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对美国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Martin Luther King,的名篇"I Have ADream"作一分析,验证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的视角对硬新闻的及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篇分析的及物性研究方法可分为批评性与非批评性语篇分析两种类型。非批评性语篇分析主要研究语言的形式和分布规律。而批评性语篇分析试图展示语篇是如何被权力和意识形态所影响,以及语篇是如何作用于社会关系、知识结构的。对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隐藏在语篇之中的社会内涵。在系统功能语法的框架内,用韩礼德的及物性系统对硬新闻体裁进行批评性分析来揭示潜在的意识形态,并试图证明及物性系统可以通过对语篇进行量化分析而得以实现,同时希望能加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批评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从批评性语篇分析透视两则新闻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4.
批评性语篇分析作为语篇分析的一个分支,为人们分析语篇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批评性语篇分析是通过分析语言特点以及对语言环境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等的考察来揭示隐藏在语言形式中的意识形态的意义,进而揭示语言、权利和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为基础,从及物性、转换和词汇分类等三方面对关国主流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报道进行剖析,揭示出这些新闻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的意义,有助于人们了解E急藏在新闻背后的事件的真相。  相似文献   

5.
及物性视角的英汉新闻语篇批评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及物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运用及物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批评性语篇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批评性语篇分析是建立在批评语言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社会指向的语篇分析方法。它通过语言分析来展示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文章运用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对美国非暴力民权运动领袖MartinLutherKing,Jr.的名篇“IHaveADream”作一分析,验证批评性语篇分析法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闻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主要对象之一,而互文性理论是揭示新闻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的有效工具,本文主要运用Fairclough的互文性理论对英语新闻语篇及其汉语译文进行批评性对比分析,旨在揭示互文性、权力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及翻译过程中由于译者的缘故所导致的新闻语篇意识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批评性语篇以大众语篇为其主要分析对象,试图揭示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意义。从分类、及物性、转换等方面对同一事件的两则不同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有助于揭示两家媒体是如何操纵语言资源来引导人们对于事件的不同解读,从而树立读者解读新闻语篇的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9.
批评性语篇分析源于批评语言学,是一种语言分析工具。其方法论主要建立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批评性语篇分析通过解析大众语篇来揭示语篇中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或权势关系。文章旨在介绍批评性语篇分析方法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批评性语篇分析旨在阐释意识形态、语言和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科技语篇也必然受到意识形态的支配,因此有必要也有可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科技新闻进行剖析。本文依据范迪克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批评性分析原则,通过对一篇英语科技新闻的具体分析,揭示了其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1.
批评性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其中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因简单易操作而在话语分析中被广泛引用。本文选取英美代表性媒体BBC和CNN对2011年日本大地震的两篇报道,运用Fairclough的"话语三维概念"模式,从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相结合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证实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理论和Fairclough批评性话语分析三维框架在自然灾害类新闻报道分析中的可行性,这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促进其发展和完善,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从而客观地认识媒体舆论。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语篇的语境重构与翻译的多维审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西方新闻报道的公正性受到其他国家读者的广泛质疑。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无不渗透着报纸强烈的话语倾向,因此为了揭示意识形态以各种方式对话语的介入以及颠覆新闻语篇话语权,语境重构成为必然选择。概述了西方学者对语境重构的理论阐释,以2010-2011年《纽约时报》13篇对人民币汇率的有关报道作为语料,基于语境重构这一视角,应用目的论和顺应论探析英语新闻语篇的翻译策略,提出变译、编译和顺译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论,并尝试借由费尔克拉夫(Fariclough)提出的三维框架,对西方媒体对华不实报道进行语篇分析.由此可见,批评话语分析可帮助读者揭示隐藏新闻中的意识形态及话语和意识形态的关系,并最终得以提高语言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14.
英美媒体涉华报道研究已经成为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涉疆报道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将以英美媒体的涉疆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报道量、报道内容、新闻体裁、消息来源,从批评话语视角入手,分析英美媒体涉疆报道中如何利用转换、词类来传达意识形态概念意义,运用模糊的转述方式和消极转述动词来影响受众,从而达到反映其意识形态倾向性的主题和信源选择以及体现其价值观的负面新闻报道目的。  相似文献   

15.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理论是对新闻语篇进行批评性分析的有效工具,试图利用这一工具对鲜有问津的貌似客观公正的"中性"自然灾害类报道进行分析,揭示出语言、意识形态和权利之间的密切关系存在于任何形式的新闻语篇中。以期读者提高批评阅读意识,增强在阅读国外强势媒体新闻时的判断力,从而有效抵御西方话语霸权对中国本土文化的侵蚀。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闻话语方式对投资者股票交易行为及股价的影响,挑战在于话语方式不容易刻画。鉴于新闻报道的话语权主体即媒体均有鲜明的立场意图,尝试通过财经媒体类型刻画新闻话语方式,结合沪深300指数样本,利用网络爬虫、汉语分词系统及情感分析软件等工具,对新闻话语方式对股价的影响展开探索性的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背景财经媒体、专业财经媒体及互联网财经媒体这3类媒体类型在报道数量、信息简洁度、情感得分及情感分歧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并通过投资者关注度及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波动发挥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用社会冲突理论和批判话语分析方法,以广东"乌坎事件"为例,分析当前社会转型期国内群体事件电视新闻的话语特征与创新路径。当前我国电视新闻在报道国内群体事件时,存在刻意回避或删减社会冲突的情况,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单向性。国家和电视新闻媒体有必要借鉴社会冲突理论从调整新闻理念、媒体功能定位和创新内部话语机制等方面入手,发挥电视新闻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长治久安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信息传播是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是其他一切功能的基础。充分发挥信息传播的基本功能能够产生强大的传播力,使大众传媒在突发性灾难事件中成为一支强有力的救援力量。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汶川地震直播报道为例,将人们熟知的信息传播的基本信条对象化,具体分析了电视灾难报道的成功经验,即及时准确的信息响应、全面客观的传播立场、全局视野中的立体报道模式以及导向明确的注意力管理,以期为今后的灾难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将生态场所观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相结合,为生态语言学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使用生态话语分析模式,从及物性、语气、情态、评价、主位和信息等系统对英国BBC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新闻标题进行生态视角的细化分析,并进行综合实证分析,能够从语言角度发掘话语的生态意义,揭示媒体报道的生态取向。由于新闻不可避免地承载着意识形态,BBC关于中国雾霾报道的主题不全面,但总体上对负面生态状况给予了负面的报道,BBC的中国雾霾新闻标题具有生态保护型语篇的特点。对BBC新闻标题的话语生态分析也会对我国的新闻媒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