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代《永乐大典》(卷823)中提出了“空山道人”与“病妇艳装”两种诗歌美学风格,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论述.这对美学风格的提出,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的学理思路,不同于西方以《恶之花》为代表的美学风格,它是真正能够体现儒道合流并代表中国传统美学风格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娜拉"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她仿效于"西方"却又植根于"传统",以走出"父家"且回归"夫家"为己任,最终轰轰烈烈地上演了一场具有中国特色的"解放"闹剧,并且也完全曲解了西方"娜拉"的深刻内涵。中国"娜拉"与西方"娜拉"的本质区别,主要是表现为做"女人"与做"人"的认识不同;这种东施效颦式的机械模仿,极大地影响到了中国现代女性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如何成长出一支代秀的企业家群体,不仅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创新能力的发挥,还必将影响到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企业家自我精神发展的内在超越性是根本.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理论资源,对企业家自我及其精神发展问题进行初步探索,创新性地提出"三次超越"的理论模型,即企业家自我精神的发展是一个从欲望意识、道德意识再到人文意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喻中 《社会科学》2005,(8):53-59
行政权并不是一种均质的权力类型.以授予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的表达方式为视角,可以看到两种形态的行政权通过"可以"一词授予的行政权具有权利的性质,通过"行使下列职权"这种表达方式授予的行政权具有义务的性质.两种形态的行政权的界分,可以解释政府的"经济人"与"执行者"两种角色.  相似文献   

5.
尚东涛 《齐鲁学刊》2004,2(4):59-63
歧见纷呈的发展中的技术哲学,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在"本体"维度无不指向"技术"。对"技术是什么"之设问作应答的"技术是……",作为经验命题仅仅限定于"现象界",谓词"什么"无法企及作为"本体"的主词之"技术"本身。只有排除谓词后的"技术是",才彰显着"技术"本身。旨在充分展示其全面内涵的"技术是"命题,经"技术是技术"达于"技术如何是技术",实现对经验命题主词作前提追问的"自行展开"的命题转换。作为主体的"现实的人",以人的"生命活动"为现实性基础,经"思"与"反思"及其交融,在"技术"是起来"的途中,推进着作为技术哲学"本体"的"技术"的思维建构,为技术哲学奠定着历史展开之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文学的民俗叙事,蕴涵着时现代中国文化的深层开掘与文学审美价值的提升,应有其重要意义.由于作家们用不同眼光审视民俗文化.新文学的民俗叙事便有两重视角与两种姿态:一是从启蒙文化的角度反思中田传统文化,透视民俗背后历史积淀的滞重和国民精神的愚弱,对民俗多取"批判"姿态;二是引入文化人类学等理论,从更宽泛的意义上审察民俗,多自然平和的鉴赏趣味.寄托着对"乡村家园"的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7.
陈光 《东岳论丛》2012,33(7):51-55
蓝黄“两区”的发展应着眼于整个环渤海区域,这既与蓝黄“两区”发展规划出台的原因有关,也为“两区”的自身发展所必需.蓝黄“两区”是环渤海区域发展的两个重要推手与增长极,应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环渤海区域立法.环渤海区域发展所需法律包括硬法和软法两种形式.建立在平等协商基础上的合作立法是环渤海区域立法较适宜的模式.蓝黄“两区”可较自主地决定软法规范的供给,同时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参与到环渤海区域硬法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8.
"乡景"叙事作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诉诸于读者视觉神经的直观意象,直接表达了中国现代作家对于乡土中国的不同看法。比如启蒙视域中的凋敝"乡景"、革命视域中的苦难"乡景"以及审美视域中的田园"乡景",都是中国现代作家以不同的切入视角,去力求真实再现乡土中国的一种努力。因此,不同类型的"乡景"叙事,便以不同色彩的艺术画面,既反映了中国现代作家思想观念的多元性,又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学审美追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认清坚持“两个必然”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自身发展阶段搞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就是超越自身发展阶段造成的结果.以史为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本经济和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比较发达阶段迈进,我们在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上仍需延续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但与初级阶段又有较大差别,我们的社会主义因素会逐步增多.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缓慢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及时制定出未来发展方略,有计划、分阶段、依层次逐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城市想象中,城景不仅仅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还综合了作家创作意图的主观投影、自身生命感知和情绪体验。三种不同视角呈现出了不同的城市形态:启蒙视角下的城景是灰暗与衰败的,革命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对立与冲突的,自由视角下的城景是充满了日常生活审美的。  相似文献   

