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总结、研究近年来城市改革中实行股份制的经验,推动各地股份制试点顺利进行,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由国家“七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心城市综合改革研究》课题组、自贡铸钢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管理研究所、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四川省计划经济研究所、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经济日报理论部、光明日报理论部,四川日报理论部、自贡市体制改革办公室和《经济体制改革》杂志于1988年1月29日至2月1日在自贡市联合召开了《股份制理论与实  相似文献   

2.
最近,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重庆、武汉等十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四次信息交流会在大连举行。各市代表在会议期间,交流了改革经验,讨论了明年的改革任务,拓宽了改革思路,增强了改革信心。 今年改革的进展 今年以来,十五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按照“巩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云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了较快进展,新事物、新经验层出不穷,面貌日新月异,一些过去较长时期踯躅不前的问题,今年陆续有所突破,形势喜人。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抓好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是今后经济工作中的两件大事。为了把城市经济改革引向深入,必须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云南城市经济改革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云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努力开创云南经济建设的新局面,是当前经济战线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经济工作搞得如何,关键在于企业搞得如何;而企业搞得如何,关键在于大中型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否充分发挥出来。因为生产力在企业、大中型企业;企业和大中型企业这个最基本的细胞,如果没有生机和活力,发展经济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的重要性,是由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骨干。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出发,并且总结了国内外的经验,对经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正确地理解和贯彻这个指导思想,对于卓有成效地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为什么增强企业活力是改革的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城市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二是现行经济体制束缚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发挥的种种弊病,恰恰集中地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正> 由省委宣传部、省体制改革委员会联合召开的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座谈会,于7月13日至17日在山东海阳县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市宣传部、体改委、各大企业以及教育、科研等部门的同志96人出席了会议。省委副书记陆懋曾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交流城市企业改革,特别是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经验,研究和回答当前改革中提出的思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正确确定其中心环节,是保证改革胜利进行的重要前提。《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这一科学诊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揭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丰富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搞活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继续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使微观搞活取得良好的宏观效益,是“七五”期间我省经济稳步发展的关键。为了总结和概括前一段改革实践中的丰富经验,促进改革进一步健康发展。江苏省社科联将同江苏省政府体改办、省社会科学院、省经济学会、南京社联等单位,共同发起召开“搞活城市企业”经济理论讨论会。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讨论主题: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与搞  相似文献   

9.
搞活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省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城市是从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的决定后,则明确地把搞活企业列为城市经济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地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好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近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深刻地阐述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地回答了改革的方向、性质和任务,系统地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主  相似文献   

11.
国营大中型企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广西桂林棉纺厂厂长冯继斌同志,根据自己多年在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和管理实践经验,结合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肇始于1979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今天,城市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现状如何?又应该怎样构建其改革模式?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一、城市政府经济管理 职能转变的历史回顾 经济体制改革已进行了10多年,先从农村突破,进而深入到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中心环节。围绕这个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一步增强企业、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有了更加突出的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量虽然仅占企业总数的2%,但它们拥有的固定资产和上交给国家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 ,南京市投融资体制在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为把南京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商贸中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特别是面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 ,现有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因此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为南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南京市投融资体制的基本现状入手 ,指出南京市投融资体制的绩效及其主要问题 ,然后探讨了国内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杭州和大连三个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经验。在此基础上 ,还提出了深化南京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指出了基本的方向和提出了原则要求。我们经济科学工作者,不仅应当为  相似文献   

16.
<正> 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次全会如同十一届三中全会所起的伟大作用那样而载入史册。《决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分析了我国当前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这几年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正确地回答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所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论述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规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增强企业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怎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呢?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是富有启示的。我认为,农村改革中“统分结合”的原则,完全可以用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以增强城市企业特别是全民所有制的大、中型企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投融资体制的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市投融资体制在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为把南京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商贸中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面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现有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已经显现出来。因此,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南京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是一个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南京市投融资体制的基本现状入手,指出南京市投融资体制的绩效及其主要问题,然后探讨了国内具有典型意义的上海、杭州和大连三个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深化南京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七五”期间,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这是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要求,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我们的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第一步改革在全国带了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有了很大进展,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起色,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困难和阻力还很大。  相似文献   

20.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主办的“沿海中心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于1991年3月21日~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广东、福建、江西、浙江、安徽、南京、天津、大连等省市以及本市政府部门、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顾问汪道涵、上海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贺镐圣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发言。代表们围绕沿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