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的源流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里,《红楼梦》是属于“人情小说的分类;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鲁迅又曾把清代小说分成四派,而称“人情派”小说是“以著名的《红楼梦》做代表。”何谓“人情小说”或“人情派”?溯其源流,还要从宋元平话讲起。在讲到“明人情小说”时,鲁迅对它的特点是这样概括的:“当神魔小说盛行时,记人事者亦突起,其取材犹宋  相似文献   

2.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鸿渊 《船山学刊》2003,(3):118-122
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大团圆结局与社会文化思潮关系密切。入清以后,理学的重兴与实学的兴起,对明中后叶以来的心学进行了反拨。情不违礼,礼维护情,两者共同为实现美满婚姻服务。开明家长与“权变”策略,也都促进了团圆结局的形成。情礼调和,较好地解决了《金瓶梅》之后人情小说中灵肉和谐的问题,为《红楼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张竹坡写实理论的美学贡献罗德荣在中国小说史上,《金瓶梅》的出现,标志着小说创作的巨大转变。从此,以《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为代表的“人情一写实”小说,取代“历史一传奇”体系,成为创作的主流。这一巨大转变,对理论的发展影响甚深。张竹坡顺应历...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一回作者自言本书“大旨谈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列它于人情小说中。人情者,人之常情也,亦即人类具有的各种思想感情,诸如儿女真情、男女风情、闺阁闲情、世态人情乃至政治感情等等,都可包括在内,可见情的范围是很广的。但是就全书的中心人物、中心事件而言,《红楼梦》着重谈的仍是主人公贾宝玉的思想感情,谈他在自己  相似文献   

6.
曹立波 《北方论丛》2001,4(4):67-73
《红楼梦》的创新价值,继鲁迅先生高度评价之后,令人瞩目。然而,《红楼梦》高居古代小说的艺术峰,并非平步青云。曹雪芹是在吸取了世情小说以及其它流派小说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而继往开来的。考察作者所处时代的小说创作时尚,我们发现:从小说家的心理特征、小说结构特征、到小说情节特征,都反映出作者对当时小说创作时尚的随顺与超越。在对清代小说创作大潮的趋同中,求新求异,才是《红楼梦》“异军突起”的实际含义。  相似文献   

7.
<正>从唐传奇到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白话长篇小说,而《红楼梦》则是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顶峰。这两部巨著之间颇有渊源。  相似文献   

