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别对待与歧视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容易混淆的,而对两者进行准确区分必须明确界定歧视的范围.这就需要在法哲学的视角下弄清楚什么是平等,界定现阶段平等的制度意涵是适用法律平等和立法平等,具体表现为相同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而歧视的本质特征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但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很多时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应完善立法、积极司法,开展有效的反歧视行动.  相似文献   

2.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就业促进法》通过开放式列举禁止差别对待事由,建立了概括性的反就业歧视制度,但概括性不等于无控制的扩大。为避免以平等对待之名,过度干预引发差别对待的私人决定,必须进一步理清反就业歧视的制度边界。意大利劳动法对一般平等待遇问题的发现与解决,既维护了私人自治,又兼顾平等价值的实现,最终为可能发生的各种差别对待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评价规则。借鉴其经验,我国反就业歧视制度的扩大应注意区分涉及人格尊严的差别对待与一般性的差别对待,只有与劳动关系组织面向相关的一般性差别对待,才可纳入反就业歧视制度的覆盖范围,并确立司法的合理性审查,贯彻平等对待优于私人自治的价值立场。  相似文献   

3.
平等是禁止性别歧视的基础性理由,但并不意味着绝对的同等对待.劳动就业领域允许存在合理的差别对待,但需要设置明确的合理性判定标准.在兼顾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法理分析基础上,机会平等、职业的专业性标准、生理标准、公共利益——第三方利益标准以及排除性标准,可以作为界定基于性别的合理差别对待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
差别原则是理解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核心与关键,是罗尔斯对弱势群体公共关怀的典型写照,也是现代福利国家应提供更高社会福利的学理上的依据。这一原则要求,财富和收入的不平等分配必须有利于最不利者的利益。但是,差别原则以承认社会结构的等级性为前提,忽视个人责任与个人选择,弱化个人基本“善”对分配的影响,并将天赋看作公共资产作为达成差别原则的必要环节,这会引发新的不平等。因此,差别原则在关注社会平等的同时也会引发新的不平等,这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意义是双重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民工与权利保护——法律与平等的一个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井富 《南都学坛》2004,24(2):81-89
我国当前 ,农民和民工作为一个阶层 ,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许多领域受到了差别对待。无论是从马克思关于自由的内在限制和外在限制的观点看 ,还是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一般进程看 ,甚至从对社会分层持积极解释立场的功能主义理论看 ,这些差别对待都是不合理的 ,都是阻碍和制约社会进步的落后的上层建筑 ,因此它们构成了法律上的不平等。从经验现实的角度看 ,这些差别对待导致了一系列危害深远的社会弊端 ,例如限制了农民和民工个人及其子女的全面发展 ,破坏了社会的信任与合作 ,危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等等。这些弊端也从反面证明了社会公正与平等的重要意义 ,突显了当前平等保护农民和民工各项权益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平等原则作为一项宪法原则,对于立法权和行政权的行使同样具有拘束力。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行政机关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各种相关因素,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不同情况可不同对待,允许合理的差别对待和针对弱势群体的优惠性待遇。而那些违反平等原则的行政决策的施行不仅仅是对宪法精神的悖离,更是对人性尊严的践踏。所以,无论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还是执行政策时都应当遵循相同情况相同对待的精神,自我约束权力的行使,禁止恣意地进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相似文献   

7.
选举权利,是指公民在国家代议机关组成人员和其他公职人员选举中选举他人和被他人选举的权利,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两部分构成,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利平等,是指公民在选举中依照合理法律的规定受到平等的对待,也就是在合理法律面前,条件相同的公民享有相同的选举权利,它包括资格平等和价值平等两方面的内容。选举权利平等是一种阶梯式的分层次的平等;是一种存在着合理差别的相对平等;是一种群体平等和个体平等相结合的平等;是一种机会平等。选举权利平等,是政治平等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选举的民主性和政治文明的重要体现。保障选举权利平等的基本要求是:合理的法律制度、严格执行法律、完善的救济和裁判机制、平等的经费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论述了周恩来关于国家平等思想的四个方面:国家不分大小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享有平等权利,种族不分肤色,在国际社会中应当一律平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我国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中国永远不称霸,平等对待中小国家;反对媚外和盲目排外,主张不亢不卑的对外平等交往。周恩来的这些思想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对当前和今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平等真义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平等"这个道德理想的解读和实现中,不仅需要考虑平等与正义的关系,也需要考虑平等与自由的关系.正义意味着平等;平等一定条件下是正义的体现.平等优先于自由,自由应遵循平等.平等,是人的主体地位和尊严平等;是对各种利益平等对待;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统一;应有一定程度上的物质平等和有限的结果平等.  相似文献   

