西、山西以及川西平原等地农村的调查经验为基础,引入地域差异的视角,从婚姻竞争市场的卷入程度、婚姻成本和对代际支持的依赖程度等维度对不同地区农村不同主导光棍类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读,揭示我国农村光棍形成原因的复杂性。研究发现,婚姻市场卷入程度较高以及所处地理区位和经济条件状况相对较差的农村地区,形成了主要归因为婚姻市场竞争失败的光棍群体;婚姻市场卷入程度不高但通婚圈内婚姻成本较高且对父母的资源具有较大依赖的农村地区,形成了父母责任缺失型光棍;而婚姻市场卷入程度较低,且婚姻成本不高和对父母资源依赖较弱的农村地区的光棍类型主要表现为自致型。  相似文献   

10.
调查发现,"自主型"代际关系逐渐成为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新动态,其主要特征为代际之间财产分配自主化、伦理责任低度化及情感高度关联化。自主型代际关系形成的结构性诱因是婚姻模式的情感化、村庄竞争的弱化以及相对健全的养老保障政策。其最直接的社会效应表现为代际之间在物质上既脱离剥削而情感上又温情脉脉,代际在"抚养—赡养"的关系中具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而非明确的权利义务责任关系。由此,农村秩序化自我养老模式得以形塑。  相似文献   

11.
农村婚姻迁移女性婚后面临全新的生活环境,其社会融合状况直接关系到个体发展及农村婚姻家庭的稳定。利用2014年中国9省“婚姻迁移与农村女性发展”的专项调查数据,对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行为融合、心理融合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融合现状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弱势性;个人层面和社区层面的因素对社会融合均有显著影响。远距离通婚、方言掌握较差和受歧视女性的社会融合较差;个体特征如教育程度较高、从事农业、无打工经历、收入较低的女性以及婚龄时间较长的女性行为融合或是心理融合程度较高;社区层面仅人均收入较高村子的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社会融合程度较高。此外,农村婚姻迁移女性的行为融合会对心理融合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农村婚嫁习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婚嫁过程中男女双方权力博弈天平向女方的倾斜使得婚嫁中的男方开始不得不接受女方越来越高的物质要求,而这种婚嫁习俗的变化又反过来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变迁。城镇化,城市化,还是在原址上的发展,都是深深地打上了婚姻政治的烙印。因此,在当下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探究婚姻嫁娶在社会变迁引领中的作用以及其原因,进而寻求有效方式推进农村婚俗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必将有助于社会变迁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跨省联姻的特征——以黄梅县Z村为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间的交往和融合直接导致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通婚圈也随之不断扩大,跨省联姻日渐流行。发生在农村的跨省联姻现象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未婚女性远嫁到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或中部农村地区,形成独特的外地媳妇本地郎现象。本文结合非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所得的经验材料和文献资料,旨在描述农村跨省联姻家庭的结构特征和生活特征,以期对外地媳妇本地郎婚姻现象有更加具体和丰富的把握。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分析中国初婚解体风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初婚解体风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对城市的影响超过了农村,对女性的影响超过了男性;初婚年龄与初婚解体风险呈现轻微的U型关系,主要是由早婚或晚婚的婚姻异质性所引起;婚姻异质性对初婚解体风险的作用受择偶梯度的影响,"男高女低"婚姻模式的初婚离婚风险远远小于"女高男低"模式;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中,生育孩子有利于降低初婚离婚风险,而与父母同住及婚前同居则显著增加了初婚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15.
调查江苏吴江农村213对外来南京婚配夫妇和292对本地婚配夫妇的婚姻质量发现:不同类型的对象对婚姻质量的总评价平均得分均在70分以上。除物质生活满意度外,外来婚配夫妇和本地婚配夫妇婚姻质量趋同。异地因素对于婚姻质量的各个维度均没有显著性影响。不同类型夫妇婚姻质量趋同的原因有社会现代化、对外地人及外来婚配家庭的歧视减少、外来婚配中的选择机制、家庭关系的相对简单化、外来婚配方及其家庭的自我婚姻调适策略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现代化转型过程的不断深入,地处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婚姻家庭文化在转型过程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通过对近代青海藏族婚俗文化意蕴的阐释,描述和分析了青海藏族在现代化转型时期婚俗文化对其生育文化变迁和重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异地联姻是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县、市、省而形成的跨地区通婚,婚姻移民是因为异地联姻而发生了迁移的人员。婚姻移民家庭融合程度较高,这是因为异地联姻是在各种结构性因素限制下联姻双方所做出的理性选择,符合婚姻移民和当地居民双方的利益。但是,异地联姻家庭中也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家庭问题与家庭矛盾,"异地联姻"的因素仍对其家庭融合产生负面影响。家庭融合对婚姻移民的异地生活适应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物质和精神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透过他们的婚姻家庭现可以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特征,某种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婚姻家庭的状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农村招婿婚姻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招婿婚姻作为传统婚姻制度的补充形武,在中国婚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目前这一婚姻形式虽然仍处于从属地位,但伴随社会转型与人口变迁,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近年来,学术界分别从人口学、社会学角度对招婿婚姻进行多侧面的研究,并就其对我国婚育、养老产生的积极影响作了深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的婚姻制度在半个世纪内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艰难历程。推动这种嬗变既有新旧制度变迁的因素,也有各种社会政治运动的冲击,更有“文革”的摧残;又因改革开放后人性的恢复、自由的实现而带来的新气象,以及西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其间的阵痛几乎与中国社会同步。婚姻是男女的结合。在中国,女性在更大程度上受制于社会、家庭、父母和丈夫,基于此,将现代中国婚姻史说成是现代中国妇女生活史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