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10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在陕西华县梓里村进行了考古发掘。经过发掘,清理的新石器时代墓葬共有14座,其中仰韶文化墓葬就有12座。仰韶文化墓葬,基坑方向均为东西向。墓坑形状分为两种:一种为圆角长方形,另一种是圆角方形,以前一种占大多数。墓式有单人葬、多人合葬和二次合葬三种。其中单人葬系  相似文献   

2.
1996年4~1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嘉兴市东郊约15公里的大桥乡南子村南河浜遗址(图1)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发现崧泽文化时期人工堆筑的土台一处,清理墓葬96座,房屋7座和  相似文献   

3.
一松 《山西老年》2011,(4):47-47
蔺相祠俗称宰相庙,庙不大却闻名遐迩。它在榆次东郊四十华里处的蔺郊村与相立村之间的北山之巅。在祠的两柱上有一副颂扬蔺相如的楹联,上联是:正气慑强秦缶以击璧以完姓氏至今辉梓里,下联是:和衷柔傲帅天可回霜可却精神亘古壮山河”。  相似文献   

4.
巨梁沱遗址位于三峡库区长寿区江南街道龙山社区八组至巨梁沱村五组的长江边上.2017年度在该遗址处发掘时,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的石器制作露天加工场.这处石器加工场的地形是一由后山坡逐渐向长江延伸而凸起的一山嘴,在这处石器加工场发现有大量河卵石及石制品堆积.此次发掘共清理石制品、陶器、瓷器标本多达1519件,另外还有完整的动物遗骸360余件.该石器加工场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初期人类活动的历史提供了又一重要的实物资料.像这样的石制品数量如此之多,且种类十分丰富的遗址,过去在三峡考古发掘中是不见的.  相似文献   

5.
魏家窝铺遗址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处的丘陵台地上。2008年5月,赤峰市红山区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该遗址。2008年10至11月,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和全面勘探,初步确认为一处红山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自2009年开始,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2010年7月9日至10月15日,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三个多月的考古发掘。2010年发掘区域位于遗址的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8°57′46″、北纬40°08′28″,海拔高程为725-726米。发掘区域内为农田,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表密布农作物。本次  相似文献   

6.
无数史料证明,早在新石器时期,楚民族和土家族的祖先,曾是生活在一起的梓里亲邻,“昆仑之丘”是他们共同的发祥地.后来由于历史的沧桑,他们中的一部分离开了美丽的故土昆仑而分流东下,经过漫长岁月的辗转迁移,又终于在长江中部地区重聚,并共同生活而至现在.今天我们探讨这两个民族分合离聚的历史,对于屈原思想和《楚辞》的研究,对于楚、土两族文化主源的认识,以及对它们共同文化基因的发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1年陕西华县东阳墓地发掘中,发现2座西周时期的火葬墓,周原扶风黄堆和最近发现的周公庙32号墓,也都发现有火烧现象,说明在周人统治的近畿或中心地区,也有火葬的习俗。据此,对关中地区西周火葬墓的形式、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火葬墓的存在是一种处理意外死亡、具有较高地位死者的葬俗。  相似文献   

8.
长寿果,又名鸡爪梨也称拐枣。其树身高大,生长快木质好。鲜果呈鸡爪型,单果重30克左右,其有止咳愈喘之效,故称长寿果。据测定其鲜果中含蔗糖24%,果糖7.92%,及各种营养成份.可鲜食、制糖、酿酒,制作果酱、饮料。其木质坚细,是建房造屋,制作家具的良好木材。8—10年生.单株可产鲜果100公斤以上,产木材0.5立方米左右。是目前较理想的林果兼优树种。此树在陕西华县零星栽培较多,现将华县城东瓦头村关亚军育苗的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最近,上海大学文学院和南京博物院的一支联合发掘队,在苏州吴县太湖中的三山岛上,对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和一处富含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的裂隙堆积进行了正式发掘,获得了大量的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这是在长江下游特别是太湖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它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文化遗址和晚更新世哺乳动物群分布上的空白,大大推前了人类在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地区生活的历史。三山旧石器是1985年5月发现的。12月3日,经文化部批准,三山旧石器和化石地点同时正式开掘。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有关教师及83级文博专业学生参加了发掘。发掘采用布方法,  相似文献   

10.
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发掘成果的学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10月~1996年7月,由山东大学考古学系和山东省文物局主持,对位于长清县东南15公里处的归德镇双乳村中小山(双乳山)上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发掘结果表明这是一座规模宏大、形制奇特的大型墓葬,共出土各类文物达2000余件,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次发掘成果,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各界人士的关注,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光明日报》1996年二十大新闻之一。根据墓内出土的文物和该墓所处的地理位置,确认为西汉济北王的陵墓。由于这座王墓未被盗掘过,资料保存比较完整,对于研究汉代诸侯王墓的埋葬制度、汉代车马制度、汉济北国的历史以及诸侯国和皇室的关系等,均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小黑石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是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大遗址。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赤峰市宁城县博物馆编著的《小黑石沟考古发掘报告》,近期在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小黑石沟考古发掘报告》一书,以宁城县小黑石沟历年考古资料为主,加上历年来征集和采集的实物资料,对这一遗址的主要文化内涵——夏家店上层文化做了详细介绍和总结。全书分4章、共76万字、300余幅图。这是近年来我国考古界发表的一部内容丰富的研究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文明的考古学专著,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固原隋唐时期文物考古的发现始于1982年10月对南郊乡王涝坝村唐代史道德墓葬的发掘。1995年,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南郊乡羊坊村、小马庄村、王涝坝村先后发掘了隋唐时期的九座墓葬,即为目前考古界与学术界所称的“固原南郊隋唐墓地”。引人注目的是从中出土的墓志铭,史料价值极高,记载了墓地的主人为流寓中国境内的中亚粟特侨民,即中国史籍所载“昭武九姓”之一的史系家族。其中出土的大量反映中西文化交流或中亚风格的遗物,再现了隋唐丝绸之路繁盛时固原的重镇地位。  相似文献   

