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2006,(4)
邓显超在《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第1期上撰文《提升中国软实力路径》指出,软实力(softpower)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JosephNye)于1990年提出。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等方面。他认为软实力一般是指无形的、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力量。软实力靠的是吸引力和感召力,具有自愿效仿的特点。一般来说,硬实力是指主要通过经济胡萝卜或军事大棒来利诱和威胁别人去干他们不想干的事情,而软实力依赖政治、思想、文化和政策的吸引使别人自愿“追随自己”。一个国家的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软实力随着硬实力…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治国理念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提升中国软实力,既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又是实现中国和平崛起的现实需要.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研究逐渐成为中外学者的关注焦点.20多年来,中国学术界对软实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以中国知网检索被引次数前5名的期刊文章为切入点,对软实力的战略意义、软实力的概念、软实力的构成要素、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相互关系、中国软实力提升方略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并对软实力的研究提出前瞻性的理论分析,以期进一步推动软实力研究的中国化,为提升中国软实力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洪晓楠  李琳 《江海学刊》2014,(3):221-227
由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巧实力"概念,被奥巴马政府运用于美国外交之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约瑟夫·奈认为巧实力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体。巧实力作为一种方法,具有灵活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巧实力运用中,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使用没有明确的比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运用来实现目的和利益的最大化。巧实力理论是外交战略的重要指导思想。中国要使用巧实力理论增强外交功能,应当增强硬实力、提高软实力、善用巧实力。  相似文献   

4.
一、对“计划经济为主”的认识 经济是个多义词,有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经济原则等等不尽相同的内容。“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指的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制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的社会性不断增加,生产和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按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交换的社会化程度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从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到计划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这种经济制度性质的划分,不同于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划分。后者以生产关系的性质为划分的基本标志,区别有无阶级和阶级关系如何;前者则  相似文献   

5.
自从约瑟夫.奈20世纪90年代提出软实力的概念之后,软实力理论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之一。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使长期以来隐伏于国际关系间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制度体系等方面的暗中较量公开化、明晰化和理论化。国际竞争既是一种硬实力的竞争,又是价值观念、制度、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国家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方式运用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回顾并剖析美国软实力的发展历史和形成规律,对促进中国软、硬实力的协调发展与和平崛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黎虎 《文史哲》2012,(4):60-71
汉代外交之空前发展主要是因其综合国力之强盛,尤以其中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强大所致,同时还与其"软实力"亦有相当关系。"德"是中国古代外交关系"软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是汉文化的集中体现与总和,其基本理念是认为中原王朝应通过修"德"以吸引四方国、族。"软实力"在汉代外交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一为四方国、族对于汉文化之从敌视到仰慕,以匈奴最为典型;一为四方国、族对于汉文化从隔膜到亲近,其中以西域诸国较为典型。在外交关系中,"硬实力"是第一位的,起决定作用的,"软实力"之发挥作用一般来说是在"硬实力"基础之上方才奏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平崛起视角下的国家软实力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是相对于硬实力而存在的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国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中国和平崛起不可逆转,必须抓住战略发展机遇.崛起的中国,软实力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软实力的资源实力和行为实力需要我们用客观的眼光和战略的心态来测量和审视,由此找到一条发展壮大中国软实力的合力路径,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软实力与硬实力:竞争力评价的一个新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和相关研究的发展,为我们分析种类不同的主体在发展过程和竞争过程中依赖的实力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和分析框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我们可以从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角度,更形象、更准确地分析不同条件下相应竞争主体的竞争实力及其来源,其中,划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键在于将某种实力或者力量所依托的资源要素合理地区分为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  相似文献   

