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出自李清照《醉花阴》。消魂即销魂,仿佛魂灵离开了躯体,形容人极度伤感。“帘卷西风”为“西风卷帘”的倒文。“黄花”,菊花,以菊花之瘦比人之瘦,比得高超绝妙,富于创造性。“人比黄花瘦”一句是警句。“瘦”字是词眼,它和词的开头“愁永昼”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人比黄花瘦”五字,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感情,而“为伊消得人推怀”之含意自在其中。这个结句之所以动人,除上述原因外,在句子安排上,还有一句“莫道不消魂”带动宕语气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帝卷西风”,三句联成一气,前…  相似文献   

2.
XX同志寄来《谈〈涉江〉中一个诗句的位置》一文,读后,深感你读书之细致认真,勤于思考问题。你以为“被明月兮佩空欲”句,从结构匕石,前不与上旬配及Jr,后不与下旬成双,当是后人传承时弄错了位置;如果移此句子后,构成“驾青虬兮驻白馆,被明月佩宝硝兮,吾与重华演于片之困”’,以与下边的“登昆仑兮食五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相连接,可方为两个三句一组的一节,这样,形式上波整齐对称,矩正得多。并认为,就内容来看,“波阳产”句移至“写青虬”句后,上写出行凭借的工具,厂写出行时的穿戴,然后写他邀济的地…  相似文献   

3.
论宋词的感伤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文学中写感伤,古已有之,并非来人的发明。《诗经》就有《采蔽》写戌卒羁愁,州e兮》写思妇闺怨等。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但他只是以“怨”作为诗的四个功能之一,并没有说非0怨”不可。宋玉的《九辩》则写贫士失意的悲怨:“坎摸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开后世怀才不遇的感伤诗的先河;而他在诗中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更成为中国诗歌“悲秋”的老祖宗,故有“宋玉悲秋”这句熟语。但从总的来说,汉代诗写感伤并未成为风气。《汉书·艺文志》说:“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仍然是哀、乐并提的。至…  相似文献   

4.
《诗经·召南》中的《小星》,只有两章十句,若去掉相同及相似的句子,则只剩下六句,但却是一篇很费解的诗。古今学者的解说大致有五种:《诗序》说是“惠及贱妾”;姚际恒解为“小臣行役之作”①;胡适说是“写妓女生活的”②;汪原放说“是一个恋歌”;③鲍昌先生说是写小官吏“辛勤任使”的④。细玩诗意,诸说似欠稳妥。我们认为,《小星》写的应是周王室女子出嫁前在“公侯之宫”的生活情况。移录《小星》全诗如下:  相似文献   

5.
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百年前,王正功在桂林写过两首七律,其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得到广为流传,对此,可从唐诗《春江花月夜》“孤篇压倒全唐”是因“宇宙意识”得到启发,“山水甲天下”的背后,也有与农业文化相关的天人合一观及相应的“山水比德”、“仁智之乐”。从韩愈到王正功,表现出理学文化的充分发展,就王正功的诗句结合其墓志铭,应看到“仁者”、“智者”的投影;也表现出自庄子以来对山水真赏之趣的发展,而对桂林兼有山水之胜的揭示,也表明了山水文化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语出自贺铸《青玉案·横塘路》。盖以三者比愁之多,将抽象的愁思物化,出语新奇,富有独创性。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四点:一、所取景物都是眼中所见,均属于春夏之交的横塘景物,富有美人迟暮的象征意味;二、抒情实写,将抽象的情思以三种景物物化表现出来;三,兴中有比,而且兼有赋,罗大经早已提出:“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兴中有比”的“兴”,在这里指即景抒情,寓情于景;四、采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词史上写愁的名句无外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只用了一种比喻,而此处…  相似文献   

7.
补辑断句考辨(1)“江头枫叶赤愁容”,载《全宋诗·严武集》,此句辑自元林桢《联新事备诗学大成》卷十四。按,此句见唐严武《巴陵答社二见忆》,“枫叶赤”作“赤叶枫”。其诗颈联为“江头赤叶枫客愁,篱外黄花菊对谁”,“赤叶枫”对“黄花菊”,作“赤叶枫”是。“枫叶赤”盖为传抄之误。此句应为唐严武诗,《全宋诗》补辑为宋严武佚句,非。(2)“朝元阁成老君现”,载《全宋诗·黄裳集》卷十三,此句辑自《类编长安志》卷三,题为《津阳门诗》。按,此句为唐郑《津阳门诗》第三十一句,《全宋诗》作黄裳佚句,非。(3)“月窗花院…  相似文献   

