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乡村政治生态系统和乡村治理中,存在着物种丰富的政治生态种群和多元治理主体,包括乡镇基层政权、村民自治组织、村民、驻地企业等种群,其中乡镇基层政权是乡村政治生态最为重要的政治生态种群和权力主体。乡镇基层政权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生态个体和(亚)种群,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信息、资源和利益的交换。共同构成了乡镇基层政权种内和种间交互作用的政治生态关系网络。由于受到外部政治生态环境以及种群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关系网络中的个体和种群出现了数量失衡,局部结构失调和部分功能紊乱现象,从而不利于和谐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构建。因此,乡村政治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探讨如何对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数量合理控制、结构和功能予以协调与优化,从而形成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乡村政治生态系统和乡村治理中,存在着物种丰富的政治生态种群和多元治理主体,包括乡镇基层政权、村民自治组织、村民、驻地企业等种群,其中乡镇基层政权是乡村政治生态最为重要的政治生态种群和权力主体。乡镇基层政权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政治生态个体和(亚)种群,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信息、资源和利益的交换,共同构成了乡镇基层政权种内和种间交互作用的政治生态关系网络。由于受到外部政治生态环境以及种群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关系网络中的个体和种群出现了数量失衡,局部结构失调和部分功能紊乱现象,从而不利于和谐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构建。因此,乡村政治生态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探讨如何对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数量合理控制、结构和功能予以协调与优化,从而形成乡镇基层政权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态与政治的联姻推动着生态政治的形成与发展。生态政治的重大价值追求是生态安全。生态安全观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安全观的新安全观,也是一种新的政治观和新的人权观,对于政治价值观、政治结构、政府职能、政治稳定以及公民社会的建构都具有重要影响。执政党的生态执政观、生态型政府建设、生态型公民社会的培育,是推动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生态安全理念建设、生态安全制度建设以及生态安全行为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合力,推动着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塔城老风口生态工程建设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在更广阔和更深的层面上审视塔额盆地生态安全对区域经济增长、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所谓“生态安全”是指一个生态系统的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其生态功能是否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5.
生态价值在本文特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价值形态,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的价值形态。风险社会中现代人的生存境遇、和谐社会中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需要、培育善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社会关系的"生态人"以及不断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自身的价值,回应风险社会的挑战,防止生态风险的全面到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从"经济人"到"生态人"的转变,以拓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结构的创新是通过其构成诸要素的凝聚和更换、不断拓展新资源、增加新元素、形成新品质及改变其要素的结合方式来实现结构更新和升级的过程.具体来说,它通过以政府、学校、城市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以社会、农村为主阵地的草根性①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融合,达到结构创新,功能升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逐渐形成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因此政治生态问题成为当前学界和政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理论界从优化政治生态的意义、政治生态的内涵及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优化的标准及路径等多视角多维度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与经济协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经济结构协同性,二是生态经济功能一致性,三是生态经济进化同步性;而生态经济结构的协同性又是其功能一致性与进化同步性的基础。可持续发展必须有合理协调的生态经济结构来支撑,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层次、子系等必须维持一定的对应和比例关系即"秩序",生态结构、经济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社会结构要相互对应、相互适应、有机关联、合理变换,不能以破坏和削弱生态结构为代价来建立与增强经济结构,从而形成协同一致、功能高效的耗散结构状态。发展是系统结构,是功能的对应变换过程,发展在于结构的改良。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的绿色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政治理论是当代西方社会发展和社会政治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一股新兴的政治思潮。从政治思维和政治价值观、政治权力和政治结构以及政治决策和政治参与等方面来看,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没有引起全面的和普遍的政治关注。为了克服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很有必要以理性的态度对待西方生态政治理论,努力汲取其中合理的因素,改变传统的政治思维,树立生态政治价值观,实行基层民主,激励公众广泛的政治参与,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加大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政治解决力度,努力推进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生态政治化进程。这也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0.
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在西方国家出现的民间生态政治运动促使西方国家生态政治的发展,这种发展直接内化为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外化为西方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环保行为的塑造和环保文化的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污染相伴而生的中国现实亦迫切需要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相应提升。当然,政府生态治理能力的提升涉及政府内外系统的诸多要素的形态、现状和走向,难以一蹴而就。内系统要素主要包括价值观、纵横向权力关系和政府官员;外系统要素既涉及公民社会和市场领域的诸多主体,又涉及域外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体制转轨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系运行的宏观政治生态环境。政治体系同其运行生态变化之间的冲突性张力,事实上构成了继续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在动力。实现政治体系功能对其运行生态变化的适应性变革成为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关键。调适政治一体化功能、政治服务功能、政治资源的开发利用功能是体制转轨时期优化政治体系功能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校廉政生态是一所大学廉洁政治建设现状以及廉洁政治建设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是党风、校风、教风、学风的综合表现。建设高校廉政生态能够巩固高校“教化育人”的功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创建,涤荡高校贪污腐化的堕落风气,也能够净化社会政治生态。在推进高校廉政生态建设的同时我们要重视教育、制度构建、校园文化和外部因素四个环节的联动,只有实现这四者和谐统一,才能让大学之地永葆圣洁,使高校真正成为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的发祥地和传播地。  相似文献   

