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维超  刘杰 《创新》2011,5(2):79-81,92,127,128
学术界传统上将以"天职观"为主要内容的新教伦理作为马克思.韦伯社会伦理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新教伦理之于韦伯更多的是一种事实描述而非价值判断。通过对《学术与政治》一书的解读,展现了韦伯社会伦理对抽象层面的新教伦理的现代实践性超越,在个人领域,韦伯的职业伦理坚持学术的"科学精神",力求价值无涉;在公共领域,韦伯的政治伦理坚持价值关怀,主张政治激情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部分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等。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  相似文献   

3.
部分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政治论文集》、《学术理论论文集》、《社会史与经济史论文集》、《社会学和社会政策论文集》、《经济与社会》,等。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也是现代一位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公认的社会学三大"奠基人"之一(另外两位为迪尔凯姆  相似文献   

4.
上海和香港中层管理者工作伦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社会》2004,(7):15-21
工作伦理的概念最早出现在韦伯的著作中。在《论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他论述了"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A·Levin认为"这种伦理被定义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韦伯社会学类型的建立,是与他著名的方法论概念“理想类型”的形成一致的,社会学由此找到了属于自己认识现实的独特方法和角度。文章侧重对“理想类型”方法的早期运用“功能性”(实际)意义作了较为深入的考察,并从文化意义的角度,分析了韦伯对“资本主义”和“新教伦理”、“儒家伦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曾打算研究所有主要世界宗教的社会心理:印度(印度教与佛教),中国(儒教与道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他的意图是要建立一个结构模式,通过它可以将一种宗教取向与其他宗教取向相比较,同时可以使之与社会的、经济的以及文化的实在联系起来。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从一个较小的主题开始研究,即信仰清教的中产阶级内在良心的产生是其后欧洲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为了检验这一假说他又研究了印度  相似文献   

7.
人们通常总是将韦伯的经济社会学与《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1904-1905)联系在一起,但本文所要指出的是,韦伯的经济社会学并非如此,它是韦伯在其人生的最后阶段即1919-1920年所新发展出的观点。本文将列举和简述韦伯(晚期)的经济社会学观点,并着重论述其关于“经济社会行动”和资本主义的三种不同类型(理性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和传统资本主义)的观点。同时。本文也将指出,对韦伯本人而言,经济社会学是他常称之为“社会经济学”的这样一种更一般的经济科学的一部分。最后,本文将以出现于韦伯著作中经济社会学范例和新经济社会学范例之间的比较结束。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了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变态心理,考察了世俗文化和宗教文化对社会变态心理形成的文化机制;认为新教伦理在形成人们的健康心理方面并不总是起负作用,而是也起着积极作用的。因而,我们应该从多视角对社会整体文化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并借鉴资本主义精神及孕育这一精神的新教伦理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9.
法国《世界报》记者问:今天,可以说法国的政治哲学重获新生。美国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吗? C.拉莫尔答:美国具有政治哲学的传统,但其特点是与伦理哲学联系在一起的。自19世纪末,H.西奇威克发表了《伦理学方法》(1874)之后,伦理学在美国的大学获得迅速发展。西奇威克是《伦理学原理》(1903)的作者G.E.穆尔的导师。从穆尔开始,伦理学的思路不断被拓宽,最后形成了一些在20世纪仍在不断发展的哲学体系。这也是美国的教育哲学论著得以层出不穷的部分原因:近百年来伦理哲学的日常实践推动了政治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集体著作《科学技术革命和社会伦理问题》一书的第7章,原题为《宇航学,人道主义,伦理学》,作者是苏联?乌尔苏尔.摘译如下(标题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11.
乙:严氏译著:严氏认为欲达民富国强,亟需改变民愚,输入西方新思想、新文化,力倡改革教育、政治、经济、伦理……各方面。重视西方科学技术的介绍,对西方哲学、伦理、政治、经济各方面的思想、制度,尤为拥戴,曾先后译述:(一) [英]赫胥黎《天演论》(T.H.Huxley,Evolution and Ethics)按原书名为《伦  相似文献   