8.
山瞑听旅愁,沧江急夜流。凤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首诗写作者长安先遇后,漫游吴越,夜宿桐庐江,将去建德,而建德一无亲故,故思念维扬旧游。诗中“广陵”、“维扬”都是扬州旧名或别称。精场帝《泛龙舟歌》有“借问扬州何处在?淮南淮北海西头。”故“海西头”亦指扬州。夜幕降临,山色昏黄,以诗人失意更兼旅途孤寂的心情来感受,猿啼正是愁音。墨绿色的江水不舍昼夜地奔流,一个“急”字拟人,隐隐透出“逝者如斯”的生命之感。又两句皆暗用通感,“听猿愁’提把心党移作听觉,“…  相似文献   

9.
时下叫得很响的有“茶文化”、“酒文化”,没有人提“烟文化”是因为“吸烟有害”。其实“烟文化”是客观存在的。一个康乾时期的小小鼻烟壶拍卖价竞高达一百多万无之巨,这是不是“烟文化”?  相似文献   

10.
舒位是活跃于清代乾嘉之际的诗人。舟渡诗是舒位《瓶水斋诗集》中特色突出的一类诗歌,贯穿其创作生涯的始终,与其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他从“舟”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将舟渡环境投射在诗歌中,使舟渡诗的艺术特色有别于其他诗歌。舒位舟渡诗又与山水、羁旅、赠别等传统文人诗歌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面貌。舒位舟渡诗尤重“性情”,却又博采古典,重视创新,不甘落于前人窠臼。舒位独特的性情诗论折射出清乾嘉诗风的纷争,反映了当时诗学思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这首五言古诗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篇,几乎所有的注本和选本都把它列于开卷之首。这首诗当写于公元736年至746年间,时值杜甫正在北游齐赵之期。就诗题而言,“望”字是关键。“望”,不仅是取材的角度,也是全诗的线索。几乎每一个诗句无不与“望”字相关,这是准确理解与把握这首诗的前提。全诗八句可分做四层理解。一、二两句为第一层,写“远望之色”(仇注卷  相似文献   

12.
在如何构思、如何取象、如何传达等方面,伯再没有比我国古代诗词的艺术手法更丰富多彩的了.然而不论如何繁富,如何变化多端,却大都或总体上表现为艺术辩证.其中在情与理关系的处理上,就常常采用悖拗生活之理而合诗心诗情的写法,表现出一种“理外之理”即艺术之理来.如杜甫《春宿左省》:“月傍九霄多”.言月“多”《夔州雨湿不得上岸》:“晨钟云外湿”,说钟声“湿”;苏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写花能“睡”等等,皆属悖理合情之句.但这些看似悖理之句,如从情感表达和主题表达需要角度,从感情世界角度,则是完全合情人理的.说月“多”,在于突出宫殿高耸人云,靠近月亮,因而所得月光照射便多;钟声“湿”,则因听钟人苦于雨湿,困于舟中而不得登岸,故移怨艾于钟声,恐花睡去,为以花喻人之句,表达了作者的怜爱之情.古代诗词中不乏此类例证.修辞意义上的通感、夸张、拟人、错觉、反说等,在情与理关系的处理上都可纳入这种悖理而合情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13.
《分享美好》(潘岳生著)于2009年5月由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随笔集分为10篇,每一篇大致围绕生活的某一个侧面来写。第一篇“感悟平凡人生”,写作者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提炼出来的人生体验。第二篇“沐浴温暖春晖”,写亲情(特别是父母之爱)和孝心。第三篇“情系良师益友”。写师生情和同学谊。第四篇“书寄校园小女”,写父爱、父教。第五篇“也说围城内外”,写婚姻、家庭。第六篇“徜徉远近山水”,写游览山水和风景名胜。第七篇“泛槎无边学海”,写读书治学。第八篇“凝眸喧嚣窗外”,写为官之道。第九篇“细诉真爱心语”,写家庭教育。第十篇“陶然闲情逸致”,写作为读书人休闲的高雅情趣。  相似文献   

