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20年来,唐代文学研究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个成就卓著的领域,取得了远过前人的显著成绩,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作为唐代文学研究的一员,我对此确是感到欣慰,受到鼓舞。好几年以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对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唐代文学研究的成就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一、填补了不少空白,尤其是注意到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学加以综合的考虑,力图从中探求文学发展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表现出相当的深度和力度。二、对作家作品的考订更加细密,表明不少研究者在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努力使理论研究基础更加扎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清康熙四十二年开编的《全唐诗》,是有史以来最大、收一代诗歌最全的诗歌总集,但《全唐诗》编者因“迫于王命,匆速草率,未及遑暇”,前后仅用一年半时间即告完成,故其中有不少舛误疵漏。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全唐诗》重出误收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了解《全唐诗》重出误收情况的大致面貌  相似文献   

3.
田畔 《云梦学刊》2003,24(3):20-21
《中华读书报》近期刊发的《<学术论文的伪注问题>刊登始末》,回避了“伪注争论”中的某些重要事实,貌似公允,实具强烈倾向,甚至错误地将学术批评说成是对被批评者的“伤害”。对这种做法,我们必须予以严肃批评。  相似文献   

4.
十册《全唐文补遗》,由著名史学家吴钢先生主编,1994年出版第一辑,2007年出版第九辑,该书汇集近年来新发现的唐五代墓志等文献资料,采用繁体字竖排、新式标点并进行简要的校注。这些资料绝大部分为《全唐文》等所未收,可以为唐五代历史学、文化学等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笔者近读《全唐文补遗.千唐志斋新藏  相似文献   

5.
《离骚》从主题上看,表现了屈原既放、进退无着之时,悲愤交加、神思恍惚、灵魂漂游、求索的过程;从语言上看,它采用了大量南楚方言词汇;从句式和诵读节奏看,它初步形成了楚辞体诗歌的艺术特征,与屈原放逐沅湘初期的其他骚体诗艺术风格相近。这些都说明,《离骚》是屈原被怀王放逐江南时创作的作品。屈原很有可能在怀王期间就曾被流放到江南,襄王时期再次被南逐,而不是像过去论者所推测的被怀王疏远而漫游汉北。  相似文献   

6.
杨新宾 《理论界》2012,(5):114-116
《七略》在中国学术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人多将其视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之作,但就其成书过程及六分法的体系来看,称之为学术史似较为不妥。《七略》是在官藏书籍的整理过程中产生的,藏书目录是其原始功能;刘歆虽在其中尤其是《诸子略》中倾注了自己的学术关怀,加入了一些考辨源流的文字,使之部分具有了学术史的功能,但仍不能完全撼动《七略》书籍目录的基本性质。《七略》是目录学与学术史双重标准的产物,但作为目录的功能更为明显,学术界对《七略》学术史的推崇有进一步界定和澄清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中庸》之为儒家经典,历经了其成书及不断被解释的过程。它首先是一篇儒家文献,而且是古文献,亦即指涉经史子集类的传世古书。它的出现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庸》成为儒家经典文献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中庸》的成书问题。笔者以为,尽管新的史料将《中庸》成书问题的讨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以往某些存在较大分歧的问题诸如年代、作者、篇章结构等问题有了迎刃而解的可能,争议的新焦点也相对更加集中。但对有关《中庸》成书这一公案做出一锤定音的了断似乎仍难免有些过于乐观了。  相似文献   

8.
《白鹿原》中田小娥的形象,一直以来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她是一个荡妇,有人认为她是一个性奴隶,也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具有顽强抗争精神和积极生活态度的女性。实质上,田小娥是一个具有强烈地生存欲望的女性,她通过婚姻和肉体去获得基本的物质保障,通过劳动和鬼魂附体的方式去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重,还突破伦理道德的约束去追求幸福爱情。  相似文献   

9.
韩国文献中的《全唐诗》逸诗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抄诗》是韩国高丽时期所编辑的一部唐诗选集,收录了中晚唐30位诗"的300首诗。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300首唐诗中竞有180多首未被收录于后来的《全唐诗》。这些后代追诗大多数尚未见于我国文献,因此这些选诗的发现对于我国的唐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这些唐代追诗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唐人诗文集的流传和散选情况以及宋朝和高丽的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10.
金程宇 《学术研究》2004,4(5):135-140
《全唐诗补编》因所涉文献至广 ,偶有误收、重出的情况 ,本文就此做了订正 ;另外辑补佚诗若干首 (句 )。  相似文献   