9.
论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广军 《理论界》2009,(1):156-158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文化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并由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文化力作为有别于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的"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突出,并逐渐取代资本成为国际问的核心竞争力.中国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则必须在壮大经济、科技和国防实力的同时,大力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其战略思路是:提升文化凝聚力是其根本路径:增强文化创新力是其关键因素:扩大文化传播力是其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纵横比较,阐明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在外部实行经济封锁和内部缺乏建设经验的条件下,尽管没有完全扭转一穷二白的遗留状况,但发展速度与生活改善比旧中国快,与世界多数国家的经济差距在缩小,进而批评有关新中国经济变迁方面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第二部分,作者认为私有制有明确的财产规定性,农村改革的基本层面是推行合作经济制度,产权变革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而非私产化;首次提出“经济美”概念,认为它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中具有制度公正、运行有序与发展和谐的一种属性,并指出在内含“经济学美”要素的马克思主义启迪下,改革的走向是建立东方公有主体型“经济美”的市场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协同作用 ,但“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本文从经济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着力点进行分析。着力点之一 :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持国民经济较快的增长速度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年均 9%以上的速度 ,正是依托了这样的速度 ,我国综合国力、经济实力、民族…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标准是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命题。它有两层含义,即生产力既是标志社会发展、区分不同社会形态及其发展阶段的根本标准,又是检验经济制度(包括体制)先进与否、经济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直接的对应关系,在一定的生产力“区间”可以有不同的经济制度与它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发展开放型经济对中国软实力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中国软实力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硬实力与软实力发展明显存在较大差距.中国应从改善国家形象、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提高塑造国际机制的能力等方面加强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孙琰孙连仲一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制胜之道》认为,所谓“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别人而不是强制他们来达到你想要达到的目的的能力。他又异常明白无误地宣称,软实力大致包括:政治制度的吸引力、价值观的感召力、文化的感染力、外交的说服力以及领导人与国民形象的魅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力标准”是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总结出来的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提出并论述了“生产力标准”的概念和理论原理。这是在新形势下,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闸明当前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的有关论述中,都提到这个问题。列宁认为“生产力状况”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16.
何祚庥 《齐鲁学刊》2006,3(1):49-64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科学发展”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大发展,是目前各项工作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其核心首先是尊重和依靠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和淘汰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具体规律包括:(1)生产力要最大限度地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2)生产力是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3)生产力是不断地趋向社会化而变化发展的;(4)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综合地满足上述生产力发展的四个规律。为此,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新构建历史唯物主义;要实现思维模式从阶级分析到生产力分析的转变;要学会“生产力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软权力"的消长及当代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标(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以下简称"郑"):"软权力"概念最早由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学者、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J r.)于20世纪90年代初明确提出.一般认为,国家"软权力"是相对于一个国家的"硬权力"而言的.国家"硬权力"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国家"软权力"是指一个国家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向心力.一个国家的硬权力和软权力同等重要,将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个国家只有在"软权力"和硬实力同等强大的情况下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家软实力研究述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实力理论,丰富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内涵,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问题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学者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本土化的语境下,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探讨了国家软实力的概念、构成要素、文化软实力、区域软实力及其建设路径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了对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中国化",增强了软实力理论对中国综合国力研究的解释力,对进一步促进我国软实力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全面提升我国软实力水平,应将文化软实力和区域软实力纳入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总体框架之内,理性分析我国软实力建设的优势与约束条件,统筹国内外软实力建设,努力实现国家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崔巍 《天府新论》2007,(6):34-38
半个多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理论并没有突破古典经济学的范畴,而是仅就某些具体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因此,不可能超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增长存在要素关系模型的创立,建立在马克思经济理论与发达国家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增长及模型的再研究基础上,是从整个大的社会经济着眼,从具体经济领域着手,从生产力构成、生产关系构成、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建立科学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既然是基本而不是全要素,就需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提炼丰富;生产关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生产关系要素对生产力的影响程度也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20.
所谓生产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生产“能力990它可以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前者是一种自然属性,后者是一种社会属性。“生产力悖论”,抽象而言是指“人为”生产力盲目、非理性地发展。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几大关系的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是减小和消除“生产力悖论”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