14.
一、什么是段落?段落是文章中由一句或数句组成、表述一个中心思想的独立部分,是提醒读者注意文中论点转移的一种手段。分段是为读者阅读方便,给全篇文章划分出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几个组成部分。段落结构具有“始”(通常被称为“开头”,也就是“引言”)、“中”(指“论述”)、“终”(即“结论”)。引言处应写主题句,用以说明该段大意。论述处则写发展句,对主题详加述说。结尾处,可将论述部分作个结束或对引言作个回顾。这三个部分应按比例分配,各有一定的长度,通常引言需短,论述需长(论述部分要扩充,但这种扩充应以主题…  相似文献   

15.
论家评判诗词,爱用是否情景交融衡量。这情景交融,实际上就是意境,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所谓“诗言志”①之类的话,其实只讲到主观情意的一个方面。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②、“神与物游”③才符合创作实践。任何有成就的诗词大家,无不是触景生情,创作出情景交融的佳章的。王之涣因登鹳雀楼,才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情,从而,创作出被列入盛唐代表作的绝唱;崔颢因登黄鹤楼,才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情,从而,创作出使诗仙李白折服的名篇④。陶铸同志的诗词,同样因触景而生情,创作出许多情景交融的杰作。  相似文献   

16.
新树兰蕙葩     
新树兰葱葩①杂用杜衡草②。 终朝采其华,日暮不盈饱③。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馨香易悄歇,繁华会枯搞④。 怅望何所言,临风送怀饱。 【说明】 这首诗写游子怀念在故乡的“所思”,先说采摘美花香草,终日不盈抱,欲有所赠;次说“所思”在远道;然后以馨香易歇、繁花易搞作比,发抒青春不能久保的感慨。 【注释】①蕙(hui会):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香味。葩(pa趴):花。②杜蓄(hong衡):香草名,可供药用,即土细率。③终朝:或作“崇朝”,指从天明到早饭时一段时间。这两句本于《诗经·采绿》“终朝 采绿,不盈一掬”和《诗经·卷耳》“采采卷耳,不盈…  相似文献   

17.
清代王夫之在《(?)斋诗话》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说,无疑是充满辩证法的艺术理论。然而他截取《采薇》“昔我往矣”四句为之例证,则似有以己意加之古人之弊。试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们如果不断章取义的话,很容易理解在这浑然一体的八句诗中,“雨雪霏霏”与“行道迟迟,载渴载饥”都是构成“今我来思”的背景,而这背景又显然是“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必要铺垫。  相似文献   

18.
明代诗人杨慎曾就山水与丹青的欣赏说过一句名言:“会心山水真如画,巧手丹青画似真”;这是一个有关艺术与自然虚实真假关系的美学原则。千百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探究,给了我们许多启迪。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古老的美学原则,作些现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我省书画家张少华的山水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据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个人画集,这在黑龙江省还是头一次,可见少华的山水画颇被专家们看好。 观少华书画,总让人想到张育恒的那句歌:“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在许多人都热衷于中国画创新,自以为愈前卫愈时髦的今天,该怎样认识少华水墨中散布的这种从容平淡之真,确乎是值得写一笔的话题。 “群玉”与“不落古今” “群玉”与“不落古今”是少华分别用于其早期和近期书画上的两枚闲章。然而,人生的精神变化,往往正是从最细微处真实地流露出来。少华廿  相似文献   

20.
《词综》卷二十二“宋词”录赵旭《曲入冥》词,其词曰:“握管泪盈眸,欲写还休。人间情是阿谁留?千丈游丝不落地,风外悠悠。烟雨晚山稠,人在西楼。几行候雁下汀洲。一个思乡寒夜客,万种离愁。”又见《历代诗馀》卷二十六。另《村丛书》本《遗山乐府》卷下(共三卷)录元好问《浪淘沙》词曰:“诗句入冥搜,欲写还休。人间情是阿谁留?千丈游丝不落地,风外悠悠。烟雨晚山稠,人倚西楼。衡阳归雁满沙头。一种江城寒夜客,一种春愁。”以上两首词,实际上是同一首词,只是第一句和最后两句在文字上略有出入而已。《词综》所录赵旭词,其调为《曲入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