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使得社区的作用不断提升.如何构建社区与学校教育联动机制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社区工作、教育工作的重点.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产生的影响,寻求构建联动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其行为受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本文旨在分析我国目前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及成因 ,探讨预防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违法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呈上升趋势,而最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人数明显增加。为剖析我省未成年人及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探索预防控制末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对策,从去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情况作了一次较为系统的专题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和我们的分析,简述如下: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一)未成年人犯罪向低龄漫延。从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年龄结构来看,大多是处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为16-17岁,最小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谢旖隽 《湖南社会科学》2007,(2):172-173,176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分析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的综合反映,也是行为失范的必然结果.Hirschi(1969)的社会控制理论主要依托于以下四个概念:联系、承诺、投入和信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颇多,诸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观念错位;“惟我独尊”观盛行、个人主义至上;法制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多等,这主要是受社会、家庭、学校环境和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特征的影响。应从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建立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做好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帮教转化工作等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刘立 《江汉论坛》2003,(6):103-105
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保护和感化挽救工作流于浅表化、形式化,导致一些问题少年对法律认知的肤浅偏颇,毫无顾忌地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必须针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治理的特殊性,寻找和确定对未成年犯法治和德治双重治理手段的契合点,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呈易发、多发、高发态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及时对其实施救助保护和教育,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与突破口。为此,应积极健全多种形式的救助保护未成年人的维权机制;进一步加强保障工作,成立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帮扶教育工作组织;坚持用真情、真心救助保护和教育来唤醒“失足未成年人”的良知;推行轻微刑事案件非羁押诉讼制度,为未成年人今后获得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坚持法治宣传教育进辖区、街道社区、乡镇村组和学校;坚持关口前移,积极构建预防未成年人再次违法犯罪的防控体系。依法推进工读教育与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相衔接,为保障学龄阶段未成年人顺利回归学校、家庭和社会铺平道路。进一步健全《刑法》,依法规范和强化未成年人父母或者监护人的抚养管教行为,确保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具备最基本的法定条件与环境。  相似文献   

8.
胡安忠 《天府新论》2006,(Z1):166-167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明显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与前期相比,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成倍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少数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养方法不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塑造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课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一个日益突出的全球性社会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吸毒、贩毒并列为"三大公害",它不仅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直接影响到一代人的成长,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从根本上讲,完善少年司法体系就是采取科学的理念,对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设置并适用合理、正当的司法处遇措施。我国现有少年司法体系没有真正确立与少年司法相契合的教育刑理念,虽然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规定了教育、感化、挽救的办案方针及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办案原则,却没有规定可替代刑罚的以教育为目的的司法处遇措施,以至于实践中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只能一放了之。破解这种困境,就要根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确立教育刑司法理念,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设置强制性教育措施以及如何在落实强制性教育措施的同时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免受侵害。遵循这一思路,我国少年司法体系中要设置具体规则,并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物质保障,确保强制性教育处分措施得到规范适用、收到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预防矫正问题进一步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我们在对济南市范围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矫正状况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少年法院、限制监禁刑、强化未成年人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提出构建分性别矫正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新疆籍未成年人在内地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并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的未成年人员主要来自贫困的南疆地区,受教育程度低,年龄偏小。犯罪以扒窃偷盗为主,以团伙化共同作案为主,呈现出智能化、现代化等特点。导致新疆未成年人内地犯罪的原因是复杂的,有社会、宗教、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原因。预防和治理新疆未成年人在内地的违法犯罪应加强新疆与内地有关部门的联系,齐抓共管,加强登记管理,多方治理,坚决遏制其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这对维护内地社会治安的稳定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辛亚萍 《理论界》2003,(2):61-62
近几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和担忧。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据2001年审判案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大面积的统计调查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禁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致使社会及学术界一直没有一个比较全面整体的未成年人犯罪的印象,本次调查在得到相关部门允许的情况下,试图通过统计数据为学术界及社会提供一个未成年人犯罪的总体印象。文章首先描述了未成年人犯罪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并与相应部门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对照;描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概况及其在社会犯罪中的各项比例,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未成年犯罪者的生活环境,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积极因素激励着学生健康成长,其消极因素又必然波及到学校,并且不同程度地反映在学生身上,加之不良的家庭环境影响,导致未成年人不思上进、吸烟、盗窃、抢劫、打架、斗殴,有的“黄、赌”成癖,最终触犯刑律。不时发生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担忧。特别是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导致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自私自利,好吃贪玩,损人利己思想的恶性膨胀是他们犯罪的主要思想根源。违法犯罪学生决…  相似文献   

16.
赵幼鸣 《船山学刊》2006,(2):209-211
我们应从严重违背公平性伦理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入手,统筹发展城乡教育,使农村未成年人与城市未成年人一道公平地享受国民教育,这将有效预防农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伦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江西社会科学》2013,(11):189-19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其对未成年人成长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网络的泛滥,容易导致未成年人传统文化的淡化、道德观念的弱化、人际关系的异化、抽象思维的退化,甚至会产生人格障碍,加上法律意识淡薄,法制教育缺失,最终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应从净化网络环境,提升教育理念,加强法制教育,提倡社区矫正,实现执法公正等方面进行预防及改造。  相似文献   

18.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多 ,危害严重 ,新情况、新矛盾不断出现的现状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借鉴国外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法律制度系统化、非刑事化和保护性的发展趋势。我国应从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三个方面完整构建我国青少年犯罪特殊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是当今严重影响我国社会治安的重要社会现象,如何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结合我国实际,提高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理念,明晰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原则,追寻构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防控体系的途径,形成未成年人犯罪防控的有效机制,是我们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应有之义和实践之要。  相似文献   

20.
我国法律、法规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一贯实行教育、挽救、感化和改造的方针,能不逮捕的就不逮捕,能不判刑的就不判刑,能判轻刑的决不判重刑,必须判重刑的,尽量考虑给予出路.因此,律师在接受委托或被指定为未成年被告的辩护律师后,在为未成年人作刑事辩护时,应抓住“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熟练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从宽处罚的各种规定,以便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和法律知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注意采取与成年被告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