13.
再论生态政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内学术界多把生态政治视为自然生态环境与政治的互动,而且又视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的政治价值观。这是欠全面的。在内涵上,应把生态政治理论从以对自然生态的维护为中心转变为以政治的生态化为中心。在外延上,应把生态政治理论的研究从政治———自然生态层次推进到政治———社会生态层次及政治体系“内生态”层次。从而使政治理论能够以生态化的眼光审视、处理政治及其与社会、自然的相互关系,寻求三者之间交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兴起了生态政治运动.生态政治的兴起并在全球掀起的绿色浪潮,已成为当代世界政治生活中最令人注目的政治现象之一.生态政治主张从政治的高度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传统政治相比,体现了哲学思维上的重大变革.生态政治为我们提供的哲学图景主要表现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哲学的"原野"转向以及对技术理性和科学技术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生态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生态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从生态问题到政治关注这一全球发展态势的透视 ,以及对当代我国社会生态与政治交互作用的分析 ,强调生态问题和政治的紧密关联度。揭示了生态问题对我国政治层面的影响 ;从理论上厘清了我国生态政治化过程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解决生态政治化问题的途径是采取综合性措施 ,努力促进政治生态化 ,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群众、个体在政治维度上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关注程度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的日益政治化,传统政治的绿色转向,正成为世界政治发展的一种趋势。生态政治的哲学基础是要为"自然"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建基。生态哲学强调,生态问题凸显了协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而生态文明建设不单纯是技术或经济问题,更是包含政策主张与价值选择的政治问题。人类社会需要在根本处变革人与自然的关系,变革的原因在生态,变革的内容在经济与社会,而实现变革的决策和过程则在政治。生态问题的最终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都依赖于政治思维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王子坤 《河北学刊》2003,23(6):11-15
生态学视阈中的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的多维的结构。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不仅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三维结构及内在统一,也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外生态",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生态化目标。  相似文献   

18.
微博对政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微博具有限政的功能,制约了权力的腐败与滥用,使权力回归公共政治权力.微博传播了多样性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文化,使不同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良性互动,平等竞争.徽博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态,使政治生态向良性发展.微博政治使中国政治进入了“微”政治时代,“微”政治改变大政治.  相似文献   

19.
在党的治国理政战略中,党的政治生态问题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党的政治生态系统主要是指党内政治生态,其核心要义是指党的执政与领导、党员政治作风在长期政治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政治习性,它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动态性与平衡性、传导性与脆弱性等特性.当前党的政治生态整体态势良好,但部分地区、部分领域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构建党的优良政治生态是党治国理政的必然,需要制度、组织、价值整合联动、统筹推进.为此,要不断健全制度,强化制度落实,树立制度权威,形塑制度精神;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强化组织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组织监督;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立场价值,建设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是全民族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生态文明是人们反思工业文明纠正传统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和整体功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公众主动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和参与动力不足等问题,必须加以解决。只有通过全社会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伟大事业的大发展。公众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层面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发挥出公众的社会合力作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