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建波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1,(4):9-15
反腐倡廉,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为反腐倡廉提供根本动力;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开展整党整风,夯实反腐倡廉思想基础;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反腐倡廉提供重要保证;加强制度建设、严明党的纪律,健全反腐倡廉的刚性约束。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取得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反腐倡廉的中国效率,为全世界贡献了反腐倡廉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文化观到社会主义文化观,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历史演变.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一直代表和引领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建构反映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的先进文化,文化建设目标始终紧扣时代主题,文化建设方针不断与时俱进,文化自觉意识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百年发展和演进历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经验启示:要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制定文化方针政策,着眼时代发展变化创新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宽阔的视野吸收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成果.这些经验启示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鲜明的政党标识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程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跌宕起伏的革命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展开的斗争史。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我党始终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结合,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意识形态斗争的战斗力与引领力;坚持抢占制高点与占领主阵地相结合,善于从战略高度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持站稳立场与把牢方向相结合,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政治自觉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坚持弘扬斗争精神与注重斗争艺术相结合,以敢于斗争的魄力和善于斗争的能力赢得胜利、赢得未来;坚持话语权强化与人民利益至上相结合,以凝聚共识和争取民心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力和感召力。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我党深刻总结领导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基本经验,对积极开展新时代伟大斗争、奋力走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政治性是党的根本属性.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磨砺而依然风华正茂,其重要原因是党以史为鉴来开创未来.在新的征程上,我们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需以百年政治建设经验为鉴,即赓续讲政治的优良传统、站稳党性立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紧扣最大政治,加大政治教育的力度、净化政治生态,发挥上行下效的作用、勇于自我革命,从而充分发挥政治建设在党建中的统领作用,把党建之事做好做强. 相似文献
5.
胡振英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1-77
一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党的群众路线的百年发展史。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指引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群众路线,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制胜法宝。从宏大的历史视域出发,将党的群众路线置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境遇中,系统考察党的百年群众路线的历史演进,从而清晰呈现出党的群众路线从提出到日臻完善的逻辑脉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党的百年群众路线的演进史昭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切实为民造福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从严治党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赵利华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45-51
林业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林业建设经历了早期探索、变革、转型,以及全面建设生态林业四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提倡植树造林发展经济的传统林业向注重保障生态系统的生态林业建设的跨越转变。林业建设的百年历程为新时代生态林业发展积累了重要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依靠力量,科技创新是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化强国梦想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砥砺奋进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不断探索追求的重要奋斗目标.梳理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历程,探寻其中蕴含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与战略意义,总结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启示,有利于我们拓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视野,积极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8.
党领导的青年运动在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青年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任务而蓬勃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青年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青年艰辛创业、开创未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青年解放思想、开创新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青年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归根结底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党的领导、深入广大群众、引领青年成才发展、培育青年骨干力量是党领导青年运动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刘诗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50-157
巡视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监督制度形式。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中,巡视应时代之需在不同时期分别承担着联系沟通、指导领导、监督检查、教育宣传、选贤荐能等职能,并在领导体制、组织体系、方式方法、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将巡视作为党内监督战略性制度安排,以问题为导向对巡视做出了革命性改革和开创性创新:巡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利剑作用充分彰显。百年来,巡视始终坚持、维护和巩固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加持人民民主监督权威,始终保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始终坚持严明的纪律作风打造巡视铁军,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革命建设、净化革新、自我革命做出了显著贡献。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政治巡视将继续发挥利剑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分别构建了以推翻“三座大山”为中心的革命共同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和平发展共同体和以实现世界繁荣发展为中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探索和构建共同体的百年历程,为党和国家构建共同体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始终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作用,始终坚持立足共同利益,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针。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繁荣发展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引领下的共商共建共享,必须坚持以为人类造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展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1.
丁胜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1):72-81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乡村治理观并非线性样态,而是不同时期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的逻辑结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落后的自然经济和小农为主的生产关系,使得乡村需要组织起来,反对乡村强权和封建保守性的危害;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公有制的确立需要集中统一的土地制度改革,政社合一的治理模式旨在通过统合方式增强国家能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市场经济的确立需要重新审视权力集中的局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旨在激发乡村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越来越强调人民主体性、文化传承性和法制保障性。百年启示在于: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观是唯物史观的展示和延续;党领导下的协同共治是意识反作用力的逻辑结果;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决定乡村治理中的人民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易振龙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3):31-40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伟大征程和历史叙事中,农村土地政策的变革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党百年来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历程,而且诠释了党为民执政的本质。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围绕不同历史时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中心任务而不断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根本性方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土地所有权制度的深刻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创立和推进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新时代尝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中国共产党农村土地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完善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在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农村土地政策面临新的变化与发展契机,深化农村土地政策改革需要加强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任务和总布局,着力于进一步提升生产力、改善生产关系,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李伟达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3):18-24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坚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 开展青年工作,凝聚了中国青年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了中国特色的青年工作体系,探索了形式多样的青年工作方法,开辟了 青年工作的互联网新阵地,实现了青年工作的创新发展。 党的青年工作呈现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党对青年及其特点的认识 逐渐深化,青年工作逐步制度化、多样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青年工作的宝贵经验,对新时 代党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启示,概括起来集中体现在:必须始终坚持“党管青年”原则、准确把握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加强理 论教育和舆论引导、充分发挥青年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 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 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 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 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 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 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5.
16.
党的人民观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地位、作用、评价标准的总体看法和具体态度.作为系统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和发展是理论演进的内在需要和实践活动的深刻变动彼此印证和相互推动的必然结果.因此,要将其置放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上来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话语逻辑和演化规律;要在理论的不断生成和构建过程中彰显其鲜明品格和独特魅力;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获得历史启迪和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7.
18.
杨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21-27
贫困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消灭剥削、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历程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萌芽时期、形成与发展时期、深化与拓展时期和创新时期。依据不同历史时期政治路线、中心任务及客观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挥制度优势、强化以人为本、扩大治贫视野、适时调整贫困标准与贫困治理目标、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与多方参与综合减贫等多种经验做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后脱贫时代,应更多地关注精神贫困问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重视多维贫困问题、防止脱贫后返贫问题,以彻底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直接关联到执政党的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不难看出,正是通过不断加强党内政治生态的主体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推进和统筹党的制度体系,才使得我们党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当前,我们党仍须继续坚持运用系统性思维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不断加强地方和基层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推动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取得新胜利,这既是学术理论界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领导林业发展的百年抉择,贯穿于我国林业发展的百年实践,内在体现着党和国家对林业本质在认识上的转变。依据党和国家对林业价值功能、建设态度、发展思路等的不同认识,将中国共产党领导林业发展的百年历程划分为:革命根据地时期林业的艰难探索阶段(1927-1949年)、经济驱动下林业的初步发展阶段(1950-1977年)、兼顾生态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阶段(1978-1997年)、生态驱动下林业工作的全面推进阶段(1998-2011年)、民生导向下林业的绿色发展阶段(2012年至今)。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完善支持林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举措,重点解决林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创造和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新时代进一步推动林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