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古今道教文献和道教诗词文献,结合我国传统道教不同时期的特点,对道教词中特别的意象"姹女"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在道教外丹派中,它是炼丹隐语,指炼丹用的汞.在包括全真教在内的道教内丹派中,"姹女"指人之性,或称为神与气.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普通民众入教,在某些语境中,这个词在全真教道教词中,也可以是道教外丹派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全真教述略     
金元时期,我国的道教形成两大教派.南方为正一教,中心在江西龙虎山,由张道陵后世子孙掌教;北方为全真教,中心在山东昆嵛山,由咸阳道士王重阳创教.元太祖时,王重阳的弟子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对全真教进行了修正改革,使全真教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新疆吐鲁番新出土"北凉缘禾二年(433)高昌郡高宁县赵货母子冥讼文书"中用语涵义及内容予以考释,并围绕文书所见六朝时人丧葬礼俗及宗教信仰,结合有关道教文献对其文化背景加以探讨.客观说,这份冥讼文书实际上是在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共同影响下的一种产物,据其内容则反映出道教初传河西地区的一种情形.  相似文献   

4.
明清山东方言中的后缀"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缀是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重要的后缀之一.在它所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中,动词在数量上比较多,其他各类词如名词、形容词比较少."巴"缀词用法较多,语义色彩丰富,充分说明了附加式构词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和多音节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相关的历史与道教文献,结合金庸武侠小说的具体作品,在宋金时期全真教初传时期的背景下,对其小说中所描写的全真七子之首马钰以及全真教的主要思想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与历史上相同的人与事件相比,其核心内容是真实的。同时金庸先生在抓住了历史事实和主要人物精髓的基础上,强化武侠小说需要"热闹"的特点,也为了适应报纸连载时每期都要有精彩之处的需要,在必要之处进行了一定的虚构,"让丰富的想像和尽可能完美的情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论龙门派道教思想与明清全真教的盛衰王志忠全真教是由陕西人王(1112-1170年)于全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在山东创立的"新道教"。五十余年后,其弟子邱处机(1148-1227年)受到成吉思汗的礼遇,全真教在蒙古帝国的支持下迅速发展,一度达到了非...  相似文献   

7.
丁原明、白如祥、李延仓所著的《早期全真道教哲学思想研究》(齐鲁出版社,2011年5月),是全真教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近年来全真教哲学思想研究最系统的学术专著,也是全真道教哲学思想研究的重要创新,更是山东道教研究的重要收获。  相似文献   

8.
丘处机是中国道教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作为金元之际有重要影响的全真教第五任掌教,全真教在其带领下迎来了初兴。金末元初,社会动乱,民生凋敝,人民需要一种稳定人心的信仰,社会大形势给了全真教发展的契机;同时,丘处机出身平民,对他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丘处机在"修道"上天资高、起点低,经过磻溪、龙门的艰苦修炼,先后取得金世宗和元太祖两位君王的信任,全真教的初兴与丘处机的个人修为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9.
陶弘景是南朝著名道士,在其归隐茅山的四十余年中,他不仅吸收葛洪、陆修静及寇谦之道教改革之成果,而且立炉炼丹,通过实践,进一步完善道教的炼丹理论。他以上清经为基础,融儒佛道为一体,创立了茅山宗,开宫观道教之先河。  相似文献   

10.
"所"是高频虚词,"所VP"结构是汉语句子格式的一个大类.出现于《周易》、《尚书》、《诗经》和殷周金文,沿用至现代汉语,展示了汉民族对由动作发出的有关指称概念.历史上对它的研究,见仁见智.《马氏文通》的问世,使研究走向现代语言学研究并经历三次大的争论,每一次争论都推动了人们对"所"字词性,"所VP"性质、范围、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的认识.由"所VP"研究引出的"自指"、"转指"、"句法成分提取"、"空位"、"向"(又称"价")等理论,具有现代语法学理论的普遍意义."所"源于"所VP"结构."所VP"结构分为两类,一为"所VP"短语,一为"所VP"词."所VP"词中,"所"为名词化词缀语素;"所VP"短语中,"所"是名词化标记语素.  相似文献   

11.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3.
14.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9.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