10.
在受教育者 (学生 )跨国受教育权的实现方面 ,欧洲法院的司法判例创建了两条线索 :职业培训———教育准入———平等对待 ;工作者———社会福利———平等对待。两条线路异曲同工 ,都建设性地扩展了学生在异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从而实现了欧盟范围内教育资源的共享。而新的欧盟公民平等对待观开辟了一个资源共享的新天地 ,它直接赋予了欧盟公民在欧共体条约中的权利 ,其中包括欧共体条约第 12条平等对待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权利不平等"与罗尔斯的"差别原则"具有同一性,主要体现在目标指向、伦理实践和实现手段三个层面。"权利不平等"与"差别原则"之间也存在差异性,二者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和实现路径具有重要区别。"权利不平等"与"差别原则"之间还具有互补性,马克思的"权利不平等"揭示了人类社会平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价值引导,"差别原则"要解决的是当代立宪民主社会这一特殊社会形态下具体的平等问题,可以视为对"权利不平等"的充实丰富。对"权利不平等"与"差别原则"二者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析受教育权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教育权平等有着丰富的内涵,其中入学机会的平等是受教育权平等的基本内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要求"平等对待"的平等。而在目前条件下,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是"标准的平等"和"标准面前的平等"。我国目前在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方面存在着一些严重的问题。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迫切需要立法权和行政权的积极作为,并且必须为受教育权平等提供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13.
段建国 《宿州学院学报》2007,22(1):12-13,137
平等和公平观念的形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有着不同的历史和阶级内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平等,是形式上的平等。小资产阶级主张在私有制基础上实现财产和人身的平等权力,是一种脱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只有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才能真正实现实质上的平等。要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克服平等和公平失衡的状况,逐步地建立起既存在适度的差别,又具有高效率,同时又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否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衡量公民是否有机会实现社会地位升迁的重要因素。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有限的稀缺资源,如何有效地分配关系着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研究内容。本文认为,在精英型高等教育模式向大众型高等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教育的可寻租性导致了有差别的机会平等的丧失,也可能导致共享平等机会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沃尔泽反对罗尔斯提出的在差别原则上的平等观,进而提出一种多元复合平等观.在沃尔泽看来,罗尔斯的平等观是一种简单平等,而简单平等必然导致新的不平等,只有不同领域里多种平等同时起作用,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平等.然而,他的平等观并非是要实现社会财产占有的平等,而是希望不同领域里的支配性善不超越其界限,并且不造成人对人的支配和奴役.同时,他认为在社会诸善中,最基本的善是成员资格的善,这是决定其他一定善的享有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不仅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而且是社会收入的"调节器".农民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也有人格尊严,本质上要求平等对待,也应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以维护其生存权与发展权.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人权保障的价值追求.因此,人格尊严、平等对待、人权保障共同构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确保教育机会均等是促进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因素.教育机会是指人们通过办学和施教使个体接受教育的可能性.教育平等是不同个体之间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方面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是指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的相同性.教育机会均等可以分为平等的利用和平等的起点,形式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和实质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个体起点的平等、中介性阶段的平等和最终目标方面的平等,入学方面的均等和继续在学校读书的均等,作为向才能开放的前途的平等和作为公平机会平等的平等.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教育的理想.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理念,人们有必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民主主义为本、以权利为本、以适合的教育为本的理念,以及基于平等和差别对待的理念、教育机会平等优先和教育结果平等其次的理念、法律上的教育机会均等优先和事实上的教育机会均等其次的理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政策目标,有必要在教育组织和结构分化制度、教育分流制度、教育筛选制度、考试制度、评价制度、资源配置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完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8.
男女不同龄退休制度是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但是对此性别歧视的认定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基于性别的差别对待的存在,因为并非所有的差别对待都是歧视。应该在对就业歧视的构成要素及抗辩事由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男女不同龄退休制度的歧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实现社会公正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但是人类实践已经证明那种“绝对平均主义”是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我们应当构筑以机会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公正体系。机会平等就其内涵来讲,应该包括机会起点平等、机会实现过程的程序公正以及合理的差别原则。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谭嗣同对平等的推崇令人注目,正如相同的理论来源决定了两人平等思想的相同性一样,对孟子与庄子的不同偏袒注定了其平等思想的差异性:对平等内涵的界定,康有为利用孟子的性善说与天赋人权论相互印证,将平等说成是人“直隶于天”的天赋权利;借助庄子的破对待与佛教思想融合,谭嗣同将平等理解为不生不灭即微生灭的宇宙状态。对平等内涵的界定隐含着对实现平等途径的理解,康有为在人人自主、独立中关注女子的自主和独立问题,将“男女平等各自独立”视为通往平等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演绎为“毁灭家族”的平等之方;谭嗣同在通而平等中执着于破除对待,在“人我通”中希望“别生种人”达到“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的平等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