13.
福安市康厝畲族乡凤洋畲族村畲民苎麻种植与夏(苎)布制作,是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值得很好发掘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高产村位于和龙县南20公里,现属德化公社高产大队.这一带群山环绕,林木丛生,景色优美.遗址在高产村南半公里的一处孤立的山岗上,地表散有大量残瓦,面积为540平方米.经197 9和1980年两次发掘,该遗址的文化面貌基本清楚. 该寺建筑布局,中间为一圆形高台,台下四周布有十六块础石,分内外两圈各八块,呈八角形.内圈直径7米,外圈直径12米.高台与地面均用白灰抹面.  相似文献   

15.
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对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的发掘,是我国史前文化研究中一项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探索,这次发掘,揭开了辽西地区乃至中国东北地区及整个东北亚地区新石器文化研究的新篇章。一、兴隆洼遗址发掘的历史背景与重要贡献兴隆洼遗址的发掘,是在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探索公元前7000年—前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以及建立辽西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我国探索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文化,最初是从1960年代在中原地区寻找仰韶文化的前身开始的。在这之前,1934年在陕西宝鸡斗鸡台遗址发掘中发现了这时期的陶片,量较少。徐旭生撰文认为它们是比仰韶文化早的真正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但徐旭生的这一初步的认识在当时的学术界没有引起重视,主要原因是当时学术界研究关注的重点不在这方面。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在陕西宝鸡北首岭、华县元君庙、西乡李家村等遗址发现了年代早于仰韶文化、文化面貌与仰韶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文化遗存。但大家对其认识较为模糊。1964年,夏鼐提出了探索仰韶文化前身的问题,认为这些遗址下层的出土物的年代较仰韶文化早,文化面貌与仰韶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是探...  相似文献   

16.
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东部山区本溪县谢家?子村,洞口在太子河畔,座南朝北。据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证明,从夏商到辽金各代,水洞这里都有人类栖身。六十年代初,在洞口附近发掘到新石器的石斧、石坠等;近年又发掘出大量人和兽的骨骼,并有殷商时青铜、铁器及灶烬等。  相似文献   

17.
建国以来我省发掘的第三大古墓——荆门市十里铺包山大冢近期已发掘出四百多件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包山大冢位于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三组,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十六公里。发掘这座古墓共挖土一万五千多立方米,是我省迄今发掘古墓挖土最多的一座。葬具为一椁五室四重棺结构,所用木料达一百余立方米。在发掘处理众多文物中,部分器物为国内所罕见,分陈于四个边厢和棺室中的大批竹简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辨,因韦编已朽,难以成册辨读,所载内容待进一步清  相似文献   

18.
对琅琊郡(国)、临沂县、开阳县、华县、费县及孝感乡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辖区、治所等方面的考证,以及对<晋书·颜含传>中称其为"琅琊莘人"问题的辨析,以翔实的史料充分证明,颜子的二十四代孙颜盛任徐州刺史时,于三国魏黄初年间,由曲阜迁居琅琊临沂时的孝悌里,即今山东省沂南县砖埠镇的常桑杭村,从而说明颜真卿故里即今沂南县砖埠镇常桑杭村.  相似文献   

19.
1969年8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山嘴子公社毛布沟村(今属翁牛特旗乌丹镇)发现了辽墓。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今赤峰市博物馆前身)的于庚寅、苏赫、项春松等随即赶往现场清理发掘。发掘工作持续到第二年6月才结束。经发掘探明,这是一个共有4座辽墓的家族墓群。1969年9月,在一号墓出土了契丹小字《故耶律氏铭石》,为了庆祝这一重大发现,发掘者们还杀了一只羊,饱餐一顿。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南方几何形印纹陶遗存的分区、分期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何形印纹陶器(包括原始瓷器)是我国华南与东南地区古代文化遗存的重要内涵之一。自1914、1915年在广东省南海县南越文王墓中首次发现以来,这类文化遗物不断有所出土,包含有几何形印纹陶的文化遗存也屡有发现。解放后,随着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有组织有计划的调查、发掘工作陆续展开,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新发现的印纹陶遗址已近千处,经过正式科学发掘的也不下几十处。通过这些调查和发掘初步查明:几何形印纹陶延续的时间很长,从新石器时代到汉代都有发现;以几何形印纹陶为重要文化内涵的遗存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华南与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全省以及江苏、安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