8.
乾隆以后,小说进入一个沉寂期,不仅是人情小说,连讲史演义,公案侠义等其他类型的小说中,也仅有《儿女英雄传》一书,鲁迅先生认为定稿于道光中、属人情与侠义的结合,余几无可称道者。小说发展从《红楼梦》这样一个高峰,走入一个创作的低谷,是一个奇特的现象,正如孙楷第先生所说: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对于清人小说《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等发表了好多评论意见。这些见解,不仅对于我们认识有关作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而且在文艺评论原则与所持的批评方法上,也有助于我们改进当前的文艺批评工作。 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 《聊斋志异》这类“志怪”小说,从明末开始盛行。但那些小说大都“诞而不情”,不仅“大抵简略”,而且“又多荒怪”。要做到既从非同寻常的怪异事件中取材,又以非同寻常的表现手段与情节发展趋势,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处理好“花妖狐魅”等“非人”表现对象与人情世故的关系,确实是这类志怪小说取得独特艺术成就必须妥善解决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画论、构图、色彩、技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红楼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指出《红楼梦》中表现出的绘画美学思想亦为作者创作整部书的艺术理论基础。文章充分肯定了这种融诗情画意于创作之中的“小说叙述方式”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小说命名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中最直观、最直接的外在形式之一,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不同时期小说作家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观念。论文立足于小说文本,从文化学研究视角切入,探讨明清小说命名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重点阐述明清小说命名与民俗文化、科举文化、避讳文化等之间的关系。“三言”、《金瓶梅》《红楼梦》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折射出寄名、七夕“乞巧”等民俗文化;《女举人传》《女开科传》等小说命名包含科举因素,《封神演义》《镜花缘》等以金榜、题名录形式设置“榜”式结构的小说更是与科举文化密切相关;《水浒传》《红楼梦》《七侠五义》等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反映了明清时期的避讳文化,“避讳”对相关小说的情节设置和人物塑造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葛鑫 《齐鲁学刊》2005,(6):87-89
曹雪芹在继承中国传统诗词、戏曲、小说等古典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创作出《红楼梦》,他虽然没有对小说理论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但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第一回中管窥他的小说观:首先,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小说、艳情小说持一种批判性态度;其次,从现实生活家庭琐事出发,以自身的人生体验去建构小说;再次,曹雪芹从读者需求出发去创作文本,并预见了他的创作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3.
《隋唐演义》的成就虽然无法与《红楼梦》相比,但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有十分明显的传承关系;唐玄宗梅、杨二妃的对比对钗、黛并置的设计有一定启发;西苑与大观园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此外,仙人转世的模式、情与政结合的写法以及贯穿其中的感伤情绪等在《红楼梦》中也可以见到其影子。《红楼梦》在继承的同时又有创新,因而使小说有了永久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论《醒世姻缘传》以及它和《金瓶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继《三国》《水浒》之后,《金瓶梅》是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的长篇小说的殿军,个人创作的兴起在它之后。它以现实社会中的市井人物即平民百姓作为小说的主角,则又有别于以前以帝王将相、英雄好汉、神魔鬼怪、才子佳人为主角的长篇说部而开我国古代写实小说的风气之先。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把它列为人情小说的开创者。人情小说可以说就是现代小说,它的前面不必附加任何形容词。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将近二百年的中国小说发展历程上,除了以上两者外,再没有第三者在思想和艺术上足以和《醒世姻缘传》相提并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无论是从创作方法的“虚构性”、创作动机的“审美性”、还是创作主题的“言情性”来看,《红楼梦》都是一部具有浓厚的“传奇”风韵的小说作品。其中就“虚构性”而言,它实现了“幻”与“真”的互动;就“审美性”而言,它实现了由“趣”到“味”的提升;就“言情性”而言,它实现了由“爱情”到“人情”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小说理论,往往植根于具体作品的批评之中。明代各具特色的“四大奇书”,就为小说理论批评的发展提供了四条不同的道路。其中《金瓶梅》一书,从明末《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的评点(以下简称《新刻》),到清代的张竹坡,再到现代的鲁迅,都称之为“世情书”。它不同于《三国》描写古代的帝王将相、兴废争战,也有别于《水浒》刻划超人的英雄豪杰、刀光剑影,更大异于《西游》虚设奇幻的牛鬼蛇神,  相似文献   

17.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这是空空道人听说《石头记》是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成的后为该书题的一绝,脂砚斋认为这是《红楼梦》的“第一首标题诗》,我以为这也是理解曹雪芹小说创作思想的一把钥匙。这首短短的小诗,浓缩了曹雪芹对“情”与“梦”、“真”与“幻”,“味’与“新”辩证关系的认识,涉及小说创作发生论,艺术真实论,审美功能论等重要理论问题,我们的讨论可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8.
温庆新 《中州学刊》2024,(1):152-159
现代“小说话”不仅关注《红楼梦》的文化典范价值,而且将《红楼梦》当作重要的文学经典作品;不仅从小说类型归纳与小说史定位来强调《红楼梦》的文学经典性,而且基于现代文化语境发掘出《红楼梦》新的审美意义。这是现代“小说话”批评者对《红楼梦》阅读“体验”后,意图与文本进行怡然自得交流的体现。作为一种批评与阅读媒介,现代“小说话”不仅对传统小说的现代接受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能够揭示彼时小说批评的新原则与新意义导向的文化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兰州学刊》1985年第6期,发表了夏荷同志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何人所续》的文章。该文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是曹雪芹续弦杜芷芳所续,而且还认为“今天所看到、所知道的种种不同的<红楼梦>百二十回本,包括:<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的原稿、<容庾藏本>、<蒙古王府藏石头记>、扬继振旧藏<红楼梦稿>即<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等等就是杜芷芳一次次修改的、心血的结晶。它们曾像前八十回抄本一样在海内流传。”根据是,杜芷芳写过一首<悼亡诗>。其诗曰:  相似文献   

20.
世情与言情——张爱玲与中国传统小说的精神缘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 ,是充分汲取传统小说丰富营养并籍以形成独自个性的作家。她深受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 ,尤其欣赏《红楼梦》、《海上花列传》等写实作品。她的小说创作 ,便是在世情小说的基础上 ,形成对惨烈现实的如实描绘 ;在言情小说的传统上 ,形成对情爱世界的冷峻审视。因严酷的“世情”而寻求温馨的“言情” ,又由颓唐的“言情”返归无奈的“世情” ,构成张爱玲创作的基本路径 ,由此 ,她也激活了现实主义的小说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