12.
许多研究亚洲问题的学者所了解的有关马克斯·韦伯的某件事情,不幸是错误的。这就是,亚洲各社会无法实现资本主义的发展形式是由于印度教、佛教、儒教和道教等宗教文化中缺少一种类似“新教伦理”的东西这个臭名昭著的“韦伯命题”。许多人经常错误地声称这是马克斯·韦伯的观点。其实,韦伯根本就没有说过这样的事情。韦伯做了大规模的跨文化分析,《新教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是一个星座,都各有自己的天地。在社会学中,孔德发现了秩序与进步,斯宾塞发现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的相似:韦伯发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关系,滕尼斯发现了公社与社会的区别,齐美尔发现了交往的形式,帕累托发现了“剩余物”和“社会精英”。那么,鼎鼎大名的迪尔凯姆呢? 我以为,作为近代社会学之父,迪尔凯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迪尔凯姆一生著书颇丰,但使其名垂千史的杰出思想,在理论上,主要体现于《社会分工论》和《自杀论》里;在方法上,则蕴涵于《社会学方法论》中。这三部书,构成了迪尔凯姆社会学思想大厦的主体,其他一系列著作,不过是他在三部书里主要观点兴犹未尽的进一步发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修辞性叙事层面解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里森2012年推出的新作《家》,重点讨论小说中人物、叙述者与读者对主人公弗兰克·莫尼(Frank Money)“坦白罪行,重埋尸骨”重要事件所做出的阐释判断、伦理判断和审美判断.三种叙事判断相互作用,推动故事进程,不仅展现了主人公男子气概形象的重建,还实现了莫里森叙事的伦理归旨.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伦理虽然在社会工作硕士(MSW)课程体系中仅仅只是以一门课的形式体现出来,但是,有关伦理的问题实际上是贯穿整个专业教育过程的始终,无论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还是实务方法的操练,都以或明示或暗含的方式宣告了社会工作伦理的无处不在。《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  相似文献   

16.
民主德国科学院社会学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G.温克勒尔于今年8月下旬对我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术访问.本刊特约通讯员关山同志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请他介绍民主德国社会学研究的状况.温克勒尔生于1931年,1970年获经济学教授职称,主要学术著作有:《劳动和生活条件的计划》(1964)、《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政策》(1975)、《民主德国社会政策的理论和实践》(1979)、《社会主义劳动条件的发展计划》(1983)、《社会政策》(1985)等.  相似文献   

17.
"韦伯命题"集中探讨了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之后的新教伦理与近代合理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新教伦理的"天职观"将宗教活动解释为世俗的经济活动,为近代合理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伦理上的精神支持;其次,"预定论"思想排除了信徒通过教会、教士、圣事而获得赎救的可能性,实现了教徒从改变自我到改变世界的转向;第三,"世俗禁欲主义"则将创造财富视作获得赎救的最好的手段,为近代合理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韦伯命题"遵循"价值无涉"的原则,其理论阐释并不具有欧洲文化霸权的价值取向."韦伯命题"基于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的时代状况,侧重于分析曾经支撑过资本主义起源的精神体系,在本质上与马克思学说并不是决然对立的.针对韦伯所提出的命题,新儒家结合中国问题在对"韦伯命题"的回应中,存在着对其理论的牵强比附.中国的研究者不应该用一种机械的方式套用韦伯的理论,在重新考虑中国问题时应该形成自己独有的思想创造.  相似文献   

18.
1995年 ,德国精神病医生赫尔姆辛和劳特发表了《允许医生在痴呆病人身上进行研究吗 ?》一书。此书对德国具有重大意义。一则因为 5 0年前盟国法官曾在纽伦堡对纳粹医生进行审判 ,并在《纽伦堡法典》中规定必须取得受试者同意方可在其身上进行试验 ,此项规定在伦理和法律上至今一直有效并得到普遍认同 ;二则时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理事会 (das Europarat)正在分别准备《关于人类基因组与人权的一般声明》和《生物伦理公约》,它们在相关条款中都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对不能表示同意或反对的病人进行 (甚至不是有利于患者自己而是有利于他人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现代社会理论的开创者之一,韦伯从"知识宰制"(学术为业)、"心性结构"(新教伦理)以及"技术政治"(支配社会学的类型重建)等三个维度为"未竟的现代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技术政治作为合法性论证的一条至关重要的理论进路体现在韦伯学说的各个角落.当代社会,政治科学使得政治的实质日益被中立化的知识和科学的话语外观所遮蔽,韦伯关于技术政治的论述不仅将这种外观以类型学的方式重新表述出来,而且引导我们对技术政治中政治的实质加以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20.
人本主义未来学英国经济学家舒马赫(E.F.Schumacher.1977年去世)的《小的是美好的》(以下简称《小的》)是一部近一、二十年来蓬勃兴起的未来学的先声夺人而颇有影响之作。后于它问世的托夫勒(A.(?)offler)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J.Naisbitt)的《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等书中的重要观点,几乎都可以在《小的》中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