11.
清华简编者把一篇简文题为《尹诰》,称它是"《尚书》中的一篇",是真"古文《尚书》"。这个说法,存在很多问题。历来《尚书》各本均无《尹诰》之篇名,清华简题名《尹诰》是误读《礼记》和郑注所致,《尹诰》简文根本不合《尚书》之"诰"体,且简文与历史事实充满着矛盾。有鉴于此,简文应该是战国时人编造的有关伊尹与汤事迹的习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叙事学与文体学理论,通过对李公佐<谢小娥传>、李复言<尼妙寂>和<新唐书·谢小娥传>进行比较,认为主题差异是造成传记文学、小说、史传三种文体差别的重要原因,对不同情节的关注和不同语言风格的采用是实现主题转化的重要手段,而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形成主题差异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公莫巾舞歌行》是自《宋书·乐志》载录以来长期没人能圆满解读的一篇奇文,几成“千古疑案”。从 新的角度考索发现,《公莫巾舞歌行》实际上是既跳《公莫舞》,又演唱乐府诗《公莫歌行》,同时还包括“歌行”原文的 演出流程记录。原诗确实是感情真挚、音韵和谐的“乐府”佳作。这篇“奇文”可称为“杂录体”。  相似文献   

14.
《古风》(一作悯农)二首是中唐新乐府诗人李绅早期的重要作品,对于研究李绅的创作以及后来与元白发起的新乐府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其编年,研究者看法不同,如卞孝萱先生发表在《安徽史学》1960年第3期的《李绅年谱》把它编在贞元十八年,而卢燕平《李绅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则编在贞元十七年。那么  相似文献   

15.
阮堂明 《殷都学刊》2010,31(1):59-64
《全宋诗》苏轼诗卷除了据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为底本录入以外,还从《永乐大典》、《诗渊》等文献中辑录一些佚诗、佚句,对苏轼集外佚诗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很大贡献。不过,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误收、重收以及所辑不全等。对此,本文对所发现的问题作了考察,涉及到十三首诗、八首佚句,另辑录佚句五首。  相似文献   

16.
尤佳  周斌  吴照魅 《晋阳学刊》2011,(1):143-145
《史记》有关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后九月至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自砀始西行人关击秦的记载。但《史记》对其间某些战争进程的叙述,或自相矛盾,或与《汉书》、《资治通鉴》等文献的记载有所抵牾。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史记》关于刘邦击秦史实记载中的若干关键问题重新进行考辨和订正,以期能对这段重要的史实得出比较符合历史原貌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宫柯的《东方奇迹》这部报告文学集确有不同一般的亮点在。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对科技和科技人员对大庆油田发现、发展所做贡献的一贯高度重视与倾心真挚的表现。也正是此点,才使我们更加承认和信服大庆油田的发现、发展是中国石油人创造的奇迹,是中国的奇迹,东方的奇迹,也是人类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其四曰:“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关于此诗主旨,刘永济先生《唐人绝句精华》曰:“以红板桥比卑微者,馆娃宫比尊贵者。末二句见盛时一过,则同样无聊,故皆可怜也。于此知白居易盖有庄子‘齐物’之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其说似可商榷。孤立地看,“馆娃宫比尊贵者”倒也合乎逻辑;但与“红板桥比卑微者”并提,便说不过去了。“红板桥”是交通设施,不是人的居所,怎么好用来“比卑微者”?倘若诗人真有意于“比卑微者”,何不选用“三家村”之类来与“馆娃宫”…  相似文献   

19.
中华书局于2007年出版的<祖堂集>是中日学者合作点校的最新成果,以其谨严的点校原则,眉目清楚的体例,受到学术界的普遍认可.但白璧微瑕,在研读点校本中发现,仍有一点字误和标点之误.  相似文献   

20.
俞志慧 《齐鲁学刊》2008,23(1):40-51
前贤对《国语》的研究虽有了长足的进展,但这当中仍有不少工作要做:有些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尚未得到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仅就《鲁语》而言,这些问题即有26处,需要逐一加以分析、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