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米歇尔·福柯通过对西方法权模式权力观的批判,以及对马克思经济决定权力的否认,解构了宏观权力学体系.福柯用后现代技术分析手段建构了无主体性的微观权力体系,其独特的微观权力理论研究视角开创了政治权力学研究的第二维度.当下我国频发的医患事件,其背后便是微观权力的空间博弈.福柯微观权力理论可以对缓解我国医患矛盾提供有益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邱晓林 《天府新论》2006,(1):109-114
在种种文化现象中辩认权力操作的运行机制,是文化研究最为基本的着眼点.葛兰西的"文化霸权"论在这一崭新的理论空间中具有奠基性的重大意义,而从西马到后现代主义的诸种权力学说则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其致思取向,在对权力支配与反支配之种种策略的深刻透视与辨析中,将现代社会权力问题的复杂性展露无遗,但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理论偏颇.  相似文献   

3.
空间与权力——福柯空间观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柯是20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对于后现代地理学中空间理论的建构却鲜为人知。福柯对于空间问题的直接论述主要出现在他为数不多的讲稿和访谈录中,他的很多理论著作也贯穿了空间的概念。他揭示了空间和权力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成为后现代地理学的奠基者之一。本文从空间的着魔、空间与权力的关系以及圆形监狱的极致范例三个层面分析福柯的空间观。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83-89
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理论逐步转向空间的同时,空间理论也日益重视空间与存在的关系。从胡塞尔到梅洛-庞蒂的哲学研究中,身体不断得到解放,逐渐获得理解存在与空间关系的原初性地位;与此相应的是,本雅明、海德格尔、巴什拉、詹姆逊等理论家都深入探讨人的空间经验,揭示现代人的空间焦虑与危机;在此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后半期,西方社会学、地理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对社会空间中权力关系的研究成为空间理论的重点,也成为解读现代社会中空间与存在关系的关键。由此,身体、经验、权力成为贯穿20世纪西方空间研究的关键词,也构成理解空间与存在的三个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5.
杨俊 《北方论丛》2017,(6):123-127
《资本论》是以资本为核心的经济权力来源及其结构的理论.在来源上,社会剩余劳动的物化所具有的依赖性、稀缺性与占有性共同决定着经济权力的实践生成;在结构上,以金融资本为轴心,经过实体资本,以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为基础,通过由内而外的市场化与全球化过程,进而支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从而展现与衍生为五种层面的经济权力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需要在《资本论》经济权力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而合理的经济制度优化经济权力结构进行空间再生产,克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不充分.经济权力结构的优劣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13个网络字幕组为研究对象,对青年亚文化社群的运行机制与权力关系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在网络字幕组创设的亚文化空间中,个体群内权威的建立以及不同字幕组在亚文化生产场域优势地位的确立与文化资本发生着密切勾连,但权力体系的建构与权力等级的确认并不是现实权力体系在网络亚文化空间中的一种简单复制,能者居上、实力为先——对知识权力的认可,成为网络字幕组群体认可并遵循的隐秘权力逻辑.  相似文献   

7.
王雪  张盾 《东南学术》2021,(2):47-55
对资本权力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资本是一种规训劳动者主体性的力量,其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将劳动主体重塑为“经济上有用且政治上无害”的柔顺个体,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人力资源基础.这一规训机制具体实现为资本规训权力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同构.在时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对时间的侵蚀,以“工作日”“时间表”的形式占据人的生命活动,使时间成为吸纳和榨取人类精神劳动的媒介;在空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与空间的糅合,资本将触角从以工厂为代表的封闭空间扩展到以城市为代表的开放空间,以隐秘的剥削性开启了从肉体规训到精神物化的范式转换.资本与时间、空间的同构,使资本对人的规训发展为一种政治权力,结果使劳动主体丧失了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最后以产业后备军的形式成为资本权力宰制下的“赤裸生命”.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60年代西方学术界发生空间研究转向以来,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已经经历了理论开拓、全面发展和多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在城市社会来临的背景下,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具有了新的理论意义。城市作为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新马克主义空间理论产生和发展的"场域",其空间重组与再造是资本积累和空间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事实上,空间生产作为中国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同样也充斥着资本的逻辑和权力的力量,这种力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城乡空间分异、乡村日常生活秩序解构和"城—乡"社区空间与身份认同的迷失。因此,如何重构渐渐趋式微的"熟人社会",以及如何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应是中国城镇化发展关照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对个人影响的角度可以提出三个理论假设:即权力来源错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性质缺位惯习与权力腐败、权力交换漠视惯习与权力腐败.今依据36个权力腐败个案的档案信息和访谈资料分别对该理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并基于以上分析和探讨提出三项对策性建议:一是坚持“权为民所有”;二是坚持“权为民所用”;三是构建权力制约的“天罗”和“地网”.  相似文献   