11.
从四五运动到粉碎"四人帮",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年的历史是两种中国之命运决战的历史.它经过了三个阶段、两大战役.以天安门事件为代表的四五运动,是悼念周总理、拥护邓小平、反对"四人帮"的群众革命运动.这场运动为十月粉碎"四人帮"奠定了伟大的群众基础.十月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领导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起了决定作用,汪东兴、李先念等起了重要作用.对两个重大事件认识中的若干问题,如:怎样评价四五运动中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四五运动是不是党领导下发生的?粉碎"四人帮"是否合法?是不是一场政变?是不是军事阴谋?作者通过具体分析作出了回答.对两大事件的历史启示,作者进行了概括.  相似文献   

12.
宋剑华 《江汉论坛》2012,(1):123-128
中国现代思想启蒙"拿女人来说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注意的奇特现象。从五四时期开始,猛烈攻击封建"礼教",热烈张扬女性"解放",传统文化全面受到了诋毁。但是,五四反传统的运作策略,并非是以"西方"去反"传统",而是以"传统"去反"传统",启蒙者将民间"恶俗"之实,冠以封建"礼教"之名,孔儒学说的精神本质显然是被"误读"和"妖化"了。  相似文献   

13.
“支那”之痛:中国现代留日作家的创伤性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那"的国族身份带来的屈辱体验,成为中国现代留日作家心中的一种创伤性记忆.留日作家对于"支那"之痛择取的文学记忆方式呈现为两种价值取向:一是由自卑转向理性的国民性自省;一是带着怨恨情绪丑化日本以求得精神上的胜利.前者使得日本体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国民性批判的外源性文化资源,而后者建构出的失真的日本形象,在满足时代所提出的国族动员要求的同时,也造成中日间彼此难以消弭的隔膜.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回答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的,属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它在方法论上强调与时俱进和理论创新,在基本理论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并提出用先进生产力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理论创新带动社会发展和变革,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从而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5.
废名新诗"兴感"理论与传统诗学关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其"直接的抒写"之论与"直寻"、"现量"诸说,其"短兵相接"之论与"风水相遭"之说,其"忽然而来"之论与"不以力构"之说,其"横竖乱写"之论与古代"俯拾即是"之说等方面.废名品诗对于传统诗学理论,既得貌入神,更推陈出新,这种借古鉴今的诗学实践,对于现代抒情诗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明哲 《浙江社会科学》2020,(12):88-94+159
所谓"gender"革命,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发生的一场以"gender"替代"sex"的语言和文化变革。当"sex"被"gender"替代后,性别与生理之间的关联被理论性地否定了,促进和强化了多元性别论成为一种正当化的社会观念。这是一次具有独特西方特征的文化变迁,不仅不具有一般性,而且值得反思与警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论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历史结晶,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普遍的美学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中外文学的交流比较研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事实上,这种普世价值的显现,不仅是当下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点,体现了学术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是中国文化贡献于人类、与世界分享自己艺术情怀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8.
"情殇"叙事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一大现象,它以新女性"出走"与"回归"的逻辑结构,向社会发出"知识误我"的悲凉呐喊,并以"看破红尘"与"认命现实"的消极姿态,深刻地反映了知识女性对于性别"解放"的绝望心理。"情殇"叙事作为中国现代女性作家的爱情挽歌,集中表现了女性既不相信"爱情"更不相信"男人"的自省意识,以灵魂独语与灰色情调去反思启蒙是其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俞祖华 《东岳论丛》2022,(9):5-18+191
现代化话语与民族复兴话语是贯穿近现代历史尤其是中共奋斗历程的两大历时性叙事。革命时期倡导的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即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过渡;建设时期提法从“工业化”过渡到“四个现代化”;改革时期提法从“四个现代化”过渡到“社会主义现代化”或“小康社会”;新时代提法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渡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民族复兴叙事经历了从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建设时期的“中华民族团结统一”、改革时期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演变,建构了以独立、富强、振兴、圆梦为核心的复兴话语。“两大叙事”相辅相成:生成同源,激发于鸦片战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创巨痛深,受命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挫折的危难之时,打开机会窗口于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与新的社会力量成长;目标同向,体现制度优越性——定位于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体现发展全面性——定位于国家的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体现定位高阶性——定位于赶超西方发达国家;道路同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阶段。“两大叙事”又相对分立,现代化话语侧重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盘剑 《东岳论丛》2012,33(1):53-59
对于作为文化产业核心门类的动漫,对外传播具有经济、文化双重意义.我国动漫产业迄今虽然已经规模巨大,但能够“走出去”的作品还很少,动漫出口收入相对来说还很低,在海外的影响也很小.其原因在于动漫作品不仅质量差,而且创作观念陈旧、观众定位不准、缺乏足够的想象力和动漫的独特魅力,并且盲目崇外跟风模仿.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要从动漫创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入手提升中国动漫质量,并借鉴美国电影屡试不爽的“跨文化策略”和“全球文化策略”,借此改变中国动漫对外传播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