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宏观上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各项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数量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创新驱动路径是以科技创新形成技术创新支持体系,以产业创新形成新型产业支持体系,以制度创新提供激励导向,以战略创新形成战略支持体系,以管理创新形成有利的环境支持。而培育创新型企业,构建创新驱动主体;发展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构建创新体系;推动制度创新,改善制度环境;推动政策转型,实现政策导向的转变等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的学源基础、理论框架及其政策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种新的增长理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重农主义到亚当.斯密,以及现代人们对传统经济增长观的认识与反思,都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学源基础,而收入差距过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以及增长价值观的紊乱等构成了包容性增长提出的现实背景。包容性增长的内涵是多元的,其理论框架除了注重通过共同参与消除或缓解贫困外,还应包括通过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重构经济增长价值观等内容。倡导包容性增长是为了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平等发展、代际间公平发展以及消除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其他经济社会问题等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力健 《学术探索》2001,(Z1):44-4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认为必须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并重点论述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必要基础及提出了尽快实现这一根本性转变的若干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会科学辑刊》2007,(2):122-125
由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的转型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显著特征。由于数量型经济增长的缺陷,不能满足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必须使中国的经济增长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型。而要实现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需要通过行政体制创新、经济体制创新、体制的综合创新和发展观的创新等一系列体制创新支持形成合理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始终是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经济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符合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发达国家的普遍经验.中国传统的投资驱动增长方武难以长期持续,它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财政目标应从配合传统增长方式转移到创新驱动增长方式所强调的创新人才、创新主体、创新环境、创新制度四个环节上来,为实现中央制定的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是合乎我国当前经济周期波动规律、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律的必然状态,是从一个经济发展阶段向另一个经济发展阶段过渡的转换期。追求质量是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常态并不意味着低增长,而是要在速度换挡过程中构建起创新驱动的新模式,为新一轮增长创造条件,进而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问题包括:经济再平衡过程中的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和动力重塑、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新常态下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等,实现路径在于改革,改革过程中应该坚持质量效益价值取向、市场配置资源取向、创新驱动取向、生态取向、民生取向和包容性取向。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与转换黄平林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现实选择一般认为,经济增长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以追求增长速度为核心的粗放化增长模式,二是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化增长模式。前一种增长峻式工要依靠外部输入动力推动,也就是由资源投入所推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由追求规模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追求质量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结构性问题凸显的重大举措,是一次理论联系中国实际的"中国化"创新。面对国内要素禀赋结构转换、技术后发优势减弱、市场机制扭曲以及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等不利影响,应通过"供给+需求"双侧调控有效配合、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手段实现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质量:理论阐释、基本命题与伦理原则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增长质量是经济的数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的背景下,经济增长的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创新能力提高的结果。经济增长数量考察的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经济增长质量考察的是经济增长的优劣程度。经济增长质量分析是一种新的分析范式。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有:提高经济增长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公平利用资源。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基本命题有:(1)较高的生产率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保证;(2)稳定性可以实现经济增长中资源有效配置和有效利用的结合;(3)降低资源环境和生态成本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净收益;(4)经济结构的转化可以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5)福利分配可以实现经济增长成果的共享;(6)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国民经济;(7)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关键是"使制度正确"。经济增长质量分析的伦理原则有:(1)经济增长质量内在地包含了经济增长与伦理建设的和谐统一;(2)经济增长的结果必须惠及到全体劳动者;(3)经济增长质量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道德原则;(4)经济增长使人的发展条件得到改善;(5)质量型经济增长中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必须协调;(6)质量型经济增长的终极关怀是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与文化因素推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经济增长的一种决定性资源因素正愈来愈重要地影响着经济增长过程,因而文化也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重要动力。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过程中,旧的文化制约因素不解决,制度和科技的效能就难以充分体现。因此必须全面确立起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的文化因素,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真正转型  相似文献   

11.
就以往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而言 ,或多或少都是以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为代价而获得的。然而 ,要使人类经济社会得到持续发展 ,经济增长就必须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平衡包括在其发展的目标之内。为此 ,中国经济的发展战略 ,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改变只追求以 GNP增长为中心的粗放型工业化模式 ,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当中,我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和经济增长态势将体现出新的特征,宏观经济政策和调控导向将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这是因为我国经济所处的增长阶段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量也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这些稳定性和持续性因素的共同作用,将使得我国经济增长逐渐形成和具备稳定和持续的内生属性,从而为实现"全面小康增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汪和建 《学术研究》2016,(4):51-60,177
全球金融危机实际宣告了经济全球化主流模式的终结及其转型。国际经济秩序巨变对于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集中表现为中国基于全球生产的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来自外部市场需求减少和内部生产成本上升的双重阻碍。国内外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亟需进行某种适应性的转换,即重建一种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此,在认知层面上首先要深入理解一个基础性的问题,即消费如何推动经济增长?与主流经济学不同,经济社会学选择下降到行动与组织层次和以消费者与生产者互动为核心的研究策略与方法,为我们分析消费如何影响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提供一个有力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经济增长模型和来源的分析研究,以及对知识经济有关理论的思考,认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增长模式是以知识作为经济增长的来源,以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和相应经济价值为核算标准,以人力资源和开发为依托,以知识化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知识型经济增长模式。粗放式经济增长和集约式经济增长的条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都难以满足,它们的发展都最终被知识型经济增长所取代或演变为知识型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增长的模式经历了单一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更替过程.经济增长与制度正义是互生互发的关系,自生自发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在中国的经济转型过程中,完善民主与法治是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理解经济增长必须涵盖路径选择("道")以及价值实现("义")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之后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经济增长在路径选择中采用的是要素密集投入的粗放型方式,而在价值实现中经济增长尚未充分有效地转化为居民福祉水平提升,这种格局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合意性形成挑战.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动的背景下,我国必须促使经济增长在"道"和"义"两个层面进行双重转型,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对于顺利实现双重转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包容性增长与农村微型金融体系的构建:一个战略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于显吉 《兰州学刊》2011,(10):16-21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增长范式,本质上体现了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包容性增长,金融体系必须要有包容性。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金融排斥问题严重,微型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有效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可触及程度。要从金融战略的高度,推动包容性农村微型金融体系的建设,为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提供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过度追求经济增长的倾向即“增长主义”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思想认识根源、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和具体的体制机制原因。增长主义者在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贯彻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和路线,并且对增长主义的各种副作用和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制定增长战略时没有把生态状况作为约束条件,过高估计高增长的必要性,错误认识宏观调控的作用,对市场机制的自利动力抑制不足。地方领导干部追求经济增长动力超强,不仅仅是基于晋升、保职和增加财政收入等动机,还有腐败诱惑力大的因素,非民主的经济决策机制是增长主义的关键性机制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刘笔利 《学术论坛》2013,36(1):141-144
包容性增长是一种新的经济理念和经济发展方式。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可以增强经济与社会、自然、人的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有利于丰富社会成员参与经济增长和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并提高把握机会的能力。文章认为,应通过构建与经济协同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发展机制、建立健全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创新和丰富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等突进来促进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主权国家的科技战略一般是在引进创新与自主创新之间进行选择的。这种选择既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起着制约作用,也受经济增长质量状况的影响。选择与经济增长阶段相适应的科技战略,是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