10.
福柯对传统的权力理论进行了批判,坚持认为权力首先并不是压制性的,而是生产性的;同时,知识也是与权力相联的,所谓纯粹的、客观的知识是没有的.福柯选择了"性"作为自己颠倒传统权力理论的重要场所.福柯翻转传统的权力理论,是与他的消解主体地位的理论主旨是一致的,从积极意义上来说,是为了对个体涉入的具体的制度、场所和机制进行批判性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宋红岩 《江淮论坛》2013,(3):124-128
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尺度的改变影响了人类表意甚至文化"。而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社会的形成,网络权力表达也日益活跃。文章在厘清网络权力发展的要义与旨趣的基础上,对权力网络与网络权力、空间权力与权力空间、权力秩序与秩序权力等问题进行了道义上的阐释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亮 《天府新论》2013,(3):15-20
鉴于宏观调控对于我国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国家多次指示应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然而,目前理论与实务界对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基础理论问题的关注度较低,使我国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完善缺少了重要的原则性指导和方法论依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用了政治学、社会学、制度经济学等多种视角,从分权理论、政策搭配理论、系统论、冲突理论和集体行动理论探讨了中央宏观调控权力配置的理论依据,并分别阐释了这些理论与权力配置命题的内在耦合.  相似文献   

13.
数字时代引发了新的社会变革,尤以新兴权利和权力新形态为主要标志。数字技术开辟了新的政治空间,产生了新的权力基础。在数字技术与权利和权力的深度融合中,数字权力作为一种新的权力形态得以诞生,并进一步改变了原有权力的组织形态和法律形态。权力天然具有扩张性,数字权力具有高度私人化、高度弥散性与监管脆弱性的特性,相较于传统权力形态,其扩张倾向更为显著,由此引发了国家、社会、个体三个层面的危机。数字权力扩张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需要在把握数字社会权力动态的基础上重塑权力格局,以新的治理方式应对当下的权力变化与扩张后果。。  相似文献   

14.
徐复观的权力观以权力的归属、行使和权力的范围、限制为问题框架,把民主与宪政分别视为解决这两大权力问题的制度方案,并力图将二者整合为一体.就理论定位而言,其权力观的基本理论取向是在民主与宪政之间.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与文化联姻,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特色,由此产生出一种可名之为"权力流转"的文化研究与文学理论相互交融的理论形态.依据对文化不同的理解,联系特定的社会历史情状,可以分为哲学本体论、审美本体论、文化本体论等三种权力模式.第一,文化研究的多元立场、知识阐释解构了本体论,形成了知识型文学理论的权力.第二,通过交流创造理论范式成为文化型文学理论的权力模式,权力流转于反思与元理论之间的博弈中,并已潜入理论地表.第三,文化研究增强了文学理论范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实践性,为重新赢得社会影响力打开了思路.但是,范式的流散化、随意性使得一时间很难取代元理论体系的优势地位,"文化"与"文本"的异质同构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治理:空间、正义与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尚建 《学术界》2012,(4):42-48,283,284
在世界范围,城市的扩张、更新与改造带来了空间的再生产。城市治理本身就建立在空间的再生产之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批判了资本与权力对于城市居民既有权利的剥夺,也批判了城市对于农村的掠夺,再一次从现代性的层面批判了资本主导下的城市权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城市政府开始获得了相对农村政府的凌越地位,并主导着城市乃至区域性的治理,城市治理必须直面空间理论的批判与反思,并致力于重建社会空间、完善区域性正义供给、减少社会排斥之重任。  相似文献   

17.
企业性质问题是企业理论、公司治理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本文沿着科斯对企业性质的理解与伯利一米恩斯开创的权力关系及其演化分析方法,从演进的动态视角探讨企业的性质及其演变问题.核心观点是,企业内部核心资产的变化决定了企业权力关系的变化,权力关系的变化决定企业性质及其演进.这一研究表明:进一步探讨企业权力结构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对深化企业理论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检察权具有制约与监督国家权力的双重功能,一个国家选择的权力控制理论和模式是理解检察权制度目的的理论基础.“三权分立”理论下的权力制约模式是西方国家实行权力控制的有效尝试,注重分权与制衡.“权力一元分立”理论下的权力监督模式是我国实行权力控制的现实选择,注重权力的内部分工与外部监督.正因如此,中西方国家的检察制度在“原点”价值上存在着根本的区别.长期以来,我国检察理论和实务界逐渐疏远了制度“原点”价值的学术争论和实践探索,弱化了检察权的法律监督功能.为增强检察机关在法律监督中处于更优越的地位,应将检察机关的诉讼权能与监督权能相分离,权力制约与监督相区分,坚持“禁止双重监督”的原则,跳出传统检察权制度的框架和仅限于诉讼监督的范围,回归我国检察制度的“原点”,以对行政权和审判权的监督为核心重新配置检察机关的权能,走自我完善和自主创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脉络下,空间不再是静止不变的容器的概念,而是人类社会关系的重组和社会秩序建构的产物.它意味着人的主体性建构以及人口分布规律都带着深刻的空间痕迹.这种社会空间理论为人口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主张城市空间的结构、资本积累、政治权力以及劳动的空间分工都是影响人口在城市中分布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要想达到人口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对空间以及上述影响因子进行认真分析,加强制度与政策的顶层设计,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总体进程.  相似文献   

20.
郭莉  崔强 《学术探索》2015,(3):147-151
当前,关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探讨成为共识性的时代问题,也是大学发展的重大主题。但是目前对这一问题的规范性论证相对匮乏:大多数学者的目标依然是区分差异和对立,而忽视两种权力的对话空间。通过对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价值的解读,以及对现实的回应,我们尝试以更为开放的视界来完善相关论证,注重对话交流,从而开显高等教育权力理论更为广阔的思想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